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hatGPT通過藤校考試,世界名校對學生的素質要求有什麼變化?

早在1958年,現代計算機、博弈論之父約翰·馮·諾依曼曾說:“技術日新月異,人類生活方式正在快速轉變,這一切給人類曆史帶來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奇點。我們曾經熟悉的一切,都開始變得陌生。”

ChatGPT通過藤校考試,世界名校對學生的素質要求有什麼變化?

近期ChatGPT橫空出世,可以說是目前人類曆史上最新的奇點,它席卷全球,僅僅5天使用者量便突破百萬,在教育界也掀起了巨大浪潮。據悉,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日前撰文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興起,就教育行為本身而言,以知識傳遞為核心的教育模式被逼入牆角。而多數名校也釋出了新的招生政策,開始更加關注學生所具有的人文關懷能力、批判性思維、創造力,而非僅靠背誦知識點的能力提升的标化成績。

那麼ChatGPT是什麼?人工智能浪潮下,世界名校對學生的素質要求有什麼變化?

01 ChatGPT

ChatGPT(全名: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 AI新推出的一種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會通過連接配接大量的語料庫來訓練模型,這些語料庫包含了真實世界中的對話,使得ChatGPT具備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的能力,做到與真正人類在幾乎無異的聊天場景進行交流。ChatGPT不單是聊天機器人,還能進行撰寫郵件、視訊腳本、文案、翻譯、代碼等任務。

2022年11月底,人工智能對話聊天機器人ChatGPT推出,迅速在社交媒體上走紅,短短5天,注冊使用者數就超過100萬。2023年一月末,ChatGPT的月活使用者已突破1億,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

對于國際學校而言,ChatGPT爆火的背後,是無盡的挑戰。

1

ChatGPT通過常春藤名校考試

ChatGPT具有強大的考試能力,據悉,ChatGPT參加了完整的SAT考試并拿到了1020分,而根據美國大學委員會的資料,1020這個分數段大概排在前52%的位置。

ChatGPT通過藤校考試,世界名校對學生的素質要求有什麼變化?

圖源:騰訊網

不僅如此,還有研究表明,ChatGPT通過了賓大沃頓MBA考試,藤校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商學院,研究顯示,ChatGPT能夠通過該校MBA課程的期末考試。并且ChatGPT的表現優于平均水準。

ChatGPT通過藤校考試,世界名校對學生的素質要求有什麼變化?

圖源:騰訊網

2

ChatGPT可用來寫大學申請文書

除了具備強大的考試能力外,ChatGPT竟然可用于大學申請文書的撰寫。據《福布斯》實驗顯示,ChatGPT在10分鐘之内便可以完成一篇文書的撰寫。《福布斯》還評價道,ChatGPT 不僅可以寫出清晰的文章,還可以編出學生的個人細節和修飾,這些細節和修飾可以增加學生被錄取的機會。

ChatGPT通過藤校考試,世界名校對學生的素質要求有什麼變化?

圖源:騰訊網

綜上所述,ChatGPT的考試能力,可謂是超越了一半多的學生,也引發了教育界更多的深思。将重心放到學生的知識能力上已不能培養出适應于人工智能時代的全面高階人才了,品質和素養、思維和靈感的培養或許會更加受用。

不僅如此,ChatGPT的文書能力,可謂大大提高了申請的競争力。衆所周知,文書的内容可以決定面試官對某個學生的印象,好的文書足以脫穎而出,受到名校的青睐,而ChatGPT的出現,讓耗時一個月的文書在10分鐘内被輕松搞定,招生官很難通過文書看到學生的真正實力。

那麼,在知識能力相同、文書實力相當的情況下,什麼樣的學生能脫穎而出呢?

02 數字化大潮下世界名校更看中的人才特質

當談論到哈佛、牛津等頂尖名校時,人們往往想到的是高智商的學術人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然而随着時代的發展,人們足以靠人工智能來實作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那麼,在這個資訊共享的時代,什麼樣特質的學生永不可被人工智能替代呢?

1

社群精神和人文關懷

據悉,每年開學季,哈佛大學校報《哈佛深紅報》(The Harvard Crimson),都會對進入校園的新生進行詳盡的問卷調查,主題包括平均學習時長、學術興趣、上司力培養及日常社交生活等。據調查顯示:超半數學生中學時期每周的學習時間不超過30小時,與人們印象中的傳統學霸不同,哈佛大學的學霸們每周用在學習上的時間較少,超八成學生把課餘時間花在社群服務上,社群精神是美國重要的文化基因。

ChatGPT通過藤校考試,世界名校對學生的素質要求有什麼變化?

圖源:哈佛大學官網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曾在一份報告中這樣寫道:“提倡更有意義地幫助他人,參與社群服務和與社會共同利益相關的活動。”誠然,這種社群精神裡所包含的人文關懷,是人工智能不可取代的,也是未來人才全面發展時不可或缺的品質。

2

上司力與創新能力

上司力與創新能力向來是頂級人才的标配,也是各領域專家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2月25日,由京領主辦,AISL教育集團承辦的第12屆京領創新人才論壇暨《大灣區國際化學校上司力特色研究報告》釋出會在深圳前海圓滿舉辦。此次大會中,劍橋大學工程學終身正教授、劍橋大學工程學院前院長、皇家工程院院士卡德維爾教授對“面向未來的人才需要哪些上司力特質”進行了深刻解讀:

“創新是伴随着一些事情, 比如關注簡單的研究項目、與他人合作、批判性地思考。你無法一個人去完成,你不可能在某天突然靈光一現就去做一些改變世界的了不起的事情。就團隊合作而言,我所概述的特質和要素,是能夠保護你的未來并能擷取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你必須選擇你想要走的道路,帶着熱情去做,盡可能多幫助别人。”

ChatGPT通過藤校考試,世界名校對學生的素質要求有什麼變化?

可見,劍橋大學對學生的上司力與創新能力有着較高的要求和期待。

除了劍橋大學,上司力和創新能力也是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名校在招生中極為看重的素質之一,據每年錄取情況估算,在每年的新生中,超過70%的同學在高中時擔任1~3個社團的負責人,他們在保證學習的情況下積極參與群組織社團活動,鍛煉了較強的上司力和創新能力。這些特質永遠都與新事物挂鈎,也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足以讓名校招生官眼睛一亮。

正如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院長丹尼爾所說:“孩子們看待世界的态度和創造力,才是未來的核心競争力!”在大資料時代,那些具備創新能力,善于用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學生便會脫穎而出,且不會被人工智能所代替。

3

非結構化問題的歸納和類比能力

除了上述能力外,多所名校都關注到了學生的非結構化問題的歸納和類比能力。非結構化決策問題指那些決策過程複雜的問題,其決策過程和決策方法沒有固定的規律可以遵循,沒有固定的決策規則和通用模型可依,是以很難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決策者的主觀行為(學識、經驗、直覺、判斷力、洞察力、個人偏好和決策風格等),通俗一點講就是學生所具有的不可複制的“軟實力”。

根據《2021中國留學生白皮書》資料,在全球疫情的影響下,很多申請者沒有辦法及時提供有效的标準化考試成績,也有很多考試地點因疫情原因關閉,是以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将自己的申請要求之一改為“選擇性遞交标化成績”。

今年,許多名校仍舊保持着這一申請條件:

據悉,賓夕法尼亞大學招生部宣布将延長2023-24招生周期的SAT/ACT标化可選考試政策。也就是說,在明年的美本申請中,申請者依舊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遞交SAT标化成績,但不送出也不會影響大家的錄取結果,此次的标化可選的招生政策,也适用于明年的高中生美本申請以及轉學申請者。除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外,哈佛大學也提到,延續到2026年秋季前,申請入學者都不強制要求送出SAT或ACT考試分數。

ChatGPT通過藤校考試,世界名校對學生的素質要求有什麼變化?

該趨勢下标準化考試成績不再作為整體考核的強制選項,由此可見很多“硬實力”在名校申請的過程中所占比重在慢慢減輕,取而代之的“軟實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03 結語

正如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後雷鳴所言:“ChatGPT的回答隻是提供一個資訊而已,如何判斷該資訊是否正确以及能否解決問題,仍需要個人判斷。”是以,要培養出這種具有“優秀判斷力”的人才,便要從感性和理性兩個角度雙管齊下,通過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來提升他對社會資訊的判斷力,通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非結構化問題的歸類與對比能力來提升學生對人工智能資訊的辨識和篩選能力,進而更好地與人工智能合作學習,為社會創造出更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