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部學術界的《老友記》,透視了文科教育的艱難處境|讀刊

8月底上映的Netflix電視劇《椅子》自9月以來迅速成為歐美文化圈的熱門話題,不僅吸引了粉絲的關注,也吸引了大學和研究機構的關注。為什麼一部描繪高校文科教師的職場劇,能引發歐美學術文化界的大讨論?

這部學術界的《老友記》,透視了文科教育的艱難處境|讀刊

美劇《英語系主任》海報。

同時,《英語系主任》也吸引了中國衆多文科老師和研究所學生的目光。近年來,青年教師"不起不離"、大學公司化、考核指數KPI化、文科邊緣化等問題,也讓很多青年教師在這場戲中也有同樣的感受。在本期中,我們從英語院長開始,一瞥美國高等教育的問題和文科教師的困境。

引發學術界熱議的"圈外"網絡劇

《英語系主任》是一部專業劇,描繪了一所大學的文科老師。由吳女士主演的韓裔美國英語教授金智雲(Kim Ji-yun)成為彭布羅克學院(Pembroke College)曆史上第一位女英語系主任,彭布羅克學院是一所虛構的常春藤盟校。自上任以來,她一直受到系内一系列危機的困擾——文科經費縮水、學生流失、教師内讧、性别歧視、種族歧視、封殺文化、工作與母性沖突、文化沖突......整部劇就像一鍋亂七八糟,編劇将大學在媒體上反複曝光美國社會的各種現象和情緒"爆發點",以一種非常諷刺的方式融入劇情。這也讓這部劇成為一面反映美國高等教育生态的鏡子,在北美學術界引起了熱烈的讨論。

許多大學媒體對這部劇進行了評論。《布朗日報先驅報》(Brown Daily Herald)評論員塞西莉亞·巴倫(Cecilia Barron)認為,英語系主任的成功歸功于其精準的定位,成功地滿足了文科研究所學生、大學教師、文化媒體和知識分子的需求。這是一部學術上的《老友記》,因為那些人物就像老師身邊熟悉的人。英語院長揭示了許多複雜的問題,但沒有為觀衆提供解決方案。

這部學術界的《老友記》,透視了文科教育的艱難處境|讀刊

美劇《英國院長》在爛番茄上引起激烈争論。

的确,這是一部非常難得的網絡劇。過去,美國有無數的職場劇,描寫律師、醫生、警察、消防員、記者、金融從業者和IT從業人員,但其中沒有多少人以大學教師為特色,尤其是人文學科。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大學文科老師分享他們對線上觀看戲劇的感受 - 他們終于可以在螢幕前"看到"自己!"作為一名亞裔美國女英語老師,這很有趣,令人不安,就像我在偷看我的大腦,這是一部為我量身定制的黑色喜劇,"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的英語老師Mai-Linh Hong說。"對于即将攻讀文科的研究所學生來說,這部劇讓他們看起來有前途,是以有很強的代際感,比如豆瓣網友"布拉瓦茨基"評論說,"中世紀文學課上隻有三個人是我的未來......"

當然,這部劇畢竟是虛構的,有老師指出,這部劇誤解了學術界,比如羅格斯大學卡姆登分校英語系的Lisa Zeidner教授,開玩笑說,今天美國73%的大學教師都是合同制的,沒有終身教職。是以,每當院長走進校園時,都會有非終身教師氣喘籲籲地跟着院長,懇求不止一堂課。因為他們平均每門課程獲得2,500美元,是以他們每學期至少需要上五節課才能滿足較低的生活品質。在劇中,彭布羅克學院的英語老師大多是終身教職。不是終身教師的教師的悲劇沒有得到很好的證明。這部劇描繪了什麼,使其成為美國文化和學術界的彈出式網絡劇?

博雅教育危機潛伏在陰影中

在《英語系主任》第一集的開頭,金志雲成為彭布羅克學院英語系主任。在英語系,"老白人"有巨大的優勢,金志要走這個位置并不容易。當她愉快地用粗俗的俚語與系主任一起玩時,她的椅子突然散開了 - 這是該劇名稱"椅子"的雙關語,這也意味着她的院長的道路并不順利。

金正恩一上任就不得不處理英語系的混亂局面,該系的學生人數下降了30%,學生投票率下降,英語系的預算大幅削減。彭布羅克學院的英語系能否在沒有學生的情況下生存下去将是一個問題。該大學希望通過退休那些薪水最高,終身教職員工但學生很少的教授來減少開支。但想成為"好老頭"的金正恩反駁了這一提議。該大學甚至将一名女教授的辦公室搬到了一個肮髒的地下室,以勸阻那些曾經擔任過終身教職的教授。

這部學術界的《老友記》,透視了文科教育的艱難處境|讀刊

美劇《英語系主任》與主角金志音合影。

人文教育的危機,成為了英國院長所有劇情演變的根源。這部劇将美國報紙上常見的人文教育危機凸顯出來。在美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人文危機又來了。不争的是,漢語學生人數在減少,選擇課程的學生人數在減少,文科系的金融危機無可争議。據《大西洋月刊》報道,人文學科畢業生的比例目前處于近四十年來的最低水準。與此同時,擁有哲學、曆史、語言和英語學位的總人數近20年來首次降至10萬以下。

學生人數的下降伴随着一波學校關閉。近年來,關于美國财政赤字和私立文理學院倒閉的消息如潮水般湧來。美國教育部預測,未來幾年,美國私立大學的合并和失敗将迅速增長,去年有25%的私立大學出現赤字。其中,許多追求博雅教育的文理和藝術學院首當其沖。這導緻許多學校削減了文理系的經費,削減了文科系的教師,甚至關閉了一些文科系。彭布羅克學院位于英語院長,是"小常春藤"級别的頂級私立文理學院之一。美國私立文理學院的金融危機是這個故事的背景。

人文學科課堂改革奏效了嗎?

在《英語系主任》中,為了挽救英語系的衰落,金智承諾要承擔改革的重任,希望能幫助大廈傾盆而下——她偏愛一位年輕的黑人女教師耶茨,她是美國現代語言學會的美國頂級期刊, 年度論文獎獲得者,擅長從文化研究的角度研究美國文學。此外,她的課堂風格很受學生歡迎,例如,她允許學生使用嘻哈改編的"白鲸"上課方式。由于她的課堂魅力和她與進步左翼一緻的"政治正确性",金正恩決定提名這位女教師終身教職。一方面,這将吸引更多的學生繼續選擇英語課程,另一方面,在文學研究的學習方法上,金志銀希望在系中引入文化研究的批判視角,平衡系中"老白人男性"教授相對"保守"的學術氛圍(他們更喜歡哈羅德·布魯姆式的文學經典)。

這是一次課堂改革,以緩解人文教育的危機嗎?耶茨的課程和研究方向确實反映了美國高等教育界許多人的改革建議。東北大學曆史學助理教授本傑明·施密特(Benjamin Schmidt)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上指出,英語和曆史作為人文學科核心學科的現象正在消失,他希望依靠新興的文化研究,為學生提供一種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9月3日的高等教育内部ED中,國家人文中心主席羅伯特·D·紐曼(Robert D. Newman)寫道,面對人文科學危機,許多右翼人士将人文精英貼上了精英主義的标簽,認為人文學科本身沒有經濟價值,應該由富人來研究。為此,紐曼呼籲人文學科隻有在迎合時代需求的情況下,才能安全地儲存深刻的事物。跨學科教學是人文學科的未來,可以通過将人文學科引入各種實踐學科并引導學生批判性思考來證明這一點。同樣在《高等教育的内部參考》一書中,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曆史學教授史蒂夫·明茨(Steve Mintz)就如何應對人文危機給出了具體建議:為學生提供如何生活的指南;在實踐學科中引入人文關懷;批判性人文學科;并強調跨文化研究視角。

這部學術界的《老友記》,透視了文科教育的艱難處境|讀刊

美劇《英語系主任》的照片,圖為黑人女教師耶茨。

在《高等教育紀事報》(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上,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比較文學和亞洲研究教授埃裡克·哈約特(Eric Hayot)寫道,人文學科的營銷是有問題的。除了性别和種族研究,人文學科課程本身的标題不再具有吸引力。此外,絕大多數課程都是圍繞專業科目的需求而組織的,大多數大學生根本不想成為文科教授。埃裡克·哈約特(Eric Hayott)的改革建議是将現有課程合并為子產品,每個子產品都包括來自各種人文和社會科學的知識。通過跨學科的視角,教師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特定領域的一系列問題。

一般來說,了解學生的需求,文化研究的立場,主題和跨學科教學是人文學科重新吸引學生的一種方式。在《英語院長》中,像耶茨的《性與文學》這樣引人注目的學科課程,似乎就是答案——類似于做文化媒體——在題材上,選擇進步的左翼關注點,教師應該準确地把握觀衆的顧慮,然後結合各個學科的知識和觀點,并以教學的形式盡可能地把知識包裝得"美味", 然後對觀衆。耶茨幾乎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讓艾略特,一個相對保守和僵化的教授,嫉妒她的受歡迎程度。為了增加埃利奧特的學生人數,這樣他就不會被學校開除,金承諾合并埃利奧特和耶茨的課程。但它直接引發了艾略特和耶茨之間的沖突。此外,終身教學審查委員會主席埃利奧特決定發表私人聲明,阻止黑人女教師獲得終身教職。

"大學公司化"是文科危機的根源

在《英語系主任》中,耶茨與艾略特的沖突可以被看作是兩種立場的沖突——保守派與進步派、男性和女性、老一輩與新一代、白人與黑人、守護文學與政治立場。但是,這種沖突不應上升到标題評級的水準,而标題評級本應是一個公平的程式。豆瓣使用者"放鼻涕蟲"的評論,該劇表明,識字率高隻是一個傳說,為了教書、福利、地位等利益,識字之間要搞小團體、幫派,再加上強烈的自尊傾向——反而會使鬥争變得非常激烈。這種說法沒有錯,尤其是在資源相對較少的背景下,利益争奪戰将變得更加激烈。

這部學術界的《老友記》,透視了文科教育的艱難處境|讀刊

美劇《英語系主任》中艾略特教授的照片。

這個問題的根源是大學的公司化。我們對文學"青草"和學者追求學術理想的"象牙塔"中純粹的"學術共同體"的想象,是基于這樣一個前提,即學術界沒有被商業邏輯"殖民化"。在大學公司化之後,學術界似乎越來越像工作場所。"不升即走"的用人制度日益增多,科研項目績效考核不斷加碼......在美國,大學的公司主義正是"無用"文科衰落的原因。

《英院長》可以按照職場戲劇的方式拍攝,也因為大學本身不再是純粹的"象牙塔",而是成為你為我的"職場"而戰。英國院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大學社團主義可能對文科教育造成的傷害-例如,廢除具有終身教職的老教授。在劇中,老教授們說,他們從事學術界是因為當教授是更稀有、更受人尊敬的職業時,裁員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确定的信号。而且,為了吸引流量,同時也顧及教學品質和學校美譽度,意在聘請明星、暢銷書作家擔任教師。面對表現邏輯,博雅教育的品質已經成為可以犧牲的選擇。

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一篇文章呼籲,在閱讀了《英語系主任》之後,要更多地關注劇中被忽視的非終身教師的情況。根據Insidescholar的資料,1969年,大約78%的美國教職員工擁有終身教職員工,但今天,大多數教師都不是終身制教師來削減成本。這意味着他們缺乏社會安全網,這可能會在許多教師中造成極大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感。此外,《對話》雜志的一篇評論稱,該劇在大學中沒有很好地展示階級不平等。此外,高校的晉升制度對女性、有色人種和勞工階級背景的學者非常不利。

在劇中,作為承包商工作的黑人女教師耶茨實際上非常以市場為導向 - 她在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以尋找更好的教學職位;她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使課程更具吸引力。傳統知識分子可能不贊成耶茨的課程改革,而是認為她太迎合學生,而不是正确的教學方式。瓊是一位資深教授,她特别不喜歡學生在老師的評估網絡上對她說的話(就像消費者對商品所做的那樣),當她看到學生給她差評時,她也會攻擊她的學生,并責罵他們捍衛她的尊嚴。是老教授們沒有超前思維,與時俱進,還是高等教育體系本身存在問題?

這部學術界的《老友記》,透視了文科教育的艱難處境|讀刊

一張英語系主任瓊焚燒一名女教授的學生評價的照片。

總而言之,純粹的"學術社群"想象力已經随着大學語料庫的腳步而破滅。在《Slow Professor》一書中,作家瑪吉·伯傑(Maggie Berger)和芭芭拉·西伯爾(Barbara Sieber)認為,大學校園越來越像購物中心。大學公司主義的工具性價值觀不僅使教師将時間用作工具,而且還引導教師将彼此用作工具。結果,當純粹的"學術社群"開始瓦解時,同僚們變得越來越難以相處,因為他們是工作場所的競争對手。在這種競争激烈的内部氛圍中,大學老師不僅變得更加孤獨,"宮争"也會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其中,在終身教師考核和職稱晉升決策中,各種形式的歧視已經變得司空見慣。

"阻塞文化"有什麼問題?

"英語系主任"的讨論不僅限于美國高等教育,而且還引出了美國社會左翼和右翼之間的"文化戰争"中的許多重要問題——職場女性的困境,"阻礙文化"的影響。作為美國"文化戰争"的前沿,這些沖突被狠狠地展現出來。除了主線劇情,《英語系主任》還描繪了金志雲作為女教授,在撫養女兒的母親和職業生活之間艱難的平衡。對于金志雲來說,學校裡的事情一片混亂,她和養女的關系也變得岌岌可危。這正是許多女學者的生活。此外,該劇還描繪了職場中的性别歧視——教授瓊曾抱怨說,她年輕的薪水遠遠低于男教師,而倫茨教授的妻子在生完孩子後還沒有得到終身教職之前就辭職了,不得不留在家裡做飯......

此外,金還與另一位老師比爾有染。比爾曾經是一位非常受歡迎的老師,學生們非常愛他,但是在一次改變奪走了他妻子的生命之後,他處于幻滅的狀态。在一堂課上,比爾通過做出納粹的敬禮手勢而成為校園的公敵,學生們記錄下來并釋出在網上進行惡作劇。學生們遊行抗議将"納粹"比爾(他當然不是"納粹")驅逐出校園,事實證明這是一場公關災難。

這部學術界的《老友記》,透視了文科教育的艱難處境|讀刊

比爾老師面對學生抗議的照片。

這部分劇情,其實反映了美國社會流行的"堵路文化"帶來的問題。作為"文化戰争"的前沿陣地,高校也是"封堵文化"的重災區。在現實生活中,美國的學院和大學确實有類似的荒謬事件。去年,南加州大學的格雷格·巴頓(Greg Patton)教授教授教授學生在各種文化中使用"填充詞",他說:"文化是不同的,咒語是不同的,它基于你的母語。就像常用的英語單詞"that,that,that",在中國,你說,'那個,那個,那個。格雷格·巴頓(Greg Patton)被學校停學,因為學生們抗議說,中文中的"那個"字聽起來像是歧視非裔美國人。

這種"阻擋文化"也延續到課堂内容中,學生用當代的"政治正确性"重新審視曆史人物。《英語系主任》中有一幕引起了很多争議。當埃利奧特在舞台上談論白鲸的文字時,一名學生說梅爾維爾是一個家庭暴力的人。埃利奧特簡短地解釋了幾個詞,然後繼續演講。這時,黑人教授耶茨站起來說,"我來告訴你他家庭暴力的那部分。這部分情節觸及了美國社會的敏感點——我們能否認梅爾維爾的文學成就和貢獻,因為他是一個家庭暴力的人嗎?因為梅爾維爾對美國文學的貢獻如此之大,我們能無視他的家庭暴力嗎?

在年輕的美國人重溫曆史并拆除哥倫布邦聯将軍雕像的浪潮下,英國院長用比爾的路線反思了美國社會的"政治正确性"。正如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非裔美國人研究教授伊納尼·佩裡(Inani Perry)所說,這是該節目獲得文化關注的原因之一,不是因為它傳達了堅實的資訊或立場,而是因為它的政治模糊性。佩裡還評論說,學校的教師經常被左翼意識形态警察報道,就像右翼學生監視左翼教授的言論一樣。英國院長不是簡單地制造二進制對抗,而是要求每個人反思。激進的封鎖文化是另一個限制因素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政治正确"?這可能是這部劇給美國社會帶來的問題。

相關連結:

https://www.browndailyherald.com/2021/09/07/chair-netflixs-love-story-disguise/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blog/weve-seen-chair-now-its-time-adjunct

https://insidescholar.org/the-rise-of-adjunct-faculty/

https://www.vice.com/en/article/qj85bb/we-asked-actual-academics-to-review-new-netflix-show-the-chair

https://www.chronicle.com/article/the-humanities-as-we-know-them-are-doomed-now-what/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blogs/higher-ed-gamma/reimagining-humanities-21st-century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views/2021/09/03/how-humanities-can-flourish-future-opinion

https://preview.houstonchronicle.com/movies-tv/netflix-s-the-chair-with-sandra-oh-is-a-16398803

https://www.chronicle.com/article/the-chair-episode-1-im-surprised-by-how-much-works

https://www.chronicle.com/article/the-humanities-have-a-marketing-problem

https://www.chronicle.com/article/whats-the-best-way-to-do-public-humanities-ask-a-philosopher

https://www.chronicle.com/search?q=humanity#nt=navsearch,https://theconversation.com/new-netflix-drama-the-chair-is-honest-and-funny-but-it-still-romanticises-modern-university-life-166655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1/08/30/sandra-ohs-masterly-performance-of-empathy-in-the-chair

https://screenrant.com/chair-pembroke-university-true-story-real-explained/

https://theconversation.com/new-netflix-drama-the-chair-is-honest-and-funny-but-it-still-romanticises-modern-university-life-166655

編寫|徐月東

編輯|李永波清清子

校對|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