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1年國民黨殘兵逃離緬甸山區回國,一張錯誤地圖,結局正好相反

作者:文鸞竹

一、

1950年2月20日,解放軍攻克昆明,國民黨第8軍237師少将團長李國輝率1000多名殘兵敗退,向緬甸西部逃去。

李國輝率部膽戰心驚地在大山中穿行了兩天,從西盟佤山進入一片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幾經周折,才終于到達了緬甸邊境一個叫小孟棒的地方。

李國輝覺得小孟棒是個有2000多人的村寨,有糧食,解放軍不會追到這裡。于是,他命發報員給台灣國防部發電報,等了大半天,他接到的回電是:“李國輝,你部自謀出路。”

1951年國民黨殘兵逃離緬甸山區回國,一張錯誤地圖,結局正好相反

李國輝心裡涼了半截,他跟随蔣介石出生入死,如今卻被抛棄了,他将電報遞給團副譚忠看。

二人一商量,決定将部隊駐紮在小孟棒。接着他們開始招兵買馬,收容遊兵散勇,很快又招收到3500人。

這麼多人需要吃飯穿衣,于是,李國輝下令官兵開荒種地解決吃飯問題,為毒販子當保镖,收取保護費來解決軍饷問題。

就在李國輝忙着解決生存問題的時候,這天早晨,忽然副官來報:“緬甸國防軍15000人,切斷了國軍退往泰國的退路,将他們包圍了起來。”

李國輝聞聽大驚失色。這時緬軍司令坎丹信派人送來一封信。信中限國民黨殘軍10天之内全部放下武器投降,否則就地殲滅。

1951年國民黨殘兵逃離緬甸山區回國,一張錯誤地圖,結局正好相反

李國輝看了書信,他分析緬軍打仗怕死,隻要先殲滅他們一個營,就有了談判籌碼,然後退入原始森林打遊擊。于是,李國輝拒絕投降。

10天後這天清早,緬軍6架轟炸機進入小孟棒上空,投下炸彈。頓時炸彈響起,火光沖天。緬軍8門重炮和十挺機槍開始瘋狂地向殘軍炮擊和掃射。

殘軍278團死傷50多人,幾個營長急忙向李國輝告急。李國輝當即決定放棄陣地,退往孟果的原始森林。

可是,已經晚了,緬甸國防軍為防止殘軍逃進原始森林,已派出1萬多人把守在各山的路口。

李國輝隻好指揮部隊邊打邊撤,到了下午黃昏還是沒能進入原始森林。而另一路譚忠所部已經安全退到原始森林。

1951年國民黨殘兵逃離緬甸山區回國,一張錯誤地圖,結局正好相反

天很快黑下來,李國輝有了主意。他指令全團官兵上刺刀,他手持大刀沖在最前面。

緬軍盡管在各路口要塞把守嚴密,可一到天黑他們就一個個蹲在地上休息。

李國輝手持大刀,一個箭步沖上前去砍下了一個緬兵的頭顱。

總指揮這一帶頭,殘兵們個個奮勇向前,揮大刀殺開一條血路,就在深夜12點全部進入了原始森林。

這時,緬甸國防軍2萬多人追來,企圖将殘軍趕出森林全部消滅。

李國輝知道敵強我弱,不能硬打。于是他指令部隊在原始森林裡與緬軍周旋,等拖累他們後,再實施反擊。

這樣殘軍與緬軍周旋12天後,緬軍被拖得疲憊不堪。李國輝看時機已到,決定立即向緬軍發起反攻。

1951年國民黨殘兵逃離緬甸山區回國,一張錯誤地圖,結局正好相反

李國輝命副團長董享恒率精兵400人去夜襲在孟果的緬軍團司令部,讓其群龍無首。

于是,董享恒率400土兵一夜奔襲140裡,拂曉前悄悄到達了孟果鎮口,他們先幹掉了2個哨兵,然後快速沖進緬軍的司令部。經過一番激戰,奪回了孟果。

在這同時,李國輝親自帶領50個勇士,就在這天的午夜,他們從後山摸進緬軍的炮兵陣地,用刺刀殺死十多個緬軍,俘虜了205人,繳獲十尊大炮,大獲全勝。

天亮後,李國輝命十尊重炮一齊向緬軍陣地開火,緬軍做夢也沒想到殘軍還有火炮,頓時被打得潰不成軍,紛紛敗退,經過一天的激戰,殘軍大獲全勝。

二、

李國輝回到團部,興高采烈,而就在這時副團長董享恒卻垂頭喪氣的回來了。

他告訴李國輝,他們占領緬軍司令部之後,他手下的一營長張瑞和100多名士兵不見了蹤影。

“能不能是戰死身亡了?”李國輝問。

“團座,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帶去的400多人,是分成三個隊進攻的,我們打進司令部時,就沒有看到張瑞他們一隊的身影,難道是被緬軍俘虜了不成?”

就在李國輝和董享恒猜測這支小部隊失蹤的時候。

1951年國民黨殘兵逃離緬甸山區回國,一張錯誤地圖,結局正好相反

張瑞早已經帶着他的這一百多人小部隊進入了緬甸的若幹山嶺的原始森林。

張瑞是昆明人,1937年參加國民黨部隊後,跟随李國輝部抗日。抗戰勝利後,一心希望國家統一和平的張瑞,思念家鄉的父母,本想解甲歸田。可這時,蔣介石卻發動了内戰,張瑞厭戰,可又沒有辦法。

于是,随着國民黨的慘敗,他所在的部隊在雲南被解放軍打敗後,他跟随李國輝往中緬邊界逃去。

當時,已經擔任一營長的張端不想一輩子就這樣做逃亡的軍人,他總琢磨想辦法逃離殘軍,投奔解放軍。幾次想拉起隊伍離開殘軍,可是副團長董享恒就在身邊,他一時沒有辦法率部出逃。

1951年國民黨殘兵逃離緬甸山區回國,一張錯誤地圖,結局正好相反

正好這時,緬甸國防軍兩萬人将他們所部包圍。

這天,副團長董享恒開會回來,他把張瑞和另一個營長找來,告訴他們率領400人行動,突襲緬軍司令部。

殘軍分成三個小隊,由他和一個營長加上董享恒,各帥一支,三路突襲緬甸司令部。

張端一聽,心中暗喜,“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是最好逃走時機。

于是,他偷偷把兩個心腹連長叫來,告訴他們佯裝攻擊,然後趁亂往西進入若幹山嶺,再迂回從山區進入雲南,向解放軍投誠。

計劃制定之後,就在這天晚上,當董享恒下達攻擊指令時, 張端卻帶着隊伍離開戰場,趁機逃入了野人山中去了。

三、

張端一行進入大山後,怕被緬軍飛機發現,不敢行動。一直等到天黑,張端按照指南針的方向,帶着隊伍,深一腳淺一腳地前行。

可是,由于天黑,張端他們在中緬邊界之間的崇山峻嶺間迷路了。

天亮時,他們休息了半天,又走了一天。可發現自己始終在荒山野地的林間穿行,根本就找不到出去的道路。

1951年國民黨殘兵逃離緬甸山區回國,一張錯誤地圖,結局正好相反

這時,每個士兵身上帶着的幹糧越來越少。而張瑞發現,在盲目找路的過程中,部隊在深山裡越陷越深,身邊除了樹林就是茂密的蒿草。

每個士兵情緒都極其低落,他們抱怨不應該出逃,早知道這樣,還不如呆在部隊裡。

随着環境的險惡,士兵指責的情緒日益高漲,部隊中甚至已經開始分裂成幾派,二個連長也準備按各自認定的方向逃命。

此時,張端心裡清楚,内讧和嘩變一觸即發,可他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安撫他們,冥思苦想,仍然一籌莫展。

這天,張端他們往西走時,突然發現山腳下有一座房子,士兵們看到後都很興奮。

1951年國民黨殘兵逃離緬甸山區回國,一張錯誤地圖,結局正好相反

他們飛快地跑下山去,但當士兵們快走進屋子的時候,卻令他們大失所望。原來這是一間早就被人抛棄,無人居住的房子。這室内滿是厚厚的灰塵。除了一些破舊的家具外,一點食物也找不到。

突然,一個士兵高興得大叫起來。原來他在破櫃子裡發現了一想發黃的手繪地圖,地圖上畫着一座座山峰,并用緬甸文标了山峰的名稱。

張端和兩個連長 急不可待的把這張地圖鋪開看,隻見上面标着山脈名稱和緬甸文字。

可惜隊伍裡沒有人認識緬甸文。張端和幾個軍官們大失所望。

他們傳看着這張地圖,極力想從中找出秘密,最後,大家一緻認定它就是這個地區的地形圖。

消息一出,所有的士兵都看到了逃生的希望,各種紛争也随即平息了,官兵們士氣為之一振。

1951年國民黨殘兵逃離緬甸山區回國,一張錯誤地圖,結局正好相反

張瑞和兩個連長研究這張地圖半天,他拿着這張地圖,決定帶領部隊走出這死亡之谷。

可是,讓他苦惱的是,這張地圖太過簡略,比例尺很不精确,有時沿着地圖指引的方向走了一整天,卻會發現前面都是懸崖峭壁,已無路可走。

雖然這樣,但畢竟有這張地圖,有它有生的希望;就有活的動力。于是,他們一邊看地圖,一邊猜地圖,這樣又走了3天。

這天黎明時,張瑞醒來,他拿着望遠鏡來到山坡高處嘹望,發現森林的盡頭是一大片平原,遠處隐約可見幾座村莊。

張瑞高興得跳了起來,他迫不及待地對着兄弟們大喊:“走出大山了,我們成功了!”

極度疲憊的士兵們一聽,一個個睡意全無,大家個個精神抖擻,穿越草地,僅用四五個鐘頭從尖高山走出了森林,來到了平原,進入雲南瑞麗縣畹町鎮。

張瑞回國後,他們受到了當地人民政府的熱烈歡迎,并給予了妥善的安置。

1951年國民黨殘兵逃離緬甸山區回國,一張錯誤地圖,結局正好相反

一年之後,這天,回到昆明的張瑞請來幾個朋友和與他生死患難的幾個兄弟,席間,他向朋友們講述着那段在緬甸崇山峻嶺中的生死故事,并把一直珍藏在身邊的這張救了他們一命的地圖給一位朋友看。

這位朋友拿着這張地圖認真地看了起來,張瑞這才想起來他的這位朋友是大學老師,是懂緬甸文的。

這位朋友仔細看完地圖,搖搖頭,意味深長地對他笑了笑。

然後,指着地圖上方的那幾行緬甸文字告訴張瑞說:“這是一張緬甸若開山區的地圖,如果當初,你們按這張地圖上标明的正确方向走,就會走到緬甸國的中部去了。”

張瑞聽完,頓時愕然,随後他恍然大悟,按地圖上錯誤的走法,沒想到錯中錯,正好回國,這真是天意!兩人對視,在座的所有人禁不住都大笑起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