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員幾大焦慮
- 中年危機 擔心35歲以後失業,擔心被後浪推死在沙灘上
- 轉型危機 同樣是加班,算法工程師,AI工程師工資更高,于是就總在想現在轉型還來不來的及。
- 轉行危機 每天加班的日子很苦逼,僅剩的時間還要學習新的技術,想搞搞副業沒有時間,想轉行因為沒有基礎,也比較困難,轉行後收益也不好,焦慮
- 身體和頭發危機 每天加班熬夜,身體越來越差,頭發越來越少,已經這麼辛苦,還要随時面對被裁員的焦慮。
- 家庭焦慮 沒有時間陪家人孩子,沒法接送小孩上下學,甚至一周見不到幾面
- 金錢焦慮 拼命掙錢也才堪堪夠還房貸車貸小孩學費。身體越來越差卻越加不敢生病。
- 還有生活瑣事,感情上的,各種各樣的焦慮
那麼,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焦慮。
中年危機
一旦有人提出自己焦慮中年危機,必然會有人在下面說:
社會淘汰的不是程式員,社會淘汰的是不努力,跟不上時代的程式員,是以你不想被淘汰就要更加努力。
這話激勵了不少程式員努力學習,早早為度過中年危機做準備,
但是,我覺得這話有問題。這句話其實是說,你被淘汰是因為你不夠優秀!沒錯,是我不夠優秀才被淘汰,但是,我問一個問題:
假設某家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招聘,由于福利待遇好,不加班,是以有1000個人來應聘,但是這家公司隻招10個,那麼沒給offer的990人按照上面的邏輯就不優秀,對嗎!
不對。即使這1000個人每個人都優秀到像java之父高斯林一樣,由于隻招10個人,hr也必須要從1000個和高斯林一樣nb的程式員裡,找出10個人最優秀的。也就是說,無論你們如何優秀,無論你們多麼厲害,1000人裡,必然有990人被淘汰。
雞湯會告訴你,你隻要努力成為那10個人就不會被淘汰,但是現實是,無論這1000個人多麼努力,都會有990個人被淘汰。
就像 如果每個人都有一億的财富的時候,富豪的标準就自然上升到了1千億一樣。
如果網際網路不需要這麼多人,那麼注定有一批人甚至一大批人會被淘汰,即使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放到古代都比聖人還博學。
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确的面對中年危機?
我的答案是: 轉行!網際網路的大道越來越擁擠,那麼人挪活,樹挪死。我們可以去旁邊的路上走。
我們先參考一下這篇文章程式員人生的出口
講的很好。
然後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各條路的發展。
如果你有興趣愛好,往興趣愛好上靠最好,如果沒有,那麼按照錢多活少的标準就好。
1.算法/AI工程師 轉型不可能直接從程式員變成航天學家,選擇相鄰路線發展比較靠譜。但是在行業内,無論你怎麼跳槽,轉型,都有天花闆,轉算法/AI工程師的優點是工資高,但是 加班多是一樣的,工資瓶頸是差不多的,低中級的時候有差距,但是java程式員做成架構師年薪數十萬也是ok的,到CTO年薪百萬沒問題,而算法/AI工程師到了同級别,工資相差不會太多,也逃不過中年危機,工資多半在100w以内
2.管理 公司技術路線窄,是以發展技術沒有前途,那麼就隻能轉管理,但是,轉了管理以後,很可能被綁定在公司業務上,不好跳槽,也逃不了中年危機 說白了還是打工的,工資多半在100w以内
3.創業 創業很辛苦,當然程式員也很辛苦,收益最高 負幾千萬到上億,而且沒有中年危機,可以做一輩子,但是成功率最低
4.做生意 外貿,服裝,外賣,超市 這條路成功率高一些,但是一眼望的到頭,收益看規模,大多在100w以内。不過,大多數程式員提早離場後就選擇的這條路
5.副業 副業需要提前發展,等到需要的時候已經形成規模。比如自己的個人工作室,個人公衆号,部落客,up主,小說家,出書收版權費等 一般是興趣愛好所在,做起來比較有動力,比較舒服。
6.公務員/老師 這個是比較推薦的,錢不少活少時間多,還可以發展副業掙錢
總的來說: 程式員做副業時間不太夠,但是沒辦法,如果有興趣愛好,盡早開始,35歲以後真被裁了,做生意的比較多,如果在IT界小有名氣,拉得到投資,可以去創業,
技術路線: 對IT有熱情,覺得身體扛得住的,可以去努力在技術上發展,如果想做鹹魚,盡早準備考公務員。
管理路線: 如果對管理有興趣,盡早轉管理,不然強行轉的,還是逃不過中年危機
最不推薦 業内轉型->算法工程師 網際網路是一個圈,你在圈裡無論怎麼跳都逃不掉,隻有跳出網際網路,才能看到新的天地。
說了這麼多,自己也重新讀了一遍,好像還是沒弄明白自己該做什麼,将來怎麼辦。
那麼我說一下自己的打算把,工作3年,從做大資料轉到做java,現在寫了半年的業務,沒有學習到新的技術,感覺已經廢了一半,每天都在思考人生(懷疑人生)
先明确一點:有房無債就可以過得相對輕松,但是房子需要你付出很多努力,如果你還沒有,那麼在35歲前就不要想着能夠當鹹魚,你現在努力隻是能讓你35歲以後的生活好過點。
是以,每天還是努力工作,早上和晚上在家的時間用來學習新的技術,不打算轉型為算法/AI 但是需要逃離寫業務的境況。
然後逃離寫業務的境況後,準備發展一些副業,可以當教育訓練班老師和出書收版稅,有打算做一些投資,練習演講和管理能力,将來給别人做咨詢,自己就是一個品牌。
最後35歲左右,如果沒有太大的發展,為了家庭打算去做生意,很想創業但是創業成功率不大,是以先純當一個想法,做生意的話,打算開一個蛋糕店,有錢可以投資開連鎖的奶茶店,水果店,有時間30歲左右打算去考個研,出國暫時沒考慮過,
太長遠的不說,眼前看得到的未來就是很普通,雖然小時候有過很遠大的夢想也覺得自己很特别,但是最後想當鹹魚的心勝過了其他。。。雖然不想承認,但是不得不說,生活磨平了棱角,就是一個普通人。
另外:送給絕大多數中低級程式員,如果你們每天都在用同樣的技術寫不同的業務,第一時間跳槽,技術得不到成長的人,不用等到35歲就被淘汰了。即使到了35歲,也必然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