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對“16歲女孩3年整容60次!”李世榮教授談回歸醫療本質,倡導健康醫美

作者:醫路資訊
面對“16歲女孩3年整容60次!”李世榮教授談回歸醫療本質,倡導健康醫美

李世榮

編寫|李世榮,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容信用協會

面對“16歲女孩3年整容60次!”李世榮教授談回歸醫療本質,倡導健康醫美

随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收入水準的不斷提高,人民群衆對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療美容是其中一項需求。根據中國前進産業研究院釋出的資料,2019年中國醫用美容市場達到1769億元,增速高于全球同期,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着醫妝的健康發展。最近報道的"16歲女孩3年整容60次,花400萬元"這一新聞事件,是很多混亂的縮影。在此,筆者作為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容學分會會長,結合自己幾十年的臨床經驗,通過對這次負面的醫學美容事件進行深入分析,為了更好地營造健康醫學美容的社會氛圍,讓醫學美容回歸醫療的本質, 進而促進醫療美容行業的健康發展。

對負面醫療美容事件的深入分析

促進醫療美容行業的健康發展

醫學美容是指利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等創傷性或不可逆的醫療技術,對人體外觀和身體各部位的形狀進行修複或再塑化。手術和非手術(微整形)屬于醫學美容的範疇。無論是微整形手術還是外科手術,本質上都是以美國醫療行為為目的的目的,都有一定的手術風險,必須經過專業教育訓練,合格的醫務人員在相應的合格機構工作,整個治療過程按照嚴格的醫療程式将風險降到最低。目前,曝光了不少整形手術失敗的負面醫療美容事件,絕大多數肇事者都不是合格的"黑色醫療美容機構"。盡管行業監管力度加大,但由于利益驅動機構依然猖獗,嚴重影響了美容愛好者的健康以及醫療美容行業的健康發展。

醫學和美容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具有良好審美視野的醫學和美容醫生和美容尋求者。一個沒有基本審美技能、沒有良好審美素質的醫生,就不能做出好的"工作"。對于尋求者來說,健康美德是美的靈魂,有了正确的"三種觀",合理的期望,術後才能實作長期健康幸福的生活。培根曾經說過,美沒有美德,轉瞬即逝。盡管審美多元化、個性化,但審美的基本原則是一緻的,即身心健康是美的基礎。走出基本原則,違背人生常識,影響審美健康,注定非主流、非永久,甚至病态。随着醫學美容行業的快速發展,醫學美容從業者不能先花錢,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的美容尋求者,盲目迎合少數美容者的畸形審美,宣揚"顔值決定一切"的不良投機價值,更應該承擔起教育和引導廣大審美者的責任, 理性消費,建立健康醫療美容新文化,進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這一新聞事件是美女盲目從不正常的審美,從業者金錢至上,無視美女身心健康的綜合結果。

大多數醫學和美容從業者也應該認識到生物 - 心理 - 社會醫學模式在醫學和美容行業中的重要性。利益至上,忽視對美容者心理健康狀況的評估,放大治療适應症,甚至誇大效果,誘導消費,是引發大量争議的重要原因。心理健康、合理期望、健康樂觀的人之美是醫學之美的适應人群。評估心理健康,篩查精神障礙,嚴格控制手術适應症,以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確定醫療健康發展。在醫學相關的精神疾病中,身體意象障礙是最常見的。如果外表的美麗不合理地責備自己,感到不舒服、尴尬、急躁,無休止地采取措施去改變,那極有可能患上身體意象障礙,這是一種強迫症,需要心理引導,嚴重甚至需要藥物治療,單純的醫療手術都解決不了問題, 但容易導緻糾紛。這一新聞事件的主角,很可能是患者因身體意象障礙,無休止的整容手術不僅不能治療疾病,反而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延緩病情。這一新聞事件反映了目前一些醫學和美容從業者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缺乏了解,特别是心理問題。是以,我們應該總結經驗,制定規範,加強從業人員的規範教育訓練,提高行業人才素質,促進醫療和美容的健康發展。作者即将出版的《中國整形與美容外科史》一書在這方面作了重要的探索和曆史總結。

中國醫療美容行業發展史

回顧中國醫療美容行業的曆史,早在1835年11月5日,在眼科局,我國第一例眼睑内矯正手術開啟了我國美容整形外科史上的新紀元。新中國成立後,宋如瑤、張迪生、王良能、朱宏銀四位整形外科創始人為我國整形外科專業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滿足修複和重建的基本要求後,整形外科提出了更高的美學要求,培養和促進了整容手術的發展。1994年,"醫療美容科"被正式列為醫療機構的"一級診療對象",2002年我國制定了第一個"醫療美容主治醫師"和基本準入标準,我國醫療美容産業逐漸從初級階段、發展期,進一步成熟期。市場的擴大促進了醫療産品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并逐漸趕上世界水準。2008年,中國第一家聚尿酸制藥公司華西生物在香港上市,2009年醫學美容行業的自律組織中國塑膠美容協會成立,并于2013年出現了一批醫療和美容APP,伴随着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與醫療美容"模式逐漸形成,推動了醫學和美容知識的廣泛普及, 教育訓練潛在客戶并提高行業透明度;2019年4月,新諾西在美股上市,成為國内首家網際網路醫療美容平台上市,标志着中國醫療美容行業發展成熟;

醫療美容行業發展的成就與挑戰

醫療技術和産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單一引進國外産品,到華西生物等标志性企業,産品品質和科研能力均達到國際水準。整形外科修複重建手術技術、整容手術臨床外科創新和基礎研究,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部分領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生殖器整形外科、鼻整形外科、眼整形外科、脂肪移植、抗衰老等領域,從單一的模仿和引進國外的外科方法,到根據東方種族的特點,從基礎、解剖學、臨床、組織工程等方面開展研究,提出自己的觀點,開展國際交流, 初步形成了多學科關節與轉化體系,提出并建構了适合亞洲整形外科的理論和臨床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

然而,醫療技術的發展仍然存在局限性。與醫學美容密切相關的基礎研究還有很大的空間和不足。例如,人體衰老機理研究、組織移植生理學、相容性、材料安全性和經濟基礎研究,包括整容手術在内的疤痕形成機理以及整容手術、自身軟骨與同種異體軟骨移植在體内長期變化的關系。此外,技術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倫理問題也是一個新的挑戰。如脂肪源幹細胞的管理、異基因肋骨軟骨的應用和來源、幹細胞産品規格、一些新技術的倫理評價、青少年整容手術适配證标準化、美容人群患者心理評價等。

面對“16歲女孩3年整容60次!”李世榮教授談回歸醫療本質,倡導健康醫美

結論

巨大的醫療美容市場熱潮背後是專業整形外科醫生的短缺,這也導緻了行業從業者的混合,一些從業者素質較差。在利益的驅使下,虛假宣傳、跨專業實踐、過度營銷、技術無底美化、替代擷取非法巨額利潤的醫療美容黃牛、醫療亂象、黑醫美容等亂象,對醫療美容規範化和秩序化的發展,科學醞釀已成為很大的負面影響,嚴重影響了醫療美容行業的健康發展。新形勢下,要加強行業監管,規範人才培養,建設和培養民營醫院整形技術、遵紀守法、規範執業的民營标杆企業,充分發揮公立醫院整形外科的人才和專業優勢,加強教育和科普宣傳, 培養健康的審美,建立健康的醫學美學社會氛圍,回歸醫療的本質,促進整個醫療美容行業的健康發展,進而避免類似"16歲女孩3年整形手術60次,花400萬元"的悲劇。

編輯:孫楊鵬

排版:高

中國醫療資訊指南,第6版,第16版,2021

面對“16歲女孩3年整容60次!”李世榮教授談回歸醫療本質,倡導健康醫美
面對“16歲女孩3年整容60次!”李世榮教授談回歸醫療本質,倡導健康醫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