剛才看到"舞者周傑去世"的消息,非常震驚和悲傷。雖然我之前就知道她是有條件的,但幾年過去了,似乎恢複得很好啊,她在朋友圈裡呈現的,還是那麼的輝煌。現在看來,這個"美神",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也不願意把"不美"的時刻留給人,把潔淨的品質去清理掉。

生命似乎非常脆弱。我和周傑接觸較多,大部分狀态下,她都是女神的樣子,仿佛歲月在她身上刻不出痕迹。但幾年前,我曾一次看到她脆弱的一面。那天,她和電影明星餘輝以及紐約華爾街事業有成功的孫毅三哥,見面到文聯拜訪我。聊天充滿樂趣,突然周傑對我說,沒有食物,一定要趕緊墊一下,撐不住......于是我匆匆趕到隔壁的家庭超市買了一堆食物吃喝,看着她明顯瘦弱的身軀和略顯蒼白的臉,那精緻無助的樣子讓我好好心痛......
這就是為什麼她告訴我她剛剛做了一次大手術,這是一個肺部問題。但為了美,嘴巴從後面切開,留下長長的疤痕。她劃掉它,讓我大吃一驚:這麼嬌小的身體怎麼能承受這麼殘酷的操作呢?然而,她的心理素質太好,在明顯缺乏體力,腳的行為上,仍然沒有不健康,說話又笑。但是,被打得太大刀的病态美女,抵抗力大大降低,否則就不會"撐不住"。
她告訴我不要和外人談論她的病。我自然同意并深刻了解。對于一個擁有"流行情人"的明星來說,任何與"美"相沖突的資訊都會損害粉絲心中的美麗。不僅是周傑,其他明星藝人,也有這種心理。一方面,我是他們的私人朋友,另一方面,他們是媒體人,他們的建議,我了解。
我真的很苦惱周傑,她太嬌嫩了,太堅強了。聽她講過去,她經曆了很多事情,都很"掙紮"很多。早年,李漢祥把《火淵明園》放在沉重的"李公主"角落裡,從沒有電影表演經驗的周傑那裡,而李公主的很多戲劇都是在"祭壇"裡拍攝的,如果周傑有舞者的觀看能力,哪還有把絲綢卷在祭壇裡表演的能力呢?她表演的凄美,無與倫比的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
一個例子很有趣,當談到公主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時。有一次,我上司了一項共同努力,組織了一些文學藝術家參觀我在上大學之前工作的一家航天局。藝術家們對火箭和飛彈感到好奇,并在參觀食堂後愉快地聊天。這時,來了一位不速客——一位新上任的宣傳副部長的研究所長聽說,藝術家們到他的"家"來看大家。但由于他一直在航空航天領域工作,他幾乎不認識這個行業的許多着名作家和藝術家。直到來到周傑身邊,他才安定下來:你不是公主?那是我心中的女神!然後話題跟着周傑的各種角色,李公主,楊公主......賓至如歸。我不禁站在一旁,敦促其他名人不要"嫉妒"。這太可了解了,對很多人來說,有個美女叫周傑,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大衆情人"啊,那個時代像文藝人一樣,誰不認識她呢?
她12歲時從家鄉奉賢進入上海歌劇院,很快飾演女一号,曾出演過大型舞劇《刀社》《半屏山》《花木蘭翔》《鳳鳴岐山》《山鬼》......無論是扮演木蘭還是自私自利的女巫,隻要她跳舞,這些形象都是她扮演的。她真的很辛苦,很堅強,即使"不在舞台的前線",她還是投入到舞蹈學校的開學中,一切都親力親為,從休斯敦到家鄉上海奉賢,忙碌而快樂。我記得奉賢在她的舞蹈學校舉行的盛大儀式,我去郊區做了一個表演。
周傑的性格很大膽,很像孟玉君的女人,對朋友很慷慨。與她共進晚餐的次數不計其數,其中至少有三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是邀請白人夫婦,周傑很周到地特意安排在美藝鎮廣場附近的白哥家。記得第二天白白給我發了一條短信,問我,周傑讓他幫她新圖畫書來命名,你看叫"女神出場"怎麼樣?我不知不覺地有點厚,回答着白鹳:這似乎還不足以聳聳肩。白宇無奈的回答:真的很難說出名字。今天記住這個細節,因為看到周傑的朋友對她的事情很感興趣,白薇和她久違的友誼,非常真誠。
還有一次是陸岩去上海戲,周傑東問她。老上海太太也是周傑老師也是健忘年的朋友,他們有時在美國見面。我一直在注意陸燕女士在吃飯時的舉止,她一時是純北京的,吳農語氣柔和,切換自如,思維靈活。這位資深美女是善解人意,也是别忘了到身邊的人三明治,時刻注意不冷落誰,我被教導了"民國美女"的風格。而周傑在側面優雅地佩戴針引線,也具有上海淑女的風采。
另一個是盛宴周傑最好的蜂蜜陳偉和楊丈夫。那次在餐桌上,為了讓陳偉的外籍丈夫充分了解妻子的魅力,我通過手機搜尋,發現了幾張陳偉參戲的照片,包括《難忘之戰》《丹鳳朝陽》等等,尤其是《火圓明園》《挂簾聽政府那種溫柔的慈安》 有很多照片,陳偉的外籍老公看到快樂的眉毛,忍不住經常在我們面前親吻妻子,那對夫妻的愛慕之情,叫羨慕嫉妒。
周傑在安排這一切時,總是那麼善解人意和體貼,讓大家感到很舒服和投入,深厚的友誼,收獲滿滿。但我總是感到有點痛苦,覺得她太不為别人考慮。
其實,更重要的是,那種心痛,來自我對她純潔性格的了解。想想當年她"媽媽"上海戲曲邀請周傑"出山",但後來文化機關有了目前實力,既缺乏資金,又缺乏人才,沒有像樣的作品。但她"儀心病",一心想抓住這個機會,最後說,奧運開幕式副導演,曾在電影《楊貴妃》中為自己編舞陳維亞創作了上海舞劇《周薇》的編舞。她真的為這支舞而戰。雖然最後的作品很成功,但她在歌劇院沒有得到合适的位置,因為她不擅長人際關系,她很郁悶......
從理論上講,一個好的演員不一定是一個好的上司者,這是正确的。但我從中看到的不是"不情願"或"不應該",而是她身體沒有摻雜雜物的純淨品質。她在藝術上就像一條魚,但在世俗生活中卻有點"路盲"。作為朋友,這種寶貴的污泥和非染料品質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當然,同時也讓她有些苦惱,為她承受了某種委屈。
她的天真和熱情,是發自内心的,是那種本能的呈現。這也是關于"皇後橋"的事情。很多人問她,奉賢橋曾經想叫桂飛橋嗎?她尴尬地解釋道,說因為當年剛玩完《楊貴妃》,名聲很大,奉賢的家鄉上司來找她,因為沒有橋,奉賢草莓西瓜都不運出去,每年都爛很多,他們想傳遞她的人氣,為橋來打電話。眼神堅定的周傑随後為家鄉的橋牌無處不在,也終于拉出了第一筆贊助,并奠定了基礎。但後來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被贊助的企業不可持續,項目也擱淺了,為此周傑也負有責任,讓她感到特别委屈。好在後來鳳浦大橋建成,民間傳說中還說周傑出資修建。每當聽到周傑在《澄清原委》中說,聽着就感到一陣痛苦。
說真的,作為朋友,我非常抱歉和羞愧,因為我在她活着的時候沒能寫下她友誼的話語。她的生活和舞蹈是分不開的,希望天上是舞神周傑的理想之地,從此不再有痛苦......
在文末留下了我和周傑的合影,以紀念,紀念過去的美好。我們多次被拍照,有些手勢非常生動。但這款手機,隻在上海大廈的窗戶前發現了這張照片,遠處就是黃浦江。那天的光線有點暗,但有點質感。記得那天是油畫家黃阿忠在上海大廈舉辦的個人油畫展,邀請我和周傑去看,順便留下了這張照片。
最後,請允許我轉錄周傑在朋友圈中發送的最後一條微信消息(2021年5月27日23:17)。
這是她從"舞蹈中國"公衆号轉發的介紹她的舞蹈的文字和視訊。除了她的電視劇,她的舞蹈也是響亮和經典的。
看看這三段舞蹈錄影帶,周傑,一個活生生的周傑,給我們的崛起,那就是永生的形象和記憶......
心痛周傑,周傑小姐,愛周傑。(劉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