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盧钰儀 伍曉丹
近期廣州疾控中心釋出消息稱,各項監測資料顯示,廣州已進入流感春季高發期。“最近門診兒科就診的患兒比較多,是平時的近3倍,而這些患兒大部分是甲流。”3月11日,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第9屆科學育兒嘉年華的現場,記者采訪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兒科中心副主任吳渚,他表示,目前兒科中心每天的門診量達到700-800例,其中大部分是甲流患兒,但尚未接診到甲流引起的重症患兒。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兒科中心副主任吳渚
兒科中心的就診量增加了近3倍
在新冠疫情期間,市民已經習慣性戴口罩,一定程度上導緻人們對于流感病毒的抵抗能力有所下降。吳渚表示,這使得不同的人下降的程度不一樣,這一輪甲流中患兒比較多。“珠江醫院兒科中心的門診量看,近兩周兒内科門診量增加2-3倍,估計70%-80%均為甲流患兒。”吳渚說。
據了解,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丁四種類型。其中,丙型流感病毒以散在形式出現,主要侵襲嬰幼兒,一般不引起流行。而丁型流感目前隻感染牛、豬,不感染人。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亞型以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山型系(Yamagata)和維多利亞系(Victoria)。
每位患兒甲流的臨床症狀并不完全一樣,多數為急性起病,主要是高熱、畏寒、咳嗽、咽痛,也有乏力、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痛等症狀,部分人可出現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吳渚介紹,甲流是甲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通過打噴嚏、咳嗽等飛沫傳播,也可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傳播。“甲流有潛伏期,2~4天最常見。在潛伏期的末期也就是出現症狀之前,可能就已經有傳染性了。在出現症狀之後的3~5天傳染性都比較強,是以我們要對已經有症狀的人及時做好隔離。特别是有兩三個孩子的家庭,其中一個感染,就要采取隔離措施,防止傳染給其他人。”吳渚說。
流感患者可居家護理,異常情況需及時就醫
3月11日,記者從國家流感中心獲悉,2月27日至3月5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繼續上升,以A(H1N1)pdm09(季節性甲型H1N1亞型流感病毒)為主、A(H3N2)(季節性甲型H3N2亞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南、北方省份流感樣病例百分比繼續上升。本周共報告720起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
“相比于去年6月份流感的最高峰,當時每天門診量高達1400例,目前的門診量在700-800例。”吳渚說,當孩子感染甲流後,如果不是重症病例的高風險人群,可以居家隔離休息,使用解熱鎮痛藥物和一些緩解咳嗽、鼻塞流涕的藥物改善症狀,多休息、适當多喝水,一般5~7天可以好轉進入恢複期。但是如果孩子出現持續高熱,抽搐,四肢冰涼,意識障礙,呼吸困難等,就要趕緊去醫院就診。吳渚強調:“去年流感高峰期,我們就接診到基層醫院轉診的流感重症患兒,重症病例可能會出現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情況。”
那麼,目前被炒上熱搜的抗病毒藥奧司他韋可以自行服用嗎?吳渚指出,奧司他韋是甲流預防和治療的藥物,抑制甲流有一定的效果,但具有一定的耐藥性,且為處方藥,不可自行服用,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接種疫苗,2周左右産生抗體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并發症的風險。由于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且全球主流的基于雞胚的疫苗生産周期約為4-5個月,是以世界衛生組織在每年的2月和9月會根據全球的流感監測資料,預測釋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流感疫苗的推薦毒株。
廣州屬于南半球,去年9月份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公布了推薦毒株,是以,現在可接種流感疫苗。吳渚表示,在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尤其是孩子,疫苗接種後,兩周左右可産生有效的抗體。如果正處于甲流流行期,及時接種疫苗也能達到一定的預防效果。
不過總體來說,大陸接種流感疫苗的比例不高。據報道,2020-2021年流感流行季,大陸流感疫苗接種率為3.34%。2021-2022年流感流行季,接種率僅2.46%。暨南大學疫苗産業研究院梁曉峰介紹,流感疫苗尚未納入大陸國家免疫規劃。大陸将疫苗分為免疫規劃疫苗和非免疫規劃疫苗,免疫規劃疫苗由政府免費向居民提供,接種對象主要是兒童、老人或學生,而非免疫規劃疫苗則需要居民自費接種,絕大部分地區需自願、自費接種流感疫苗。
那麼哪些人群推薦接種流感疫苗呢?根據國家流感中心釋出的資訊顯示,原則上,6月齡及以上所有願意接種流感疫苗并且沒有禁忌證的人都可以接種流感疫苗。由于不同人群感染流感後的臨床嚴重程度和結局不同,某些人群應當更加優先地接種流感疫苗。借鑒世界衛生組織的檔案和其他國家多年的應用經驗,結合大陸國情,推薦以下人群為優先接種人群:
1、2-23月齡的嬰幼兒;
2、2-5歲兒童;
3、60歲及以上老人;
4、特定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單純高血壓除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肌肉功能障礙、代謝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5、醫務人員;
7、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
8、孕婦或準備在流感季節懷孕的女性;
此外,保持良好的個人的衛生習慣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出現流感症狀後,咳嗽、打噴嚏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後洗手,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員出現流感患者時,要盡量避免互相接觸,尤其是家中有老人與慢性病患者時。當家長帶有流感症狀的患兒去醫院就診時,應同時做好患兒及自身的防護(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機關中出現流感樣病例時,患者應居家休息,減少疾病傳播。
編輯:何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