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偷偷潛伏重點國小家長群一年後,我終于明白優秀孩子的三個特質!

作者:闵婷心理咨詢師

眼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長大,身為媽媽,我開始有些着急了:

都說孩子的教育要趁早,我是不是該讓孩子學些什麼了?

學什麼合适呢?認字?數數?英語?還是什麼?

焦慮之下,我開始四處打聽,帶着孩子去一些早教班或者課外班試聽,聽一些特級教師的講座,找一些過來人的家長咨詢,但是,種種的一切,都無法消融我内心的焦慮。

我依然迷茫,不知道該怎麼做。

直到那天,得知好友的孩子淘淘馬上就要告别幼稚園,成為一名重點國小的學生了。羨慕之餘,又很有些向往,不知道國小的面紗後面的真實面目,到底是什麼。

于是,我和淘淘的媽媽商量,讓我加入淘淘所在班級的家長群。

我想躲在裡面,“偷窺”一下國小的生活。

在這個群裡潛伏了一年多,看着孩子們一點點的成長,品盡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我也終于洞悉了一個出乎我意料的真相:原來,真正決定孩子未來成功的,不是你認識了多少個字,會做多少道題,能考多少分,而是這些“制勝法寶”。

一、樂觀的态度,讓孩子未來的步伐越堅定

那天,老師在群裡給家長們寫了長長的一段話,大意是:有的孩子會因為沒有評上優秀生,沒有考到100分,跳繩沒有跳到第一名,或者,和小朋友一起搶玩具沒搶到而哭泣。

雖然都是一些小事,老師還是語重心長的和家長說:我教了30多年書,見過各種學生,真的,有些孩子,經不起一點點的小事,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都走不遠。

老師的話一出,引起了衆多家長的共鳴:是啊,應該讓孩子開朗樂觀,有個好心态,真的很重要。

發展心理學研究者們對745名孩子進行了長達40年的追蹤研究,探索到底什麼因素會影響到孩子長大後能否擁有成功的事業和較高的收入。是智商?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還是其他?

研究從1968年,孩子們12歲時開始,測試的項目主要包括智商、家庭地位、責任感、樂觀精神和好學程度。40年後的2008年,研究者們再次對所有的參與者們進行了測試。

結果表明:具有責任感、樂觀精神和較好的學習态度的孩子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的可能性,要遠遠大于智商和家庭地位高的孩子。

美國心理協會主席、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中,将樂觀、興趣和習慣看作是兒童最需要培養的品質。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樂觀”。

同樣是七八歲的孩子,他們對待事情的态度截然不同。當班級的一場足球賽輸了,有的孩子會認為:我真的很笨,我就是做不好。而樂觀的孩子則會認為,這隻是一個偶然,我們可以做的更好。

誠然,不同的态度,決定了不同的未來。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樂觀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能夠激發他們内心無限的潛能,不斷的做的更好。

當然,身為家長,我們也需要告訴給孩子,樂觀不是萬能的,它不能取代良好的教養、不斷的努力、正确的道德觀,但是,樂觀是給予孩子的一把巨大的保護傘,讓他們笑對挫折,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沮喪,能夠跌倒在前行的勇氣。

教會孩子開懷大笑,讓樂觀的種子在童年的沃土中生根發芽。

二、會玩,讓孩子未來的學習力越強

孩子們進入一年級下學期後,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意識,老師在班裡設定了幾個小崗位,讓孩子們通過自主投票的方式推選出他們心目中的合适人選。

擔心孩子年紀小,會忘記,老師還特意在群裡說明了投票的時間和流程。

第二天投票的結果很有些出乎我意料。得票最高的那個孩子,叫樂樂,他調皮、淘氣,上課愛說話,經常在群裡被老師點名,成績一般,算不上優秀。

晚上,叫了朋友和淘淘出來吃飯,席間,我問淘淘為什麼會選樂樂。

淘淘低頭吃的正香,他想都沒想的說:他會玩啊,他什麼都會玩,特别棒!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幼小的心裡,會玩的孩子才是最棒的孩子,他們也能自然而然的收獲其他孩子羨慕的目光。

說起玩,很多家長一定會說:怎麼能讓孩子玩呢?多耽誤時間,會影響學習。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将孩子在童年時的玩耍比喻為“人生的彩排”,認為孩子們會在遊戲中提前感受到人生的種種精彩,包括合作力、溝通力,以及令人愉悅的成就感。

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彼得•格雷在他的著作《玩耍精神》中,更是直接指出:會玩的孩子,未來才有出息。

為了研究“玩耍”的意義,心理學家約翰•蒙尼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把幾隻活潑可愛的小猴隔離開來,單獨關在另外一個籠子裡,不讓它們有和同伴玩耍、嬉戲的機會。

等到這些猴子長大後,他跟蹤研究發現,這些猴子無論在性格上,還是行為習慣上,都比其他的猴子更加的孤僻、木讷,有時還會表現的敏感、易怒、暴躁。

允許孩子玩,給他們充分的遊戲時間,既讓孩子體味到了童年的快樂,又能讓他們在遊戲中感悟人生、學習知識、愉快生活。

馬雲曾說:現在的社會,如果我們還是繼續以前的教育方法,讓我們的孩子從小記、算、背,而不讓孩子去玩、去體驗自然,那麼我可以保證,30年後這樣的孩子找不到工作!

這句話引起了很多家長的感慨和深思。

培養孩子的遊戲力,是在為孩子的未來打底,會玩的孩子,具有更強的學習力,未來也會更開挂。

三、有同理心,讓孩子未來的生存力越高

周五,老師在群裡表揚了班上的一位小朋友。

下午,是學校的趣味運動會,小小的孩子們摩拳擦掌,都想比出好成績,給班級争光。

接力跑的時候,一個男孩子不小心摔倒了,觀衆席中的一個孩子,猛地站起來,迅速的跑向操場,把那個摔倒的孩子扶起來,還很細緻的撩起自己的校服給他擦眼淚。

運動會結束後,老師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孩子想了想,說:媽媽告訴我的,他摔倒了,也不是故意的,他多疼啊。

老師說,孩子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睛裡閃着一種特别的光。

這就是同理心的力量,它引導孩子設身處地的去感覺,去了解他人的感受與情緒。

它不像醒目的成績,彰顯着孩子的學習能力,也不像跑跳彈奏的技能,襯托着孩子的全面發展。

它是一種細潤無聲的滋潤,直接影響着孩子與外部世界的融洽關系與社會化水準。

後來,我特意的關注了一下這個孩子,發現,老師會經常表揚他,不是因為他的成績好,而是因為他很溫暖,他會在上學的時候給同學帶去幹淨的口罩,會在别人受傷的時候關切的問候一句,他如同一支小小的火焰,溫暖而明亮。

杜克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曾經花了20年時間,跟蹤和記錄了超過750個孩子的成長過程。

研究發現,那些在幼稚園時就表現出樂于分享、喜歡幫助别人的孩子,很多考上了好的學校,找到了好的工作。而那些不具備同理心的孩子不少都中途辍學,沒有正式工作,甚至需要政府援助才能過活。

可以說,同理心,是孩子厚重的心靈底蘊和豐盈養分,它滋潤着孩子的内心,豁達着他們的心胸,讓他們,能夠控制情緒、懂得尊重别人,有一顆善良的心。

美國精神病學專家Stanley I Greenspan說:一個孩子的同理心越好,他們會越惹人喜歡,越容易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孩子未來幸福感的關鍵因素,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未來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就越高。

有同理心的孩子,未來一定不會差,正如電影《奇迹男孩》中說的:

當你不知如何選擇時,選擇善良永遠不會錯。

我們辛苦養育孩子長大,都希望孩子有豐厚的知識打底,有豐盈的精神内涵,能夠擁有光明的未來。

優秀,從來不是一個單一的标準,教育,更是一條漫長的賽道。

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孩子赢在起點,而是,讓他們帶着快樂的笑容,懷揣童年的快樂,心懷感恩的情懷,用堅定的腳步,丈量出屬于孩子自己的未來。

好的教育,一定是立體的有溫度的,既有強大的知識底蘊,又有美好樂觀的情操,這樣的孩子,才能在未來,跨過山水,越過風雨,

有了好的教育的滋養,我們的孩子,必定能夠成長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責任的“追風少年”。

作者:妙黛

編輯:Mo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