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醬排在第五。《論語·鄉黨》中孔夫子有雲“不得其醬,不食。”足可見醬在古今饕客中的地位。
但凡對食物的味道有所追求的人來講,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流傳到今天,人們在烹饪時再也離不開醬的調味。其中當屬大豆制成的黃醬、蠶豆制成豆瓣醬以及蝦蟹的邊角料制成的蝦醬最為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存在。
最常見的醬——黃醬
黃醬
東北是大豆之鄉,這裡有着釀制黃醬最優厚的自然條件。在這裡,黃醬又叫大醬。一個“大”字,足可展現東北人豪爽的性格。所謂“無醬不成席”,豆角、茄子、洋芋都可由醬焖制。餃子亦可蘸醬吃。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吃法莫過于雞蛋醬。大醬和蛋液混合,在油鍋中翻炸烹制,更顯其味。
大豐收
還有一道不得不提的東北特色菜——大豐收。玉米,排骨,洋芋和豆角在大醬的調和下堆成一大盆,量大味香又實惠。
以魯菜為代表的北方菜系更愛使用黃醬。在山東,由于過去黃豆産量不足,往往采用玉米粉團制醬。所得産品口味較甜,别具特色。
愛吃的朋友一定聽說過江北四大醬園——北京的“六必居醬園”、保定的“大慈閣醬園”、臨清的“濟美醬園”、濟甯的“玉堂醬園”。 其中的保定不得不提。
俗話說保定有三寶,鐵球、面醬、春不老。保定面醬,始産于清康熙十年,距今已有近400年曆史,久負盛名。傳統保定菜并不追求色香味俱全,面醬讓菜品變得色澤暗沉,說不上好看,但味道卻是極好。因為發酵得法,保定面醬中有着糖和香油的清香,是以無論北京烤鴨還是清真羊肉名菜它似蜜,都離不開保定面醬的配合。
川菜的靈魂——豆瓣醬
豆瓣醬
如果說黃醬、面醬較為普遍,那麼蠶豆制成的豆瓣醬就更具地方色彩。近年來,川菜風靡全球,不僅是内陸地區人們趨之若鹜,甚至開在海外的川菜館也一時風頭無兩。衆所周知,川菜的靈魂在于郫縣豆瓣醬。由都江堰灌溉之力的蠶豆品質優良,制成的醬料既能給肉去腥解膩,又能為素材提味添香。就像郫都區位于天府中央,川菜絕對離不開郫縣豆瓣醬。有豆瓣醬打底,才有川菜的流行風潮。
海味的精彩——蝦醬
蝦醬
蝦醬在沿海和内湖都有産出,安徽巢湖蝦醬,高郵湖、千島湖的麻蝦醬都是淡水名産,渤海的皮皮蝦醬和磷蝦醬産量頗大。在遼甯錦州,河北秦皇島,山東威海等紫色的蝦醬往往用大桶盛在路邊叫賣。蝦醬炖豆腐是秦皇島人和威海人的家常菜。蝦醬中有一項很重要的營養成分——蝦青素,蝦青素是迄今為止最強的一種抗氧化劑,被稱為超級維生素e,蝦醬越紅說明蝦青素越多,适量食用對身體頗有裨益。
吃飯應該就“醬”吃,喜歡的朋友歡迎點贊、轉發、收藏。各位吃貨朋友們,你還喜歡吃什麼樣的醬,可以留言告訴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