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dLayout和GridView的差別
GridView是一種擴充卡布局,它的繼承關系是ViewGroup-->AdapterView-->AbsListView-->GridView,他是從一個adapter中取出内容填充到GridView中的每一個子View。
GridLayout是一個布局,它大大簡化了對複雜布局的處理,提高了性能。他直接繼承自ViewGroup,和LinearLayout這種是類似的。
我感覺GridView和GridLayout就和ListView和LinearLayout的差別類似。
Android UI之GridLayout(網格布局) good 屬性多
android開發之GridLayout詳解
Android學習之GridLayout與GridView
GridLayout初步研究:可以這麼說這個布局絕對是開發者的福音,它大大簡化了對複雜布局的處理,包括性能提高不是一倍兩倍。它與GridView是完全不同的概念,GridView是一種擴充卡布局,它的繼承關系是:ViewGroup > AdapterView > AbsListView > GridView,而GridLayout的繼承關系是:ViewGroup > GridLayout,可以看出如果論輩分的話,GridLayout是GridView的爺爺輩的,但不是親生爺爺哦,GridView的親生爺爺是AdapterView,而GridLayout是AdapterView的兄弟。GridView的爺爺是擴充卡視圖,當然爺爺的兄弟GridLayout就不應該是擴充卡視圖了。 那麼什麼時候用孫子GridView什麼時候用爺爺GridLayout呢?類似九宮格這種可以采用GridView。但是像Android系統自帶的電腦的界面就不可能通過GridView實作,因為GridView所設定的每個Item都是一樣的,無法實作類似電腦item大小不同功能,如果使用GridLayout實作那就簡單多了。
百度離職總結:如何做個好員工?
我曾經認為,我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好員工,因為我太獨、太挑剔、不喜歡聽話的好孩子、而且讨厭一切想要改變我的人。但是三年過去,我改變了不少,我必須承認,所謂“進步”的過程,就是被認可的過程,也是被“馴化”的過程。
所謂“馴化”,就是了解規則、遵守規則、利用規則的過程。我并非被某些人“馴化”,而是被社會與職場的規律馴化。我曾經鄙視這個過程,但今天看來,作為一個資質平庸的人,如果你想在這個社會裡做成點兒什麼,“被馴化”是不可避免的。
我也曾自诩“卓爾不群”,又受了老羅“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的“蠱惑”。但在現實中,這個路子不一定行得通。你不得不向很多人解釋、用他們(而不是自己)喜歡的方式解釋,因為隻有得到他們的認可和支援,你才能繼續工作下去。如果你是一個資質平庸的人,你不得不這樣做,美劇《犯罪心理》中有一句話:“凡按自己的方式追求理想者,無不樹敵。”
樹敵多了,你就死了。
說複雜點兒,同理心就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地了解當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這種了解傳達給當事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
說簡單點兒,同理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也就是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他人。
說白了,同理心就是“情商”。
具體點說:
同理心就是,上司交辦一項工作,你要讀懂他的目的、看清他的用意。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給團隊成員安排工作時,一再詢問“我說明白了嗎”“有沒有問題”,再三确認後,送出上來的東西仍然答非所問。是以我在接受任務時,總會向上司确認:你想要的是什麼?你的目的是什麼?了解這個以後,就可以站在他的角度,有效的幫他解決問題。
同理心就是,在激勵員工時,點準他們的“興奮點”,不揭“傷疤”。每個人都有認真工作的理由,家庭富裕的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家境貧寒的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吊兒郎當的愛面子怕丢工作。了解不同人的不同心理需求,才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若是不問青紅皂白,拿着鞭子大喊加油,隻能是徒勞無功。
同理心就是,在與他人合作時,了解對方的需求和心理,潛移默化的說服對方,雙方為了同一個目标而努力。想用強勢壓服别人,通常不好使。
聽話,出活;
7年前,我和北京交通台的潘久陽聊天,他說“什麼叫好員工啊,好員工特簡單,就四個字:聽話、出活”。這話我一直記着,這是至理名言。
“出活”還有一層含義,就是“超預期”。這個咱們在下一點聊。
要想人前顯貴,必須背地裡受罪;
在公司裡上班,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誰也不比誰強多少,拼的都是努力和用心的程度。你下功夫了,就比别人做得好。哦,本來就不比别人聰明,别人下班你也下班、别人玩兒你也玩兒、别人搞對象你也泡馬子,你憑什麼比别人幹得好?
“要想人前顯貴,必須背地裡受罪”的道理并不難懂。就是真到受苦的時候就含糊了,有的人會說,我年紀輕輕的為什麼不好好享受生活啊?這種想法很普遍,這本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沒什麼可說的,一個人想怎麼生活都對。但是有一些朋友是在追求理想和享受生活中糾結的,和這些朋友,是可以聊的。
馬雲曾經說過:我們追求的應是人生的大平衡,而不是一時一日的小平衡(大意如此)。新東方也有一句話說:怕吃苦吃苦一輩子,不怕苦吃苦半輩子。兩句話大意相同,值得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