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作者:史小紀

康熙二十六年冬,因遭索額圖彈劾,納蘭明珠被捕入獄。知道自己難逃一死,納蘭明珠趁人不備将名單塞入妻子懷中,嚴肅地說:“快去上奏皇上,就說我謀反,這些是同黨名單。”

妻子疑惑不解,無奈照做将名單暗呈索額圖,沒想到康熙不僅赦免納蘭明珠,還讓他官複原職。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這份謀反名單為什麼會成為納蘭明珠的保命符呢?

貴族出身,背靠顯赫家世

提到納蘭明珠,很多人都會想到他身上的一個标簽——奸臣。

不過這個人的一生經曆比較複雜,為大清朝立下汗馬功勞,卻也成為腐蝕大清朝根基的蛀蟲,當然這些都跟他的選擇有關。

納蘭明珠的身世背景十分顯赫,他的祖父金台吉是葉赫那拉部的統領,金台吉的妹妹是皇太極的生母,是以納蘭明珠和大清皇室的關系十分密切。

到了康熙帝這一代,納蘭明珠還是他的堂姑父,隻因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兒嫁給了納蘭明珠。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僅僅憑借這些身份,納蘭明珠就能做一個安逸的閑散皇親國戚,可他卻不肯服輸,想要在朝堂上做出一番功績,于是他想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讓嶽父将他送到軍隊當大頭兵。

就在所有人了解不了這位納蘭明珠的做法時,他卻突然被破格提拔為康熙帝身邊帶刀侍衛的總教頭,負責訓練兵馬,在皇宮内地位頗高。

當時納蘭明珠到了軍隊後,發現内部紀律松散,人員管理不當,軍紀軍風非常不正,這顯然不是一個執政人想看到的局面。

于是在進入部隊後不久,納蘭明珠便找到統領,表明來意。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我有辦法讓兵馬在一個月内大變樣,等皇上來巡查時,必定耳目一新,軍容軍貌大變樣。”

如果這真的隻是一個普通小兵,統領根本不會搭理這人,可統領早就聽說,眼前這位侃侃而談的士兵,其實背後大有來頭,是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婿。

駁了他的面子,就是在打英親王的臉面,當場欣然同意,将訓練的事宜全權交給納蘭明珠來負責。

果不其然,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軍隊風氣大變樣,原本渙散的隊伍,如今站在訓練場上,蓬勃的力量和壓迫感迎面而來,這樣的隊伍在戰場上才更有勝算。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康熙帝巡查時看到軍隊的變化欣喜不已,立即喊來統領,詢問對方用了什麼辦法,讓軍隊變化這麼大?

統領立刻跪下作揖,如實回答:“這不是臣的功勞,而是一位名叫納蘭明珠的士兵,他向臣提出建議,是以才收獲這麼大。”

康熙一聽,頓時對納蘭明珠十分感興趣,宣人來見。

身邊的貼身太監立刻上前,對康熙帝小聲嘀咕:“主子,這人是英親王的女婿。”

畢竟是皇親,還有實力,康熙帝大喜,當場便對納蘭明珠提出贊許。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不久後,納蘭明珠接到聖旨,被康熙帝欽點内務兵總教頭,負責宮中安全。

納蘭明珠要去當大頭兵,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的就是盯着不久後的康熙帝巡查。雖有真本事在身,可讓别人推薦,總不如讓康熙帝親眼所見最直覺。

從此之後,納蘭明珠的人生如同開挂一般,步步高升。

力撤三藩,深得帝王之心

康熙帝幼年登基,在内憂外患之際坐穩皇位,他的手段與狠厲不是一般皇帝所能及。

自從登基以來,康熙帝最頭疼的兩件内憂之事,一個是鳌拜幹政,一個便是三藩的威脅。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三藩之事由來已久,當年清軍入關時,受到李自成的農民軍與南明政府的強烈反抗,後來為穩固政權,清政府封吳三桂、尚可喜與耿精忠于雲南兩廣一帶的藩王。

可這三位異姓王,真的能護佑清政府嗎?

封王分地劃權力,其實隐患很大,即使不是異姓王,是親王也不能避免。

第一代時,一般是封自己的親兄弟為王,這時中央政權還很穩固,畢竟幾位藩王想的是守好邊疆,幫着自己的兄弟坐穩皇位。

到了第二代,那就成了堂兄弟,或許還算親近。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但到了第三代,那血緣關系又疏遠一番,親情的感覺也慢慢淡化,權力帶給人的野心讓人膨脹,原本的安全堡壘,也會随着一代代的傳承,變成瞄準自己的毒箭。

有血脈關系的親王尚且如此,更何況異姓王?

于是到了康熙帝這時,變故就出現了,1673年,也就是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給康熙寫了一封奏折。

大概的意思是,他現在年齡大了,都七十多歲了,對于政務有心無力。與其占着這個藩王之位,不如将位置讓給兒子,讓兒子替自己為清政府鎮守廣東一帶,自己也好安度晚年。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康熙看完奏折後,氣得一下就将奏折扔了出去,吓得身邊的陪侍太監和宮女,齊刷刷跪在一邊,大氣都不敢喘。

第二天,康熙把尚可喜的奏折内容說與大臣們聽,共同商議解決辦法。

有人認為,按照慣例,隻有當藩王去世後,才能将藩王之位傳給繼承人。雖然尚可喜年事已高,但人還在世,就将權力交接給兒子,不符合規定。

耿精忠和吳三桂此時,也好像商量好了一般,附和上疏同意撤藩。

當時不過十九歲的康熙,看着三位藩王表面自請撤藩,實際上是給朝廷下馬威的做法十分惱火,這更堅定了他撤藩的想法。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召集大臣商議此事,隻有戶部尚書米思翰、刑部尚書莫洛和納蘭明珠同意撤藩,其餘的人紛紛不肯表态。

康熙說:“吳三桂幾人和我們大清本就不一心,不過是表面和平。如果不能盡早鏟除,必定養虎為患,再過些日子,隻怕會真的成禍害。

你們以為我不撤藩他就不反了?他反不反和撤藩不撤藩沒關系,隻是時間的問題,倒不如先發制人,也好占據有利時機。”

對于吳三桂等人上奏請求撤去藩王的奏折,康熙直接提起朱筆,在落尾處回複:“準。”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三藩之亂,借古說今

吳三桂看到康熙竟然真的同意撤藩,當時就火冒三丈。雖是一位異姓王,但吳三桂一向自命不凡,根本沒把皇帝放在眼裡,更何況是當時不過19歲的康熙?

吳三桂的手下有很多兵馬,一起藏在雲南兩廣一帶,他的帶兵思路也很特别,一直給士兵強調、洗腦,跟着他吳三桂才能過上好日子。

是以當吳三桂說皇帝要削他的藩,這些兵馬也要解散,不再歸他管理後,不少士兵當場表态,願意和吳三桂一起起兵造反。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加上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連同耿精忠,盤踞在西邊的王輔臣紛紛加入進來。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吳三桂在雲南殺了巡撫朱國治,以反清複明的口号帶着人馬朝着北京城進攻。

次年,湖南、廣西、四川、福建、貴州、廣東、江西、山西、甘肅等省紛紛丢失,清政府丢失大半江山。

此時紫禁城内已經亂成一團,各種上疏與藩王議和的奏折鋪天蓋地而來,弄得康熙十分頭大。其中以索額圖為代表的一派還是堅持不應當撤藩,甚至上疏建議康熙将當初支援撤藩的人都斬首,這其中就有納蘭明珠。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就在康熙猶豫不決時,納蘭明珠的奏折呈了上來,隻問了康熙一個問題,就讓康熙削藩之心更加堅定。

“皇上是否還記得漢景帝時的七國之亂?”

劉邦建立漢朝後也意識到諸侯王的勢力可能對中央政權造成威脅,于是隻讓劉姓封王。後因呂太後操縱朝政,導緻呂家後人與劉家後人之間水火不相容,不過最終漢文帝還是拿回了本屬于劉姓的政權,分封劉姓諸侯王。

漢文帝去世後,漢景帝繼位,此時諸侯王已有二心,在晁錯的建議下,漢景帝逐一削弱諸侯王的勢力,不可避免地出現,多個分封國聯合起來判變的事。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眼看形勢不利,有人上奏漢景帝斬殺晁錯來平複諸侯王的怒氣,作為謝罪。

但晁錯的死不僅沒讓叛亂的諸侯王停止進攻,反而增加了他們的銳氣,進攻的氣勢更足,他們認定漢景帝怕了他們,是以才不惜殺了宰相晁錯。

漢景帝無路可退,決定不再妥協,指派身邊大将周亞夫與叛軍作戰,不過兩個月的時間,成功斬斷敵後糧草,将最關鍵的兩個諸侯王斬殺,很快結束了這場七國之亂。

納蘭明珠此時提到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康熙如果殺了支援削藩的人,等于走了漢景帝的後路,隻會長他人志氣,滅自己的威風。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而納蘭明珠的一番話,也剛好中了康熙的下懷,将他視為知己一般的忠臣。三藩之亂平定後,納蘭明珠在康熙身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康熙十四年,納蘭明珠被調任禮部尚書。兩年後被授予無影點大學時,負責重要皇家著述的總纂官,并加封太子太師。

納蘭明珠的步步高升,到了一個人的眼中,那就成了最刺眼的事,恨不得親手拔掉這根眼中釘。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此人正是索額圖。

權傾朝野,賣官鬻爵

人的思想真的很奇怪,一些環境的轉變,都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一個人的想法。

納蘭明珠剛入朝堂時,他有一腔報國之心,并用實際行動為清政府排憂解難。正是因為他有真才實學,加上又能準确猜中康熙的心思,才能一路高升,從一個不知名的大頭兵,坐上了太子太師的高位,權傾朝野。

可功名利祿帶給他的,不是沉重的責任心,而是亂花漸欲迷人眼。

納蘭明珠的權勢大了,巴結他的人也越來越多。起初納蘭明珠還能秉承一顆初心,不肯随波逐流,但時間久了他也架不住大家的軟磨硬泡,對這些錢财動了心。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一方面是錢财帶給他物質生活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在賣官鬻爵的過程中,更能感受到權力帶給自己的地位和力量。

他在一聲聲的谄媚與讨好中漸漸迷失自我,墜入了金錢的漩渦。而索額圖卻等着抓他的把柄。

康熙最恨人私下買官賣官、結黨營私,是以納蘭明珠的事一旦被捅出去,後果相當嚴重。

康熙二十六年,直隸巡撫于成龍秘密上疏,短短一句話,卻讓康熙後背涼風。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官已被明珠和餘國柱賣完。”

高士奇是康熙身邊近臣,他與其他大臣不同,他的心思都在文學上,對于權力的欲望很低,康熙十分願意與其交心。

這日康熙召見高士奇,愁容滿面,好半天才緩緩開口:“納蘭明珠賣官鬻爵一事,你知道嗎?”

高士奇不敢隐瞞,立刻回答:“知道。”

“為何沒有人參劾?”高士奇沒有立即回答,猶豫一番說:“人誰不怕死?”

次日早朝,康熙勃然大怒,将納蘭明珠買官賣官一事的證據擺在大家面前,當場讓大理寺将納蘭明珠收監,等候處置。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納蘭明珠當場腿軟跪在地上,一切發生得太突然,他甚至一點點準備都沒做。

巧借謀反罪名脫身

納蘭明珠沒有在朝堂上狡辯,他知道康熙肯定掌握确切證據,不然不會直接撕破臉。

他做的那些事,足夠他死千萬次。

納蘭明珠坐在牢房的草席上,不停地想着解決辦法。事到如今,能找誰保自己一命?

正當納蘭明珠焦急之時,他的發妻前來探監,哭得聲淚俱下,頓時計上心來。

“随後我寫一份名單給你,你想辦法交給索額圖,就說我有謀反之心,名單上的人是經常與我往來的同黨。”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妻子以為自己聽錯,賣官鬻爵已經是殺頭大罪,這個時候納蘭明珠不僅不想辦法洗脫罪名,怎麼還給自己按上謀反的大罪?

“一兩句話解釋不清楚,但這是唯一能救我的辦法。”

雖然心中存疑,但妻子還是照着納蘭明珠的意思,将名單交給索額圖。果然第二天康熙就收到了索額圖一黨上疏納蘭明珠謀反的奏折。

結果也和納蘭明珠猜測的一樣,名單呈上去後,康熙不僅沒有殺了他,反而将他赦免,這是為什麼呢?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其實康熙也有自己的考慮。

其一,康熙少年得志時,納蘭明珠就在他身邊,一直是器重的大臣。康熙敢重用納蘭明珠,正是因為他知道納蘭明珠根本沒有謀反之心。

納蘭明珠雖然渴望權力,但他卻将自己的人生與命運都依附在康熙身上,謀反這種賭注太大的事,納蘭明珠這種性格做不出來。

其二,既然納蘭明珠沒有謀反之心,那這份所謂的謀反名單也就不會存在。而這份名單又恰好是索額圖一黨上呈,這讓康熙懷疑,是不是索額圖想要落井下石,故意構陷納蘭明珠,目的隻是為了扳倒對方。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其三,既然罪名是虛構,甚至能按上謀反的罪名,這讓康熙不免懷疑之前納蘭明珠被人彈劾的罪名裡,是不是也有誇大的成分。

其四,名單上的人員衆多,這些都是納蘭明珠一派的官員。他們和索額圖一黨互相制衡,才避免朝堂上一家獨大,免去很多紛争。

一旦納蘭明珠被殺,隻剩下索額圖一黨,無人與之抗衡的話,索額圖會做出什麼事不能細想,甚至成為朝廷的隐患。

其五,納蘭明珠的嶽父英親王阿濟格是愛新覺羅家族,和康熙血緣關系很近。康熙寵愛的惠妃,娘家也和納蘭明珠關系斐然。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按照阿濟格的身份,納蘭明珠是康熙的堂姑父。按照惠妃的身份,康熙也該喊納蘭明珠一聲叔叔。

因為這份名單,康熙懷疑納蘭明珠雖然賣官鬻爵,但罪證并沒有索額圖一黨上呈這麼嚴重,最終給了長輩一個面子,沒有處死納蘭明珠,隻将其大學士罷黜,在侍衛處酌情留用。

不久後,康熙西征葛爾丹,康熙恢複納蘭明珠的官位,但此時的納蘭明珠也明白,如今雖然官複原職,權力卻大不如從前。

果然在之後的二十多年時間裡,一直到納蘭明珠離世,康熙都沒再重用過他一次。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不過康熙四十七年,納蘭明珠病故後,康熙念及舊情,讓自己的三兒子胤祉代為祭奠,這份殊榮也足以讓納蘭明珠的喪禮變得意義非凡。

後記

雖然納蘭明珠在達到權力巅峰後,迷失了自我,結黨營私、賣官鬻爵,但不能是以将他的一生徹底否定。

在撤三藩、統一台灣、抵禦外敵等康熙年間的重要大事件中,納蘭明珠都積極建言獻策,是為一代權臣。

而且在知道自己錯誤後,納蘭明珠的态度很積極,也懂得左右逢迎,落得善終的結局。

納蘭明珠聽說康熙要殺他,當即讓妻子奏他謀反,為何能無罪釋放?

反而是一時得勢的索額圖,最終下場凄涼。在為人處世和做人臣子這方面,納蘭明珠确實有部分經驗和方法值得職場之人學習。

而他犯下的這些錯誤,也應當成為我們的警鐘。

參考來源:

[1] 《傳統社會的權力運作與貪官現象——以清代大學士納蘭明珠為例》

[2] 《納蘭明珠:自爆"謀反"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