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鵬汽車換血多位核心高管,波及兩名聯創|Long China 50 獨家

文 | 李安琪 李勤

編輯 | 李勤 楊軒

自去年10月,小鵬汽車發郵件宣告組織大調整後,人事動蕩延續至今。尤其是自今年1月30日,長城老将王鳳英出任小鵬汽車總裁,公司的換血力度更是超過行業想象。

36氪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小鵬汽車多名核心高管處于已離職或者将離職狀态。其中,動力總成副總裁劉明輝已經離職,接替他的是零部件公司德爾福的前技術高管顧捷,顧捷已加入小鵬汽車,出任動力部門進階總監,直接向何小鵬彙報。

此外,首席人才官兼銷售副總裁廖清紅也将離職,目前處于休假狀态。消息人士透露,廖清紅後續的日程已經清空,其所負責的銷售和營銷業務,已分别由小鵬汽車老人王桐和剛從吉利加入不久的易寒接管,兩人均向王鳳英彙報。

劉明輝和廖清紅此前都是向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彙報的副總裁,小鵬美股上市的高管名單中,兩人也都在列。但兩位副總裁級高管的變動或許隻是開始,更大的人事震動将涉及小鵬汽車兩名核心創始成員——夏珩和何濤。

2014年,小鵬汽車由夏珩、何濤、楊春雷三人聯合創立。2017年,投資人何小鵬正式加入小鵬汽車,出任董事長兼CEO。在公司内部,夏珩長期主管産品開發、生産制造、品質等業務,何濤重心則在采購供應鍊、直營銷售等領域。但從去年10月,小鵬汽車開始大型人事調整後,夏珩和何濤的管轄業務不斷被調整、收縮。

“何小鵬打算在内部啟動一個類似‘再創業’的計劃,先破再立,後續公司會由何小鵬和王鳳英主導。”一位接觸到小鵬汽車高層的消息人士告訴36氪,而在這個計劃之下,聯合創始團隊成員夏珩和何濤,都将受到巨大震動。

36氪也獲悉,2月中旬,一封組織調整郵件隻發向了小鵬汽車中高層員工,郵件顯示,小鵬汽車将對汽車技術中心、制造工程中心、供應鍊中心以及使用者發展中心等核心業務進行人事調整,這些業務的最高負責權限幾乎都集中到了何小鵬和王鳳英等人手中。

目前,在小鵬汽車内部系統顯示,夏珩和何濤仍在職。據36氪了解,目前内部讨論的方向之一可能是,夏珩轉去負責小鵬的各項自主零部件業務,例如電池、電機和充電技術等,為小鵬汽車繼續提供支援。

最近的一系列工商資訊也指向這個變化。分别于3月3日與2月28日,小鵬汽車兩家關聯公司廣東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前者是小鵬主體公司廣州橙行智動汽車科技的全資大股東即母公司,後者則是小鵬主體的97.9%控股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職務從夏珩變更為何小鵬。

與此同時,一系列注冊資本動辄數十億的小鵬汽車零部件公司不斷出現,包括充電站研發、電池制造以及電機研發等,而這些公司的法人均為夏珩。

2023年2月16日,廣州鵬慧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夏珩,注冊資本為50億元人民币,經營範圍包括集中式快速充電站、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營運、工程和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等;

2023年1月5日,肇慶小鵬智能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夏珩,注冊資本100萬元人民币,經營範圍包含: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研發;物聯網技術研發;能量回收系統研發;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由廣州橙行智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控股;

2022年11月21日,廣州鵬悅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夏珩,注冊資本50億元人民币,經營範圍包含:電池制造;電池零配件生産;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智能車載裝置制造等。

除了夏珩的去向可能發生重大變化,小鵬汽車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何濤也去向未知。

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目前小鵬汽車正在開展一系列合規審查,涉及不少供應鍊采購業務。今年初的高管領航會上,何小鵬也痛陳小鵬汽車的“成本控制和廉潔”等問題。

兩位副總裁變動,兩名聯創去向不明……這也是王鳳英作為外部勢力進駐之際,小鵬内部自創立以來最深刻的人事地震——除了董事長何小鵬、負責投融資的顧宏地外,造車創始團隊幾乎全部換血。換句話說,何小鵬正在建立一個全新的造車團隊。

36氪就上述資訊向小鵬汽車求證,官方未給出回應。

新航向

動力總成中心、銷售與服務體系是小鵬汽車這場人事地震最先裂開的地方。

動力總成負責人劉明輝于2017年10月加入小鵬汽車,主管汽車動力系統研發工作,從0-1搭建了内部的三電團隊與技術産品。在此之前,劉明輝在一汽集團工作了25年。

相比在智能駕駛業務的大手筆投入,小鵬汽車在三電領域(電池、電機、電控)一直缺乏标志性建樹,“在三電領域自研的都是一些非核心的技術,從來沒有想過要最早去做一些核心技術,比如逆變器、碳化矽、電芯等。”一位小鵬汽車員工說道。在使用者層面,小鵬的車輛續航虛标也常常遭到使用者吐槽。

以汽車心髒動力電池為例,其成本至少占整車價格40%甚至更高。在上遊锂資源強烈波動、電池企業的強勢供應,以及去年特斯拉多次降價面前,三電領域技術儲備不多的小鵬汽車幾乎很難有還手之力。其内部自研的電池BMS系統的軟硬體內建與硬體設計,還是由何濤管轄的汽車技術中心團隊來研發,而非劉明輝負責的動力總成中心。

超快充也是小鵬提升三電核心競争力的重要抓手,不過此前小鵬800V高壓平台核心零部件如功率半導體,主要來源于英飛淩與瞻芯電子(小鵬2022年投資的一家功率半導體企業)。

理想汽車則是選擇在功率半導體方面自研、建廠。其在2022年财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根據内部測試,跟主流車型上搭載的矽基 IGBT的400V平台相比,其自研的800V高壓平台功率半導體,可以實作15%的能效提升,節省更多電池成本。

随着劉明輝離去,夏珩重心轉向動力核心零部件,也印證了小鵬汽車未來要将三電核心技術握在手裡的決心。

而在銷售與服務體系方面,正在休假中的廖清紅是何小鵬2018年從奇虎360挖來的人力資源大将,廖還曾在華為擔任人力資源總裁。

一直以來,廖清紅擔任小鵬的首席人力資源官的同時,還分管了部分銷售業務,管理授權經銷商體系。不過2023年1月王鳳英出任小鵬汽車總裁,全面負責産品規劃、産品矩陣及銷售體系後,廖清紅實際上已改向王彙報。

王鳳英加入後,為人做事“雷厲風行”“殺伐果斷”,員工之間私下都“避而不談”。

據小鵬員工表示,去年10月架構調整後小鵬汽車董事會隻剩何小鵬一名執行董事,如今王鳳英已加入其中。何小鵬則忙于融資、公司戰略層面的工作。

在工作彙報環節,副總裁級别管理層雖然明面上還是向何小鵬彙報,但“實際上很多業務的決策都是由王鳳英來做的(除了自動駕駛),感覺她就是二把手了。”該員工表示。

先破後立

縱觀這場人事震動,最直接的起點仍是2022年9月新車G9的上市釋出失利,這也引發了小鵬汽車去年10月大調組織架構、何小鵬回歸造車重心,以及力邀王鳳英加盟,促成人事大換血。

而在創業圈中,聯合創始人因難以跟上公司發展而遭遇“出局”的并不少見,何小鵬的好友雷軍,也曾在建立小米手機5年後,将作戰不力的聯合創始人周光平撤換。

伴随組織調整、人員離開,也有不少新鮮血液補充進小鵬汽車,據36氪了解,包括德爾福高管顧捷、吉利系人才易寒等。

有小鵬汽車投資人和合作夥伴向36氪表示,看好新的管理團隊,希望王鳳英與新管理層的到來,能夠為小鵬帶來新的産品規劃、銷售打法。去年小鵬汽車全年累計傳遞12萬輛,在“蔚小理”中目标銷量完成率最低。這意味着,小鵬汽車今年需要比以往都更謹慎地抓住機遇,才可能留在角逐賽場。

目前,小鵬汽車的智能駕駛等核心優勢依然穩定。近期上市的改款車型P7i,搭載了小鵬城市高階輔助駕駛NGP功能。小鵬自動駕駛副總裁吳新宙在近期訪談中稱,小鵬是國内第一家能夠基于BEV和transformer架構落地靜态網絡,擁有實時生産高精地圖能力的公司。據官方消息,自3月起小鵬城市NGP功能将在深圳、上海等多座城市多車型落地。

同時,小鵬今年還計劃推出一款中型SUV車型,定位低于G9,配備純電800V高壓平台等。如何把握這些關鍵車型的營銷,考驗着新進駐小鵬汽車的員工們。

更重要的是,這輪人事地震或許能幫助小鵬汽車快速建立一個相對穩固的“後院”。畢竟,步入2023年,純電動車的市場更加激烈,特斯拉、比亞迪、長城、吉利等車企車型攻勢與價格戰隻會更加猛烈,理想汽車也在找準切入純電市場的時機,蔚來則在研發上面更是毫不手軟。後院足夠牢靠,才能更專心應對友商強悍的圍攻。

近期造訪小鵬汽車的産業鍊人士向36氪總結:感覺小鵬内部士氣沒有影響,但因為人員輪崗比較多,工作内容調整比較多,工作節奏有些慢。

對于小鵬汽車來說,這場人事震動需要盡快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