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子資訊

電子資訊

《電子資訊》編輯委員會

一 邁進電子資訊時代

1.1 什麼是資訊技術

1.1.1 資訊的概念
1.1.2 資訊技術
1.1.3 資訊技術的分類

1.2 電子資訊技術的發展

1.2.1 內建電路:向實體極限接近
1.2.2 軟體技術:軟體平台化、開源化
1.2.3 網際網路技術:物聯網化
1.2.4 光電子技術:內建化

1.3 豐富多彩的資訊化社會

1.3.1 資訊化與資訊化社會
1.3.2 我國社會資訊化的現狀

1.4 中國的資訊技術産業

1.4.1 資訊産業與資訊技術産業
1.4.2 我國資訊技術産業

二 電子元器件家族

2.1 電子元器件技術的發展

2.2 阻容元器件

2.2.1 電阻類器件
2.2.2 電容類器件

2.3 磁性材料

2.4 內建電路

2.4.1 內建電路(IC)常用基本概念
2.4.2 內建電路的分類
2.4.3 常見的內建電路晶片封裝形式
2.4.4 數字內建電路使用注意事項

2.5 傳感器

2.5.1 傳感器/內建傳感器/智能傳感器
2.5.2 傳感器的分類
2.5.3 傳感器應用舉例
2.5.4 傳感器産業市場分析

2.6 印制電路

2.6.1 印制電路闆的概念
2.6.2 印制電路闆的分類
2.6.3 印制闆設計軟體簡介

2.7 電子元器件發展預測

2.7.1 我國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機遇
2.7.2 電子元器件産業“十一五”發展重點

三 先進的微電子産業

3.1 電力電子器件

3.1.1 電力器件分類
3.1.2 IGBT
3.1.3 GTR
3.1.4 GTO
3.1.5 電力MOSFET
3.1.6 電力器件的現狀與應用

3.2 微機電系統(MEMS)

3.2.1 MEMS簡介
3.2.2 MEMS器件的主要種類
3.2.3 MEMS主要器件
3.2.4 MEMS的加工工藝及發展趨勢
3.2.5 正在崛起的MEMS産業

3.3 超精細加工

3.3.1 LIGA
3.3.2 DEM

3.4 薄膜生長和控制技術

3.4.1 化學氣相沉積(CVD)
3.4.2 離子注入
3.4.3 分子束外延(MBE)

3.5 高密度組裝

3.5.1 高密度組裝的特點
3.5.2 封裝技術
3.5.3 制造技術

3.6 微電子技術的發展

3.7 中國微電子産業

四 五彩缤紛的顯示器件

4.1 超薄的液晶顯示器(LCD)

4.1.1 LCD顯示器的分類
4.1.2 LCD單色顯示器
4.1.3 LCD彩色顯示器
4.1.4 LCD的優缺點
4.1.5 LCD的技術參數
4.1.6 我國LCD産業

4.2 低碳的發光二極管顯示器(LED)

4.2.1 LED的工作
4.2.2 LED顯示屏的分類
4.2.3 LED顯示屏的幾個名額
4.2.4 LED顯示屏控制系統
4.2.5 LED發展

4.3 無X射線輻射的等離子體顯示器(PDP)

4.3.1 PDP顯示器
4.3.2 PDP的分類
4.3.3 PDP的優缺點
4.3.4 我國PDP産業

4.4 超低碳的場發射顯示器(FED)

4.4.1 FED的發射原理
4.4.2 FED的發展

4.5 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

4.5.1 OLED顯示
4.5.2 OLED有機發光材料分類
4.5.3 OLED的彩色化技術
4.5.4 OLED的優缺點
4.5.5 OLED的應用及國内的産業化

4.6 雷射顯示

4.6.1 雷射顯示原理及優點
4.6.2 雷射顯示器的優缺點
4.6.3 雷射顯示技術研究與發展

4.7 3D顯示

4.7.1 立體影像的形成原理
4.7.2 3D電視

4.8 LCOS顯示

4.8.1 LCOS顯示原理
4.8.2 我國LCOS産業

4.9 其他顯示器

4.9.1 SED
4.9.2 VFD
4.9.3 DLP

五 神奇的計算機

5.1 硬體與軟體

5.1.1 計算機硬體
5.1.2 計算機軟體

5.2 固體存儲器、卡

5.2.1 固體硬碟
5.2.2 存儲卡

5.3 計算機分類

5.3.1 掌上電腦
5.3.2 筆記型電腦
5.3.3 觸摸查詢機
5.3.4 量子計算機

5.4 計算機應用

5.4.1 條形碼
5.4.2 智能卡
5.4.3 電子貨币
5.4.4 電子水印

5.5 資訊安全

5.5.1 電腦病毒與防治
5.5.2 加密與解密

六 高速快捷的網絡

6.1 計算機網絡與網際網路

6.1.1 計算機網絡
6.1.2 網際網路
6.1.3 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之間的差別

6.2 通信網絡

6.2.1 電話通信網
6.2.2 移動通信網(含GPRS、3G、4G、IPV6)
6.2.3 資料通信網
6.2.4 郵政通信網
6.2.5 衛星通信網

6.3 廣電網絡

6.3.1 有線電視網
6.3.2 無線電視網
6.3.3 衛星電視網

6.4 三網融合

6.4.1 三網融合基本概念
6.4.2 三網融合技術

七 多姿多彩的通信方式

7.1 有線通信

7.1.1 雙絞線
7.1.2 同軸電纜
7.1.3 光纖

7.2 無線通信

7.2.1 無線電
7.2.2 無線通信中的常用技術
7.2.3 藍牙技術
7.2.4 RFID技術
7.2.5 ZigBee技術

7.3 交換技術

八 風姿綽約的資訊家電

8.1 數字壓縮技術(中國藍光)

8.1.1 多媒體資料壓縮算法
8.1.2 多媒體壓縮的國際标準
8.1.3 中國藍光技術
8.1.4 藍光CD光牒

8.2 數字視訊與數字電視機(含立體電視)

8.2.1 數字視訊
8.2.2 數字電視機
8.2.3 立體電視

8.3 數字機頂盒

8.3.1 網際網路機頂盒(網絡機頂盒WebTV)
8.3.2 數字電視機頂盒
8.3.3 軟體機頂盒(多媒體機頂盒)

8.4 空調

8.5 冰箱

8.6 其他家電

8.6.1 數位照相機、DV、DVD(藍光)
8.6.2 彩色列印機、掃描器
8.6.3 行動電話、衛星電話
8.6.4 MP3、MP4
8.6.5 投影機
8.6.6 家庭影院

8.7 數字家庭

九 資訊産業的第三次浪潮

9.1 物聯網絡

9.1.1 物聯網在全球的發展
9.1.2 家庭物聯網

9.2 智能傳感

9.2.1 什麼是智能傳感器
9.2.2 智能傳感的技術基礎
9.2.3 智能傳感的實作

9.3 雲計算

9.3.1 雲計算的産生
9.3.2 雲計算的基本概念
9.3.3 雲計算與相關計算形式
9.3.4 雲計算存在的問題

9.4 人工智能史

9.4.1 AI的開端
9.4.2 大量的程式
9.4.3 從實驗室到日常生活

9.5 人工智能技術

9.5.1 搜尋推理技術
9.5.2 計算智能

9.6 自動化與自動控制

9.6.1 發展簡況
9.6.2 研究内容
9.6.3 自動控制
9.6.4 自動控制的發展過程

9.7 智能電網

9.7.1 基本簡介
9.7.2 智能電網的結構
9.7.3 智能電網的特征
9.7.4 智能電網的标準體系

9.8 人工智能的典型應用

9.8.1 智能醫生
9.8.2 遙控機器人
9.8.3 醫療微型機器人
9.8.4 救護與消防機器人
9.8.5 柔性制造系統與工業自動化生産線等

9.9 智能家居

9.9.1 智能家居的功能
9.9.2 智能家居的子系統
9.9.3 第一個成熟應用的智能家居産品

9.10 虛拟儀器

9.10.1 簡介
9.10.2 虛拟儀器的優勢
9.10.3 虛拟儀器的分類

9.11 數字大棚與數字養殖

9.11.1 數字大棚
9.11.2 數字養殖

9.12 交通監測與交通收費

9.12.1 交通監測
9.12.2 交通收費

9.13 自動導航

9.13.1 無線電導航
9.13.2 慣性導航
9.13.3 衛星導航

十 茁壯成長的軟體及資訊服務業

10.1 中間件

10.1.1 中間件的曆史與發展
10.1.2 中間件的特點及發展方向
10.1.3 中間件的分類
10.1.4 我國中間件的産業發展

10.2 嵌入式軟體

10.2.1 嵌入式軟體的特點
10.2.2 嵌入式軟體的分類
10.2.3 嵌入式軟體發展趨勢

10.3 網絡資訊服務

10.3.1 網絡資訊服務的模式
10.3.2 網絡服務業的管理

10.4 專業計算機服務

10.4.1 計算機的軟、硬體維護
10.4.2 專業的資料恢複

10.5 網絡商店

10.6 網絡學院

10.6.1 網絡教育及其特點
10.6.2 美國大學的網絡教學平台

10.7 軟體服務外包

10.7.1 軟體外包分類
10.7.2 中國軟體外包的現狀

十一 世界電子資訊産業格局

11.1 全球資訊産業中心

11.1.1 斯坦福大學孵化了現代電子技術
11.1.2 矽谷成功的因素分析
11.1.3 矽谷的發展

11.2 歐洲的資訊産業

11.2.1 歐洲的計算機産業
11.2.2 歐洲的資訊服務業
11.2.3 從三個國家看歐洲資訊化建設和資訊化産業發展情況

11.3 日本、南韓的資訊産業

11.3.1 日本的資訊産業
11.3.2 南韓的資訊産業

11.4 我國的電子資訊産業

11.4.1 長三角資訊産業的核心地位
11.4.2 台灣資訊産業及其大陸市場
11.4.3 香港資訊産業及其對大陸的資訊視窗作用

11.5 民族資訊産業的振興

十二 常州電子資訊産業

12.1 常州電子資訊産業的發展曆程

12.2 常州電子資訊産業的現狀與特點

12.2.1 産品門類比較齊全
12.2.2 具有一批規模和拳頭産品
12.2.3 形成了一批規模企業
12.2.4 重視科技創新
12.2.5 常州市電子資訊産業存在的問題

12.3 大力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産品

12.3.1 大力發展數字電視機
12.3.2 大力發展光伏産業
12.3.3 大力發展無線傳感網産業
12.3.4 大力發展半導體照明産業
12.3.5 大力發展軟體和資訊服務産業

思維導圖

防止部落格圖床圖檔失效,防止圖檔源站外鍊:

http://www.processon.com/chart_image/5e5b4ac1e4b02bc3ad6a324e.png)

思維導圖線上編輯連結: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5e5b4ac1e4b02bc3ad6a32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