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漢開國功臣淮陰侯韓信的死,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這是一起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惡性事件。甚至有人認為呂後幹的那些事,都是在劉邦的默許下進行的。是以啊,最後殺韓信的其實是劉邦本人。
司馬遷老先生不也說過嗎,劉邦聽聞韓信的死訊後,且喜且憐之,你看,他多高興啊!可說這話的人,大多都對漢初的政治形态有着極大的誤解。
一、劉邦和韓信真的不和嗎?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之後,劉邦集團正式宣布敲鐘上市,作為劉氏集團打天下功勞最大的漢初三傑之一,韓信分得了大漢集團内部僅次于劉邦的優質股份。但是這個股份劉邦給得心不甘情不願。
原因是垓下之戰前夕,劉邦被項羽打得瀕臨破産,瘋狂給韓信拍電報求支援。可身為區域經理的韓信此時卻坐地起價,跟他談起了升職加薪的事,強烈表達了要從打勞工更新為大漢股東的進步意願。
這可差點把劉老闆給氣炸了,最後還是在張良的勸說下,才捏着鼻子同意封韓信為齊王。齊國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得魚鹽之利,富甲天下,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天然就是個割據造反的黃金地段。這也難怪劉老闆忍不住要跟韓信翻臉。
垓下之戰結束後,劉邦馬上就給韓信來了一手股權置換,把他從齊王的位置調任成了楚王。都是諸侯王,但裡面的差别大得很。這楚王的地盤,基本上就是之前西楚霸王的地盤。項家在當地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而項羽死在誰的手裡?韓信呀!
劉邦把他調到這麼一個充滿敵意的地方,韓信一個處理不好,很容易就會翻車。
可出乎劉邦意料的是,韓信這個人不僅打仗厲害,搞政治也是一把好手。他通過兩個著名的典故,成功收服了楚國地區的人心。
大家都知道韓信在發迹之前,曾經受過一個屠夫的胯下之辱,可這次衣錦還鄉之後,韓總非但沒有打擊報複,還把這個屠夫提拔成了校尉。第二件事就是那個一飯千金的典故了。韓信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當年給過自己幾碗飯的漂母,以千金之财回報當年恩情。你可千萬别以為他這是簡單的報恩之舉,這兩個典故傳達出來的資訊是:跟我有仇的,我既往不咎,對我有恩的,我百倍奉還。
一句話,我韓信隻記恩不記仇,大家不要怕。
劉邦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以上司外出旅遊為名,跑到了韓信轄區内的雲夢澤度假。并且給韓信拍了封電報,強烈邀請他來雲夢澤泡溫泉。
韓信權衡許久,最後還是決定去了,結果毫無意外被不講武德的老劉拿下了。很多人都覺得韓信為什麼這麼蠢啊,明知老劉不懷好意,你還敢去?
可是韓信能有什麼辦法呢?造反嗎?論用兵,他跟西楚霸王半斤八兩,論實力,他還不如人家項羽呢。要是跟老劉翻臉,他的下場大機率就是烏江自刎2.0版。
那麼能不能裝病不去啊?可以,但是老劉再多來幾次這樣的盛情邀請,你還繼續裝病,傻子都能看出你圖謀不軌了。到時候老劉出兵收拾你,英布、彭越這些諸侯王,非但不會感到兔死狐悲,可能還會覺得你罪有應得。
是以韓信真的沒辦法,他隻能去赴鴻門宴。
韓信被拿下後,劉邦并沒有殺他,而是把他貶為淮陰侯帶回長安。對于韓信在長安的表現,司馬遷是這樣說的:韓信這個反動派,知道領袖忌憚他的才能,是以經常托病不上班,而且臉上還時常表現出不忿之色,一看就是對組織有怨念。
其實韓信不上朝這件事是很正常的。
平時指揮作戰的将帥,神經一直都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态。這種狀态會對身體和精神造成巨大的損害。一旦神經松弛下來,馬上就是病來如山倒。比如大陸的很多開國将帥在建國之後基本上都是重病纏身。至于心懷不滿,司馬遷又不是他肚子裡的蛔蟲,他怎麼能知道?韓信要是真的明目張膽地流露出對組織的不滿,劉邦又怎能讓他多活六年呢?
史書中很多東西是不能相信的,尤其是對人物的心理動态描寫。這些東西全憑作者一支筆,說你有就有,沒有也有。
在長安居住期間,劉邦和韓信有過一次互動,說明兩人的關系并不簡單。這次互動就是那個著名的典故——多多益善。
有一次劉邦請韓信喝酒,酒過三巡,就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是10萬。劉邦問,你自己呢?韓信回答說是多多益善。
劉邦又問,那你怎麼被我拿下了?韓信回答說,那是因為老闆你擅長将将啊,這是天授英才,我是比不上的。要是韓信與劉邦的關系真像傳說中的那麼緊張,是不可能開這種随意的玩笑的。
因為光是“多多益善”這四個字,就足夠要了韓信的命了。你比上司還厲害,上司豈能容你?
其實,兩人真正的沖突在于郡縣制與分封制的沖突。韓信想當諸侯王,過一把開宗立廟的瘾。而劉邦則想當第二個秦始皇,堅決不允許開曆史倒車。
表面上看這是不可調和的沖突,實則不然。韓信跟英布、彭越、張耳這些諸侯王有着本質差別。那些人之是以成為諸侯王,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有雄厚的資本,在投靠劉邦之前,人家就已經是一方諸侯了,劉邦封不封,他們都是王。
可是韓信不一樣,這小夥子是劉邦手底下的一個打勞工。他隻不過是因為某些機緣巧合,成功從老劉那裡訛到一些股份而已。他沒有那種經過多年培養,跟自己同呼吸共命運的事業團隊,并不具備另起爐竈的能力,隻要把股份剝奪了,他就隻是一個打勞工。
英布等人就不同了,他們在亂世早期就是創業者,手上有忠誠于自己的公司團隊。如果劉邦宣布取消他們的股權,他們馬上就能拉起一支隊伍另起爐竈。這種人隻要不死就有造反的潛力。
那韓信被撸了職位,心裡不會怨恨嗎?
我們做個形象的比喻吧,淮陰侯這個封号其實才是韓信的應得收入,而楚王封号則是韓信的非法所得。正因如此,韓信對于被開除王籍的怨念,其實并沒有英布他們那麼強烈。
為什麼呢?這就好比你買福利彩票中了一等獎,結果彩票公司不認賬,那你非得抄家夥跟他拼命不可。相反,如果這張彩票是你僞造的,現在被人家識破了,取消獎勵,你心虛都來不及,還會有底氣跟人家拼命嗎?
同理,韓信的楚王封号就是那張僞造的彩票,是以他和老劉的沖突沒大家想的那麼大。
而且從後來兩人之間的表現看,劉邦是極有可能做通了韓信的說服,讓他再次成了自己的鐵杆。
二、韓信必須死
韓信後來之是以被幹掉,是因為他被卷入了漢朝初年另外一條政治鬥争的暗線。
漢初除了郡縣制與分封制之間的鬥争,還有一條線索就是劉呂之争。呂家是劉邦創業路上的第一個天使投資人,在軍中有着非常深厚的人脈,劉邦晚年一直都想通過廢除太子劉盈搞掉他們。但是此時劉邦已經垂垂老矣,跟着他混沒前途,很多老家夥都背叛老上司站在呂後一邊。是以劉邦的晚年其實是非常悲催的。當時還能堅決站隊老上司的隻有三個人:陳平,蕭何,還有就是韓信。
有一件事可以證明這一點,韓信被囚禁在長安期間有過一次載入史冊的社交活動。有一天,韓信到樊哙家裡做客。樊哙對這位曾經的大漢軍神表現得畢恭畢敬。還沒等韓信下車,他就沖上去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上:大王,您終于肯來我家做客了。
這表面上是一句客氣話,但裡面透出來的政治意味卻非常耐人尋味。韓信現在是淮陰侯啊,人家正是因為當大王才被撸掉的好不好?你樊哙在光天化日之下喊人家大王,這是幾個意思啊?你這不是在白宮門口扛紅旗嗎?樊哙作為老革命,自然是不可能犯這種幼稚的政治錯誤的。這句話傳達出來的政治暗号其實是:投靠我們,你能繼續當大王。
你樊哙隻是個舞陽侯,有什麼資格讓淮陰侯當大王啊?樊哙自然是沒這個能耐,但他背後的人有啊。樊哙的老婆就是呂後的妹妹呀,是以樊哙的政治光譜,其實就是外戚集團的一員。
這就有意思了,如果韓信真的像大家想象中那樣在長安當政治犯,這樣的人根本就沒有拉攏的價值,更别說讓他當大王了。呂後之是以會開出這樣的天價支票,那隻有一種可能:韓信是劉邦的人。
有這尊大漢軍神站在劉邦身邊,對呂家的威脅如芒在背。對于呂後伸出的政治橄榄枝,韓信給的态度是更加耐人尋味。在樊哙家裡吃飽喝足後,韓信來到門口,發表了一通飯後感想:沒想到啊,我韓信居然會淪落到跟樊哙這種東西平起平坐。
《史記》:信嘗過樊将軍哙,哙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哙等為伍!”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伸手不打笑臉人。
人家樊哙面子給得這麼足,韓信隻要不是情商為零的白癡,他都不會幹這種事情。曾經的一飯千金跟胯下之辱兩件事,早已證明了韓信這個人絕不是白癡。
他就是故意在光天化日之下說的這番話。說給誰聽啊?當然是說給劉邦聽啊,我跟呂家是清白的,你别誤會。
正所謂請客斬首收下當狗,現在飯已經吃了,既然不願當狗,那就隻剩斬首了。也正因為這件事情,韓信才上了呂家必殺名單裡頭。
三、迷霧重重的死因
我們之是以認為殺韓信不是劉邦的意思,是因為韓信的死法太過于蹊跷了。
史書是這麼說的,韓信準備在長安謀反。呂後呢,怕打草驚蛇,讓蕭何把人家騙到宮裡,偷偷摸摸給殺了。
若韓信真的是被解除了兵權的政治犯,用得着這麼麻煩嗎?直接派人到他家裡殺不就行了嗎?
之是以會有這種反常的舉動,隻有兩種可能。第一,長安城的兵權在韓信手裡,呂後他們殺不動,隻能設下毒計。第二,長安城兵權雖不在韓信手裡,但劉邦臨走前對韓信做過保護措施,他們也殺不動。
最後他們是策反了蕭何這個老革命,才把韓信騙到皇宮裡殺掉的。
我們前面說過,韓信極有可能被劉邦做通了說服。這是基于韓信對劉邦的感情做出的判斷。要知道,韓信投軍前隻是一個默默無名的小卒,是劉邦和蕭何一夜之間把他提拔成了三軍總司令。這種事情就連玄幻小說都不敢這麼寫啊,在韓信之前幾千年的曆史上,有過這種事情嗎?沒有。是以,我們敢斷定韓信對劉邦、蕭何的感情,絕對比諸葛亮對劉備還要深。
這個世界上,能夠讓韓信無條件相信的,也就隻有劉邦跟蕭何。可劉邦和韓信做夢都沒想到,蕭何這個濃眉大眼的家夥,居然也背叛了革命。
史載: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後。呂後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绐信曰:“雖疾,彊入賀。”信入,呂後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锺室。
司馬遷記載,劉邦聽到韓信的死訊後,是且喜且憐之。其實哪裡有什麼歡喜呢?隻有憐惜和憤怒。
但他已經沒能耐給韓信報仇了。
蕭何殺完人之後,劉邦第一件事不是追究責任而是給他加官進爵,并且給他派了500人貼身護衛。
千萬不要以為劉邦在獎賞他,這其實就是一種警告。
劉邦這些年在外打仗,蕭何一直都是關中地區的大管家,呂後要是跟他聯手造反,把關中大門一鎖,劉邦這輩子估計都回不了長安城了。
劉邦此舉就是告訴蕭何,能給你的我都已經給你了,呂後也給不了你更多,你不要繼續跟着她瞎摻和了。你要是真想不開,這500衛兵是什麼意思,你懂的!
劉邦沒有給呂後派衛隊,也沒有給太子派衛隊,反而關心起了蕭相國的生命安全。莫非在他心中,蕭何的地位能比那兩個人更重要?是以蕭何明白,這哪裡是什麼衛兵啊,這分明是500個索命閻王啊。
史載: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諸君皆賀,召平獨吊。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於中,疑君心矣。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原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軍,則上心說。”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
劉邦回到長安城之後,他就開始不停地變着法收拾蕭何,最後逼得蕭何不得不自污保命。可即便如此,劉邦也沒打算放過他,借口蕭何勾結房地産開發商侵占上林苑土地,把他投入了大牢,準備賜死。但是,由于有呂後集團的保護,劉邦根本殺不動蕭何。關了幾天後,隻能灰溜溜地把人家給放了出來。臨走前還酸溜溜地說了一句,我要是不做這壞人,怎麼能顯得相國你是好人呢?要不是劉邦在不久後就死了,估計蕭何還得繼續吃他的瓜落。
隻是可憐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千古之冤,永遠都洗不掉了。
将略兵機命世雄,鐘室倉皇歎良弓。韓信,國士無雙,兵戰無敵,疆場之上,未曾一敗,最後卻死在了自己的政治伯樂蕭何手上,這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明明是劉邦的鐵杆忠誠,最後卻背千古不白之冤含恨死去,可見政治場上的人心詭詐遠比戰場要可怕千倍萬倍。
參考文獻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蕭相國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