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向對象與UML模組化

模型是什麼?簡單地說,模型是對現實的簡化。模型提供了系統的藍圖。模型既可以包括詳細的計劃,也可以包括從高層次考慮系統的總體計劃。一個好的模型包括那些有廣泛影響的主要元素,而忽略那些與給定抽象水準不相關的次要元素。每個系統都可以從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模型來描述,因而每個模型都是一個在語義上閉合的系統抽象,模型可以是結構性的,強調系統的組織。它也可以是行為性的,強調系統的動态方面。

為什麼要模組化?一個基本理由是:模組化是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正在開發的系統。通過模組化,要達到4個目的。

(1)模型有助于按照實際情況或按照所需要的樣式使系統可視化;

(2)模型能夠規約系統的結構和行為;

(3)模型給出了指導系統構造的模版;

(4)模型使做出的決策文檔化

一個很簡單的原因是:因為不能完整地了解一個複雜的系統,是以要對它模組化。

UML就是統一模組化語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由OMG組織(Object Management Group,對象管理組織)在1997年釋出的。UML的目标之一就是為開發團隊提供标準通用的設計語言來開發和建構計算機應用。UML提出了一套IT專業人員期待多年的統一的标準模組化符号。通過使用UML,這些人員能夠閱讀和交流系統架構和設計規劃——就像建築勞工多年來所使用的建築設計圖一樣。

UML的面向對象分析設計|

為了建立最好的解決方案,必須遵循從項目需求分析到開發這樣一個過程,如果按照面向對象的觀點,則稱其為面向對象的分析和設計(object-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OOAD)。運用UML進行面向對象的系統分析設計,其過程通常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

1.識别系統的用例和角色

首先對項目進行需求調研,依據項目的業務流程圖和資料流程圖以及項目中涉及的各級操作人員,通過分析,識别出系統中的所有用例和角色;接着分析系統中各角色和用例間的聯系,再使用UML模組化工具畫出系統的用例圖,同時,勾劃系統的概念層模型,借助UML模組化工具描述概念層類圖和活動圖。

2.進行系統分析,并抽取類

系統分析的任務是找出系統的所有需求并加以描述,同時建立特定域模型。建立域模型有助于開發人員考察用例,從中抽取出類,并描述類之間的關系。

3.系統設計,并設計類及其行為

設計階段由結構設計和詳細設計組成。結構設計是高層設計,其任務是定義包(子系統),包括包廂的以來關系和主要通信機制。包有利于描述系統的邏輯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間的依賴關系。詳細設計就是要細化包的内容,清晰描述所有的類,同時使用UML的動态模型描述在特定環境下有這些類的執行個體的行為。

UML是一種功能強大的、面向對象的可視化系統分析模組化語言,它采用一整套成熟的模組化技術,廣泛地适用于各個應用領域。它的各個模型可以幫助開發人員更好地了解業務流程,建立更可靠、更完善的系統模型,進而使使用者和開發人員對問題的描述達到相同的了解,以減少了解的差異,保障分析的正确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