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富汗有600-800萬“中國人”,族群都是黃皮膚?得益于中國

作者:趣史微視訊

為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為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内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樣的曆史瞬間!

“中國,一個溫柔的巨人。”

“李小龍,成龍,他們都是我的偶像!”

漫步在阿富汗的街頭,除去那些全副武裝的士兵和裝甲坦克之外,笑着向中國遊客打招呼的路人并不在少數。

倘若細細觀察,便能發現一些阿富汗人竟然和中國人一樣是黃皮膚。深入了解一下,就能知道阿富汗有數百萬名這樣的黃種人。

阿富汗有600-800萬“中國人”,族群都是黃皮膚?得益于中國

(奔波在路上的阿富汗人)

他們對中國人如此友好,又和中國人長得如此相像,他們和中國究竟有着怎樣的聯系呢?

一、身世不明的哈紮拉人

在阿富汗,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與傳統的“高鼻梁、深眼窩”的阿富汗人不同,反而頗具東亞人的樣貌特點——大多是黃皮膚、單眼皮、鼻翼不寬、身材偏瘦。他們就是哈紮拉人。

但與中國人相比,哈紮拉人又有獨特的一面:他們往往有着大臉盤和高顴骨,這也是大陸百姓身上不易看到的特征。

放眼阿富汗,哈紮拉人的數量達到了600萬到800萬人之間,可謂是一個頗為龐大的數字。

這樣一群“不夠阿富汗”的人,讓人不禁懷疑:他們是不是阿富汗的土著民?如果不是的話,他們又從何而來呢?

而想要回答這一問題,多方面的驗證自然是少不了的了。

阿富汗有600-800萬“中國人”,族群都是黃皮膚?得益于中國

(哈紮拉人)

科學期刊《現代人類學》曾進行了一項調查,目的就是研究哈紮拉人的真正起源。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至今,諸多人類學家已經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科學研究,一步步為我們揭開關于哈紮拉人的起源之謎。

在研究之初,科學家就標明了利用“基因樣本”,與其他種族的人類進行基因測序工作。

這項研究并不順利,盡管是“科學研究”的名義,但是倘若動用不同國家的基因樣本,所需要的手續也是相當繁雜的。

阿富汗有600-800萬“中國人”,族群都是黃皮膚?得益于中國

(基因測序争議頗多)

一旦有的國家并不同意出借本國的基因樣本,那麼就意味着整個基因測序實驗是不完整的——少了一份樣本,實驗怎麼才能具有說服力呢?

當時,世界又剛剛結束冷戰不久,要是本國的基因樣本被洩露,有人專門針對樣本制出基因武器,那該如何是好呢?

是以,當時的研究是非常具有局限性的,所采集的其他國家的樣本總數僅有23個。

在并不完善的樣本對比實驗之後,《現代人類學》隻能得出一個十分微妙的結論:

“在經過了基因測序實驗之後……哈紮拉人的基因與東亞中國人的基因在特殊位點的比對度上達到了57.6%,兩者基因序列基本吻合。”

阿富汗有600-800萬“中國人”,族群都是黃皮膚?得益于中國

這一結論一出,質疑聲就從未停歇過。

一方面,從專業人士的角度來看,特殊位點的比對度如此之低,甚至低于人類和猩猩的基因比對度,這怎麼能夠作為一個可以被人信服的結論呢?

另一方面,還是樣本太少的問題。僅僅靠着23個樣本,就把哈紮拉人的起源和中國人劃上了等号,未免有些兒戲了。

是以,《現代人類學》很快的就把文章撤稿,繼續深入研究。

在接下來的研究過程中,《現代人類學》有了驚喜的發現:哈薩克族人的基因普遍與中國人的基因具有相似性,但是相似度一直維持在50%到60%之間,這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哈薩克人與中國某一分支的人種有着相近的起源。

但是,由于各國的警惕以及基因測序技術上的缺陷,是以人類學家的研究就此止步。

阿富汗有600-800萬“中國人”,族群都是黃皮膚?得益于中國

(哈紮拉人)

為了深入探索哈紮拉人的起源,曆史學家站了出來。

二、基因測序行不通,曆史學家來辯駁

想要追溯往昔,史書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尤其是在查閱典籍的過程中發現,哈紮拉人所生活的阿富汗,與大陸盛唐時期的關系十分緊密。

而且不僅僅是盛唐,唐朝前後數百年的曆史中,阿富汗都曾被大陸史書記錄了下來。

春秋戰國時期,阿富汗被大陸史官稱為“貴霜帝國”。

阿富汗有600-800萬“中國人”,族群都是黃皮膚?得益于中國

(貴霜帝國)

當時,著名的波斯帝國由于亞曆山大大帝東征而變得國力衰敗,國内混亂不堪。在他死後,波斯帝國四分五裂,阿富汗便成為了一個古王國的城邦。

及至西漢時期,阿富汗吞并了其他的城邦,搖身一變成為了當時大陸西部邊境之外炙手可熱的勢力。

在史書之中,僅有“貴霜帝國憤,遂滅之(大夏)”一言。

但實際上,這場戰争打了足足百年之久,從開始到結束,阿富汗更是幾乎耗盡了國庫。

經此一戰,阿富汗被大陸的史官稱為“大月氏”,而大陸也步入了東漢時期,兩個勢力強盛的帝國開始了互通有無的聯系。

但在此期間,有一個種族的出現打破了彼此的平靜,那就是位于大陸北方沙漠地區的匈奴。

(匈奴崛起)

阿富汗有600-800萬“中國人”,族群都是黃皮膚?得益于中國

殘暴的匈奴憑借着剽悍的戰馬屢屢劫掠阿富汗和大陸北方地區,阿富汗北部的一個城邦更是被匈奴人屠城而滅,百姓死狀凄慘。

自此,匈奴和阿富汗的沖突愈發的不可調和。

盡管整個過程頗為混亂,但是大陸和阿富汗的高層有了不少的書信往來。

尤其是到了盛唐時期,大唐屢屢對西部用兵,大月氏更是被規劃到了唐朝的領土之中,大陸與阿富汗的關系迎來了飛速發展的時期。

當時唐朝占據阿富汗,主要是為了推廣絲綢之路,讓萬邦來朝的盛唐氣象席卷世界。張骞出使西域便是在當時完成的壯舉。

這樣一來,阿富汗和大陸不可避免地要進行人口交流,諸多混血兒也就是以誕生了。

而随着盛唐的局面轉瞬即逝,阿拉伯人又占據了阿富汗地區,當時的唐朝疲于應對國内的動亂,對于被他人奪走的阿富汗地區也是無暇顧及。

結果阿拉伯人還沒有将到手的阿富汗捂熱,成吉思汗又再度将阿富汗拖入了戰争的泥潭。

大陸南宋末期,成吉思汗對阿富汗卡拉庫拉城堡用兵,一舉将這座城市打成了“哭嚎之城”。

阿富汗有600-800萬“中國人”,族群都是黃皮膚?得益于中國

(蒙古鐵騎)

在強大的蒙古鐵騎面前,阿富汗人兵敗如山倒,又一次遭受了屠戮之苦。

在此後的日子中,成吉思汗繼續向歐洲方向用兵,阿富汗就成為了一個不可或缺的中轉站。

每當蒙古士兵班師回朝之際,諸多久不經人事的蒙古士兵就會停留在阿富汗,與當地的婦女通婚産子,孕育新的生命。

這樣看來,哈紮拉人極有可能是蒙古軍隊的後裔,也就是蒙古人的後代,那麼果真如此嗎?

史學家們查閱古籍之後發現,哈紮拉人所說的哈紮拉語雖然屬于波斯語系,表面上看起和蒙古語與并無關聯,但實際上哈紮拉人的語言中有很多蒙古語的詞彙。

除此之外,哈紮拉人的飲食特性也與蒙古族頗為相似。

哈紮拉人喜食奶制品,這和“馬背上得天下”,愛喝牛奶、羊奶的蒙古人極為相似。

同時,“哈紮拉”一詞在波斯語系中正是“一千”的意思,這和蒙古軍當時以“千戶”為基本作戰機關的習慣極為相近。

(波斯語)

阿富汗有600-800萬“中國人”,族群都是黃皮膚?得益于中國

而更重要的一點,随着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很多事情都會變得明了。

進入21世紀之後,諸多人類學家利用基因測序技術重新探測哈紮拉人的起源,最終在數以十萬計的樣本實驗之後,幾乎可以完全斷定:阿富汗人正是蒙古人的後代。

在2003年的時候,英國牛津大學遺傳系的遺傳專家正式向外界公布了這一結論。

聽聞這一消息之後,哈紮拉人很樂于将自己稱為蒙古人的後代,并将自己稱為中國人的後代,而且言辭之間均是以此為榮。

三、得益于中國的阿富汗人

(與大陸遊客打招呼的阿富汗人)

對于自己的身份轉變,哈紮拉人竟然沒有表現出一絲絲的陌生感,甚至感到欣慰,這是和大陸與阿富汗友好而漫長的交往史決定的。

《史記》中的一個故事記載道,阿富汗地處荒漠之地,平時取水十分困難,一些人家為了喝水,天不亮就要出發取水,而在日落之前都趕不回來,可見當地取水地之遠和水資源的匮乏。

而伸出援助之手的,則是一統六國的秦朝,秦王朝主動将“坎兒井”這一經驗介紹給了阿富汗人,幫助他們解決了水資源缺少的問題。

所謂的“坎兒井”,是在春夏時節的時候,利用山體的坡度,将滲透入地下的雨水取出,進而滿足日常用水。

是以在很早的時期,大陸就主動将技術傳授給了阿富汗人,種下了友誼的種子。

如今,阿富汗也可以稱得上是對中國最為友好的國家之一。

阿富汗有600-800萬“中國人”,族群都是黃皮膚?得益于中國

(中間的一位就是哈紮拉人)

盡管阿富汗的街頭治安并不算好,但是無論是在當地做生意的華人,還是駐紮在阿富汗的記者,都認為阿富汗人“足夠友善”。

2022年12月,一位直播環遊全球的中國主播在經過阿富汗時,主動向塔利班士兵打招呼,結果對方非常友善的回應了他,還在接下來的聊天中告訴這位主播,“李小龍是我的偶像”。

在征得了對方的同意之後,這位主播還拍攝了街頭全副武裝的士兵,全程非常的順利。

其實自進入2019年來,大陸出境遊目的地選擇阿富汗的遊客數一直是穩步上升的。

前段時間有一部紀錄片專門拍下了一些遊客到達阿富汗人家中做客的場景,其中有一幕令人印象頗為深刻。

一位名叫“張阿裡”的小哥出現在了鏡頭面前,起初大家都以為他是中國人,甚至比染着黃發的中國遊客還像中國人,結果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阿富汗哈紮拉人。

張阿裡長着東亞的面孔,卻是阿富汗人的生活習性。

此外,“阿裡”是宗教社會中常見的名字,而“張”則是大陸有名的人口大姓。通過這裡,又能看出文化交融的迹象。

阿富汗有600-800萬“中國人”,族群都是黃皮膚?得益于中國

(阿富汗人招待中國的客人)

當制片方問他為何要取一個中國人的姓氏的時候,他顯得頗為得意:

“中國變得更為強大了,華夏文明很輝煌,我感到也很自豪。”

用一句無心貶義的俗語而言,這就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中國在全球範圍内的飛速發展,吸引了衆多人的目光,祖國變得強大,在周圍産生的向心力也就更強,以至于阿富汗的哈紮拉人都為自己的身份感到榮耀。

進入張阿裡的家中,從防盜門、台燈,到玻璃杯和茶壺,全部都是中國制造的,似乎中國的制造商已經完全“攻占”了阿富汗一般。

原來,随着“一帶一路”等戰略的提出,阿富汗也跟着沾了光,各項自由貿易層出不窮,諸多日用品的進口價格越來越低,極大地滿足了當地人的生活需求。

但是阿富汗也存在着自身的問題,那就是貧富差距十分巨大。

有的哈紮拉人過着富裕的生活,但有的哈紮拉人隻能生活在山洞裡。貧富差距勢必會帶來政治的動蕩,而大陸也很樂于教授阿富汗一些脫貧的方法,讓阿富汗彌補這些差距。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與中國交流的深入,阿富汗的社會情況在切切實實的變好,許多阿富汗人來到大陸浙江進貨,再将購置的産品運回阿富汗,也是賺得盆滿缽滿。

(與大陸遊客握手的阿富汗小孩)

阿富汗有600-800萬“中國人”,族群都是黃皮膚?得益于中國

在阿富汗哈紮拉人的印象中,中國就是繁榮、富裕的象征,這已經幾乎成為了當地人的共識。

說阿富汗“得益于中國”,便也是不為過了。

結語:

在西方社會标榜的那套仁義道德看來,阿富汗人的價值觀很有問題;

但以大陸人的視角出發,彼此尊重才能合作共赢,是以大陸也赢得了阿富汗人的尊重。

在過去,阿富汗因為戰争而民不聊生,但無論是封建王朝的屠城之苦,還是冷戰時期美軍的飛機大炮,阿富汗人從未被征服。

相反的,大陸和阿富汗漸漸成為了好鄰居,彼此在諸多方面更是能夠互相扶持,狠狠地嘲諷了一番帝國主義。

參考資料:

黃民興.阿富汗問題的曆史嬗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年版。

瓦哈蔔·楊格曼·楊軍.:阿富汗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年版。

楊翠柏,從地緣政治經濟看大國與阿富汗内戰[J],亞非論壇,2001 年第 1 期。

王鳳.阿富汗[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年版。

哈比比·阿蔔杜勒海(Habibi Abdulahi):《伊斯蘭教之前的阿富汗曆史》,伊朗:圖書世界出版社,2010 年。

Pierre San-Liver:《阿富汗新民族地圖》,Abolhassan Moghadam 譯,馬什哈德(Mashhad):papli Yazdi 出版社,1372 阿富汗曆, P.211.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