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政府是怎麼坑百姓的?“大盜不盜”到底是什麼意思

作者:洛陽大營

貨币曆史由來已久,它的誕生是為了友善人們之間進行交易,貨币本身或許不值錢,古代用了許多東西當作貨币,但它們在交易中都可以衡量物品的價值,是市場賦予了它們價值,貨币是購買貨物、儲存财富的媒介。貨币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規律體系,世界全球化讓貨币可以通過匯率而暢通世界,但是在落後的古代,貨币的使用并沒有這麼友善。

就比如說宋朝的四川,在省内人們使用的都是鐵錢,而一旦出省,他們就不能再用鐵錢交易了,因為大家使用的都是銅錢,是以他們事先會在鐵鋪兌換銅錢,而外省人想要來到四川的話,也需要兌換貨币。史料中有過記載,蘇東坡和弟弟從四川要到開封之時,需要先去可以兌換貨币的地方,有了銅錢才能繼續走。

古代政府是怎麼坑百姓的?“大盜不盜”到底是什麼意思

古代也有一套貨币兌換比率,不過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方,比率是會變化的。當時的比率是“一缗銅錢賣四缗鐵錢”,也就是一文銅錢換四文鐵錢,但在宋太宗時期,比率發生了變化,一文銅錢可以換八文鐵錢。這樣看來鐵錢在當時的購買力并不高,而四川省的人們都在使用鐵錢,當進行大筆交易的話,可以想象到會用車搬運鐵錢,即便是小筆交易,對于人們的攜帶,也是極不友善的。

正是因為這樣的困境,宋朝誕生了新的發明,四川省有些人印造了紙币,為其取名為交子,便攜的紙币一經發行就受到了商人們的廣泛應用,不過此時隻是“民辦”交子,官方還未承認,并未大肆發行,但在四川,它的價值已經超過了規定的面值,在一大筆的交易中,商人們都會優先選擇紙币。在蘇轍小時候,紙币的發行量并不高,還未發生過通貨膨脹,“一貫一百可以買一貫”,一千文的紙币可以換到一千一百文鐵錢。

古代政府是怎麼坑百姓的?“大盜不盜”到底是什麼意思

等到交子發行量變高後,這時候出現了通貨膨脹的情況,臨近年末,交子貶值,一千文的交子隻能換到九百多文鐵錢。而進行兌換的場所仍然是在鐵鋪,當手中有大筆鐵錢要交易的時候,人們往往會選擇推着車搬運鐵錢去兌換紙币,因為交子的面值很大,這樣能夠友善人們攜帶,不過也正是因為紙币面值大,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并不友善,是以也有人會去将紙币換成鐵錢。

紙币的友善是公認的,漸漸的交子開始走出四川,到了南宋,紙币改名為“會子”,已經在全國公開發行了,紙币的印造和發行由官家管理。在不同皇帝時期發行的紙币都有着一定的期限,比如宋高宗時期的紙币不能在宋孝宗時期使用,新皇即位後,會子就有了新的版本,人們就需要拿手中的會子去兌換新的。

古代政府是怎麼坑百姓的?“大盜不盜”到底是什麼意思

政府雖然統一向全國各地發行貨币,但是并非每個地區的百姓都能接受會子的使用,而且随着會子的大量發行,會有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情況,這就導緻會子和銅錢的兌換比率是在不斷浮動的,就連新舊會子的匯率也在變化。在宋高宗早期的時候,“錢引一道賣銅錢一貫”,面值一千文的會子可以兌換一千文銅錢,而十幾年過去後,“錢引十道,市價止是四貫”,紙币的價值大打折扣。

可為何面值相同的新舊會子之間的匯率也會發生變化呢?在南宋統治中期,當統治者換屆的時候,老百姓去換新會子,卻被告知一千文新币需要拿一千三百文舊币兌換,舊币不會得到國家的認可,他們隻能用多的錢去換少的錢,這是國家對百姓的一種剝削,政府在操縱匯率,剝削百姓的血汗錢。

古代政府是怎麼坑百姓的?“大盜不盜”到底是什麼意思

陸遊曾經計算過,他認為,國家一直在發行紙币,導緻發行量過多,這就使得人們手中的錢一直在貶值,“年來币輕,折閱已甚,一百萬缗僅得八十萬缗之用”,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是一千文的會子隻能兌換到八百文銅錢。不難想到,這兩百文的損失是被政府收走了,這樣的行為實質上就是偷盜,大盜不盜,擁有絕對權力的政府可以改變匯率,上漲物價,他們就可以白白地拿到百姓口袋中的錢。

古代政府是怎麼坑百姓的?“大盜不盜”到底是什麼意思

紹定五年,國家發行了三億二千九百多萬的會子,而且還會有僞造的會子摻入其中進行流通,國家為了滿足軍事需求,繼續發行會子,整個國家的會子高達六億五千萬貫,這就導緻了貨币惡性膨脹。淳祐九年,每貫會子兌換六百萬銅錢,景定五年,會子被抛棄,國家發行了“見錢關子”,每貫兌換七百七十文銅錢,元兵南下後,這些紙币又都被“鈔”取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