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貪财者必是品行敗壞之人,梁師成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警醒

作者:曆史小鑒事

#頭條創作挑戰賽#

北宋政和年間,宦官梁師成憑其阿谀奉承的本領受到了宋徽宗的恩寵,累遷至太尉,開府儀同三司、淮南節度使。梁師成左右科舉,把持選部,時人稱之為“隐相”。

梁師成平時故意在自己府中挂滿字畫,充斥典籍,請各地文人墨客前來欣賞。梁師成的親信不解道:

“大人高高在上,不該和文人墨客私下交往,這不是太擡舉他們了嗎?”

貪财者必是品行敗壞之人,梁師成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警醒

梁師成笑而不答。

那些追求功名利祿之人,利用這個機會向他獻媚,将自己珍藏的名貴字畫、精美筆硯獻給他。梁師成來者不拒,讓家人将收來的這些東西高價賣出,把獲得的金銀存人自己的金庫。

梁師成的行為過于無恥,知道内情的人都鄙視他。一次,梁師成的一位心腹勸他說:

“大人位高權重,最重要的莫過于保持自己的名聲和形象, 一些小财又何必求取呢? 給大人行賄之人都是無恥之徒,萬一他們說出來隐情,天下大嘩,這會動搖大人的根基的。”

梁師成質問心腹道:

“你以下犯上,不怕我翻臉不認人嗎?你不知實情,膽敢指責我受賄,可是受了哪個人的指使?”

宋徽宗聽說梁師成受賄,便把他召來,問詢道:

"有人說你收受賄賂,朕并不相信,你有何說明呢?”梁師成狡辯多時,後道:

“臣深受皇恩,衣食足用,何必收取賄賂?這都是有人嫉妒臣,以此來陷害我。陛下如不信臣,自可将臣革職。”

貪财者必是品行敗壞之人,梁師成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警醒

宋徽宗本是昏君,遂深信梁師成謊言。梁師成做事更加膽大妄為了。

一位梁師成的長輩見他放肆胡為,一再勸他說:

“你有今天的地位,并不容易,為什麼要使它失去呢?明目張膽,幹的都是無德的事,這隻會積攢禍患。一旦病入膏肓,勢将不存,誰還能救你呢?你不該蔑視讀書人,必須先要培養德行,這樣才能保住權勢。”

梁師成并不把長輩放在眼裡,他奚落長輩說:

“你說的都是廢話,莫非你也嫉妒我不成?我有權有勢,别人有求于我,這是兩廂情願的事,我何曾逼迫過他人呢?”

梁師成毫無自省,反是變本加厲。每逢科考之時,梁師成府第便車馬盈門,許多人以請教的名義向梁師成行賄求官。由于人數衆多,梁師成索性專門成立了一個接待室,令接待人員将來 人所獻禮物一一登記人冊。每年僅科舉考試這一項,梁師成就收賄多達數百萬缗。

梁師成根據考生行賄多少,慫恿宋徽宗确定其等級。出錢多者,無不高中,并獲得美差;出錢少者,有的也能得中,但得不到肥缺;拒不進獻或無錢進獻者,即使學問再高,最終也是被黜落。

貪财者必是品行敗壞之人,梁師成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警醒

梁師成的一位親友擔心受到報應,他對梁師成說:

“讀書人一生的功名維系于科考之上,大人不問學識,隻問錢财,這不僅誤了人家前程,也誤了朝廷選材,這事太虧心失德了。大人做事不要過分,否則,我擔心大人受不了天下人的詛咒。”

梁師成笑道:

“天下人的詛咒又有何用?做官難免被人罵,這無需介意。”

有一年,梁師成親自策試進士,金榜題名者多達 100人,均為富商豪門子弟,甚至還有市井無賴,而平民于弟竟無一人得中。朝野上下議論紛,百姓無不詛咒梁師成早死。

後來,宋欽宗上台,太學生陳東率衆請願上書,要求誅殺梁師成等“六賊”。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一月,梁師成被貶為彰化軍節度副使。當他離開京城,行至八角鎮時,宋欽宗又派人追殺了他。随後,查抄了梁師成的全部家财。

财本是好東西,如若不則手段的斂之,财也就成了禍根。從古至今栽在“财”字上的太多太多,曆史的教訓在一遍又一遍的重演,似乎從未停止。利欲熏心,最後終嘗其果。君子愛财,取之有道,該時刻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