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普通人可以用楊紫瓊來勵志嗎

去年《瞬息全宇宙》上線時,我們的生活還處在一種未知當中,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恢複過去的生活,不知道下一次旅行何時能實作。那時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用網盤來觀看這部引發轟動的電影。“媽的多重宇宙”是以多了一重隐喻。

好像就在那種心情下,才第一次仔細看楊紫瓊的履曆和人生。她是我們的童年回憶,多年來也經常來内地宣傳,媒體同行們很容易翻出跟她的合影;但她也是1997年就去演《007》并突破性成為武打邦女郎的人,還是第一位華人邦女郎。

之前我很少想過,其實她從來都是一個國際人、世界人。

楊紫瓊出生在馬來西亞,家庭條件非常好,15歲就到英國學芭蕾而且成績相當不錯(英國皇家舞蹈學院戲劇舞蹈專業學士學位),因為意外受傷才中止了舞蹈生涯。以她的天賦和努力,說不定另一個宇宙裡她是個芭蕾舞蹈家。

楊紫瓊最初是選美拿了馬來西亞小姐,代表馬來西亞去選世界小姐,從選美開始入行,在港片輝煌時期去香港發展。

她的家庭生活認同是華人,她的國籍是馬來西亞,她的電影事業起步在香港,但總的來說她是流動性和适應性很強的。

港片回憶裡有她,《007》裡有她。《宋家皇朝》是内地、香港、台灣演員都參與拍攝的女性曆史題材,她是宋霭齡。李安拍《卧虎藏龍》,她是女俠,小時候的我們看着銀幕裡根本忘記她是馬來西亞人。等到楊紫瓊、鞏俐、章子怡都去演《藝伎回憶錄》時,這三個人就很容易被我們當成同一種。

在我們的“内娛”非常熱鬧時,楊紫瓊也都在。《卧虎藏龍》續集《青冥寶劍》有她,《葉問外傳:張天志》她在,連卡着限韓令在2016年上映的《花樣廚神》(又名《花樣廚神》)都有她,是的,楊紫瓊和劉憲華合作演過電影,還是劉憲華一番。

總之,在那些熱鬧的但品質參差不齊的電影裡,某些時刻,觀衆模糊的印象裡,楊紫瓊仿佛是漸漸和“回憶殺港星”重疊起來,宣傳嘛就是拿前輩當噱頭,但是情懷殺也不夠忍耐那些四五六分的電影。

雖然與此同時楊紫瓊從未停止在好萊塢發展,這部分有時候會被當年的我們忽略了,感受一下她的工作結構。

這幾年從《摘金奇緣》到《尚氣》再到《瞬息全宇宙》,楊紫瓊則是作為亞裔面孔出現的。今年她一路橫掃個各大獎項,反複強調自己的身份标簽是亞裔,反對的是對亞裔的刻闆印象。

談及事業時,楊紫瓊會說自己努力工作看到同輩“多少會有些遺憾”——這時她說所謂的同輩,顯然是好萊塢其他同輩,而非華語電影界了。

(△翻譯via@字幕少女)

花了這麼多篇幅來回溯她的過去,是想強調,楊紫瓊從小就有國際化家庭的條件、受國際化的教育。她的語言能力足夠她在粵語電影、國語電影、英語電影裡來回切換。哪裡的工作機會好、哪裡的角色更好,她就以哪裡為重。當然,每一條路都不容易。做打女、拍文戲、在香港、在美國,都不可能容易。

總的來說,楊紫瓊的先天條件就很好,美麗、有天賦、家裡還有錢。

尤其有一點很羨慕她的是,家庭條件決定了,“活在世界中”對楊紫瓊不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她很小如此,她就是一個“國際華人”。

而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拿到自己的護照都可能是一個重大的人生跨越。

但是,怎麼不能拿她來勵志呢?

首先是,“國際化”也并非完全靠家庭條件。

現在大家都看到,像楊紫瓊那樣做一個國際化的人,會有更寬廣的可能。如果我們向往那樣的自由,還是可以去努力夠一夠。湯唯也事業停頓期學的語言,拍完了《大明風華》轉頭去南韓拍《分手的決心》。劉雅瑟是積極到香港拍電影一躍拿下金像獎。

保持跟世界的聯系很重要,無論我們生活在哪裡,都要有積極跟世界聯系的心。我當然很愛中文,但我需要全世界的資訊,我渴望看到全世界的審美和意見。這是我在經曆了過去幾年後真切的感受。

盡管楊紫瓊出生就抓了一手好牌,但她的“奮鬥”和“強勢”顯而易見。

她最初到香港拍電影,隻是演一個被拯救的花瓶,當她看到男演員都在做武打動作時就主動要求加入,她認為這武打跟一套編舞動作差不多。

(△截圖自B站BV1VY4y1Y7zk)

她當然有做這些動作的身體基礎,可她舞蹈事業中止正是因為“脊椎旋轉受傷”,而武打的危險顯而易見,但她就是想要做這些,站在那些武打男星中間一起打——别忘了,她是個15歲就被送去英國學舞蹈的富家女。

“堅持”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楊紫瓊說“看到同輩,多少有些遺憾”,其實也不是凡爾賽,她的确等待了太久才有一個适合自己的女主,才有了行業的矚目。

盡管成績單很早就非常漂亮,很多人可能忘記了,楊紫瓊就是演了一串串的配角,有些可以說是沒什麼發揮的配角。哪怕是強調亞裔元素的電影,她也不是主角。

(△其實看《尚氣》的時候已經開始想,我想看楊紫瓊演超級英雄)

一直堅持才會有下一個角色,楊紫瓊在60歲等到了最适合她發揮的角色。她能演出我們都熟悉的那種“媽媽臉”,但她也有那麼多可能性,這設定非她莫屬。

雖然我們都知道楊紫瓊的家庭條件很好,但我覺得她的“同理心”和“認知”也是非常難得的。

大家應該都看了這段通路↓

(△截圖自B站BV1VY4y1Y7zk)

正是這樣的了解構成了《瞬息全宇宙》動人的底色。盡管不太喜歡什麼回到平淡生活家庭美好團圓互相别生氣就萬事大吉的結尾,但楊紫瓊演出的那種普通媽媽的樣子,和讓普通媽媽成為多個宇宙的超級英雄,這已經足夠打動人。

楊紫瓊本人對于生活的觀察、創作的理念、還有對所有女性的同理心,是這一切基礎。

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瞬息全宇宙》一開始是以成龍為男主角創作的,但是成龍太忙了沒有接而換成了楊紫瓊。另一方面楊紫瓊也說,她認為創作者認知也對原故事做了改變:“兩位丹尼爾(導演關家永和丹尼爾·施納特)說,‘這種故事以前很多人寫過了,我們應該做點不一樣的’,他們生活裡都有很強大的女性,媽媽或者伴侶,是以他們受到了啟發,而且他們一點都不抗拒強勢的女性。”

(△楊紫瓊透露兩位導演和成龍見過面,B站:BV1i24y1q71L)

主觀原因也好客觀原因也好,男主角直接改成女主角讓《瞬息全宇宙》直接飛升到另一個次元。刻薄一點說,我們也難以想象成龍演一個女兒是拉拉的電影,他不願意相認的女兒正是拉拉。

這個機會可能是上天為楊紫瓊準備的,而楊紫瓊的認知也同樣拯救了“多重宇宙”的創意。

要知道,楊紫瓊演了《瞬息全宇宙》之後,她媽媽擔心的是女兒在電影裡顯得太老,不像個女明星。可能這是媽媽開玩笑,也有可能媽媽眼裡女兒還是小女孩。但不管怎麼說,“女人要美要年輕”咒語在每個女性耳邊萦繞,女演員聽到的隻會更多。

此外,楊紫瓊本人家庭優越,和“黯淡無光”沒有關系,但她注意到那些更普通的女性。自己先有了“認知”,才能有演繹出“媽的多重宇宙”。

我還會在每天運動的時候想到她的“強壯”。楊紫瓊自國小習舞蹈,然後成為最負盛名武打女星,直到今天她依然保持着鍛煉的習慣。跑步、拉伸、深蹲、打拳。

日複一日的練習和保持狀态,讓她她完美地到今天還在演打戲,雖然我們不用做到她這麼厲害,可是一路保持健康和強壯非常重要。

楊紫瓊展現出來的“女性友誼”也挺值得參考,最近她跟凱特·布蘭切特實在是火花四濺。

這賣CP嗎?如果是賣那我支援,不想看醜男賣CP,姐姐賣CP皆大歡喜。

無論是作秀還是真的都不重要,因為女性友誼可以是這樣的,就是可以直接表達欣賞、可以對你的女性朋友傾訴更多。去欣賞和結交投緣的女性吧,像楊紫瓊一樣。

接着就要說到寫一個點,楊紫瓊的“直接”。

就在本次奧斯卡頒獎之前,楊紫瓊轉發VOUGE文章引發了争議。因為奧斯卡規定結果出來之前提名人不能提到競争對手。但其實楊紫瓊轉發的隻是标題截圖,“20年沒有非白人影後了”。内文提到對比凱特·布蘭切特的部分她沒有截。

輿論一時間就有點嘲她。主要嘲點不在規則,而且在于嘲她和大魔王塑膠情誼,嘲她轉這個是否太急吼吼了。

可是,那又怎麼樣。且不說楊紫瓊其實更多是為了族裔和文化多樣性發聲(“這不僅僅是為了我,還是為了那些跟我相同容貌的小男孩小女孩”),就算是自己急吼吼得獎又怎麼樣呢,誰不想,為什麼不能說出來?

(△via@a土人)

這不僅僅是訴求和渴望,甚至可以說是楊紫瓊長久被困住的職業天花闆,她就在跟其他女演員同行的對談裡都說過:“我羨慕你們所有人,你們總有機會嘗試不同的角色,但是對于我們(亞裔女演員)來說,可能需要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擁有一次這樣的機會。”“我的角色是從母親到阿姨。”

這一年《瞬息全宇宙》接連拿獎,楊紫瓊數度留下各種“”名場面,每一個都是傳統東方規訓裡“女人不應該做”的。

“女人不應該罵髒話。”

“女人不應該用強勢的口氣開玩笑。”

“女人不應該展露自己擁有的。”

(△via@字幕少女)

看見了吧,楊紫瓊告訴你這些都可以做。想要什麼,直接點。

更要學習她“面對衰老”的态度。

她的金句今天已經廣為流傳。

(△via@a土人)

楊紫瓊正在用自己的話語權改寫規則。

看,這是她的臉,這是她法令紋清晰的屬于60歲的臉。但你能相信嗎,這也是今天護膚品為她拍攝的“楊紫瓊準備紅毯”的一則軟廣。

以前我們的都認為,護膚品隻會找那些“童顔永駐”的女明星。但是現在楊紫瓊這張屬于60歲的臉也可以做護膚品廣告。商業一邊高喊口号一邊繼續在消費裡繼續兜售白瘦幼夢想,是讓很多女性糾結的問題。但是,現在品牌必須争搶楊紫瓊,而楊紫瓊有一張真正“60歲黃金時期”的臉。

我知道很多女性都有這種心情:道理都懂,但還是怕自己不夠年輕漂亮。現在我們看到了,年齡的價值正在被重新定義,美麗的标準是随着女性叙事發展而改寫的。

最後還是忍不住再拉踩一下,考古時總是看到成龍自以為是的表現。比如這句:“楊紫瓊可是美女,如果她有什麼萬一(武打特技受傷)我就得負起責任跟她結婚了。”

還有成龍對楊紫瓊的見面問候是不是太過了點。

是以楊紫瓊很早就吐槽他真是一點都沒錯!

(via@普通歌迷西德尼)

成龍,以後給楊紫瓊發短信就别提“先找我的”這四個字了!

今天是楊紫瓊大獲全勝的日子。

看到楊紫瓊很強勢、很有見地、很清楚自己要什麼,我們常常會忘了,她也是一次次選擇了自己現在的道路。

作為家庭條件很好的女孩,她有很多條看似所謂“輕松”的路可以選,比如結婚後就不用花太多時間演戲了,比如當個花瓶不要那麼拼。行業偏見時刻圍繞着她,年輕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女演員就是花瓶,歧視性言論就在她耳邊回蕩,老去之後她已經有國際化的優勢,很多人會覺得就算接一些刻闆印象角色也是所謂的好萊塢工作機會。60歲好像是個淡出事業的年紀等等……

(△via@字幕少女)

還有,機會真的會來嗎,努力可以打破天花闆嗎,我的價值究竟是什麼……每個人答案都不同,可始終面對自己的内心非常重要。

楊紫瓊屏蔽了所有的幹擾,她多麼“正常”。我們像她一樣“正常”吧。正常又理直氣壯。

(△via@a土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