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過女子出門也可以穿木履,但是平常居家的時候可就不行了,那麼古代的女性平常又穿什麼鞋呢?除了鞋子之外,古代人也是要穿襪子的,不然光着腳穿鞋那多别扭啊!那麼古代的襪子又是怎樣的呢?
奇石—三寸金蓮
*三寸金蓮配“繡花鞋”
古代漢族婦女平常穿的鞋,被稱為“繡花鞋”。穿繡花鞋可是纏足女性的專利,因為當時古代女性的腳,由于纏足的緣故,都很小,是以最适合她們的就隻有繡花鞋了。
說到女子繡花鞋,就不能不說女子纏足的事情。
傳說在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李後主的後宮有這麼一個官女,她叫窅娘。這個人跳舞跳得極好,也非常讨後主的喜歡。一天後主讓工匠修建了一座足有六尺高的金蓮花,而窅娘的腳也被布給裹上了,包成了新月狀。當窅娘在金蓮花中起舞的時候,仿佛有一種淩雲的姿态。李後主看後贊不絕口。從此,裹腳的習俗就在後官及富戶中流傳開來。到了宋代,漢族的民間婦女也紛紛效仿,把纏足當成了一種美的象征。
到了明清時期,“三寸金蓮”被用來形容女子的美,這女子要不是小腳的話,她恐怕都嫁不出去了。纏足成了強制的行為。随着纏足和“三寸金蓮”的出現,繡花鞋便出現了。那這鞋是什麼樣子的呢?
先看這鞋幫,由兩爿結合成的,縫合連接配接的地方是用花絨線結成的。在鞋跟處有“拔襟”,就是一種用布做成的套。鞋幫和鞋底縫合時,要能夠使鞋底頭部呈翹狀。這樣的鞋一般隻能是婦女親手制作,同時也可以由母親代做。因為當時處于封建禮教限制之下,女子的鞋子自然被當成私密之物,不隻是外面的男子,就連自己的父親看到自己的繡花鞋也是有違禮教的。這鞋之是以叫“繡花鞋”,主要是因為女子在縫鞋的時候,在鞋幫上面繡上了牡丹、玫瑰、茉莉、菊花等各種花紋,這就蘊涵着女子像花一樣美剛的意思。
穿繡鞋在古代民間也是有講究的,如果這名女子有了歸宿,那她就得做上三雙繡花鞋,來作為自己的嫁妝,這第一雙鞋是結婚丼天地穿的,取了個名叫“玉堂富貴”;這第二雙鞋是坐轎子前穿的,也有個名叫“福壽齊眉”;在結了婚以後,就要穿第二雙鞋了,這鞋被稱為“梅蘭竹菊”。而之前在婚上穿的繡花鞋,那都是要被壓在箱子底下的。
時過境遷,裹腳摧殘的不是腳,而是中國女性的精神,習俗已經被廢除了,但是繡花鞋卻仍然存在,如今它的做工仍然很精美,而且樣式更加豐富豔麗,自然一直受到女孩子的喜歡。
*襪子也要系帶?
古人的足下除了穿鞋,同今人一樣也是穿襪子的。不過古人最初的襪子,是由獸皮制成的。穿鞋就已經很保暖了,但是為什麼還要發明襪子呢?
其實,在古代有一種風俗,那就是“脫履上堂”,也就是說你到别人的住所拜訪,登堂人室的時候,是一定要脫鞋的。那脫鞋之後,總不能光着腳站着吧,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另外光着腳也是對人家的不禮貌啊,這樣就發明了皮襪,穿皮襪站在冰冷的席子上,腳下就會覺得很暖和,從此,皮襪流行了很長的時間。
而在古代,這個襪子是被稱作“足衣”,它還是要系帶的呢!當時的襪子樣式其實很簡單,就像現在的小口袋一樣,當然在裁剪制作上,要依照了腳的外形來制作。它大概有一尺左右,在襪口上面還有一個帶子,專門用來把襪子固定住綁緊。
在馬王堆漢墓中,就曾出土過像上面描述的襪子,不過出土的是兩雙絹制的夾襪。這就說明在西漢的時候,襪子不僅有皮革的,同時還有絲帛面料制作而成的。因為,人們發現與皮襪相比,穿絲襪、布襪要更舒服。一般這種布帛的襪子,是根據腳的尺寸制作的,大體上是平頭有跟兒的,襪筒的後部是敞開套腳的,同樣也有帶子綴着,用來系在腳踝上。
古代男女都是可以穿襪子的,像大陸曾出土過一雙女性的襪于,這雙襪子顔色很鮮豔,由黃、白、紫三種顔色的絲織成的,質馳很輕柔,襪子是直筒的,沒後跟。同樣在這座墓中的男襪,顔色以紅色為主,同時繡有複雜的圖紋。襪子頭部是呈圓形的,而且有後跟,這就是古代男襪和女襪的不同之處。
唐宋及以後,民間男女穿的襪子都以布帛為主,到了冬天,為了禦寒,襪子便用數層布帛織成,更有人想到在襪子内放上棉索,這樣就很保暖了。時至今日,人們仍在穿着襪子,不過種種的俗已經淡化了,襪子的品質好壞和舒适度,成了如今人們購買襪子的重要标準。
請加關注@秦楚刊号随時了解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