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入關後究竟發動過多少次屠殺,讓明朝後期的兩億多人口減至順治年間的2000萬左右。把中國變成“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的地步。
畿南大屠殺:北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是年五月,大順軍西撤。滿清軍隊占領畿南地區,強令漢族剃發易服。當地漢族居民紛紛揭竿而起,反對滿清統治。滿清朝廷派出軍隊彈壓,對起義者和居民大肆屠戮,連老幼亦不能幸免。死亡約5,000人。
潼關大屠殺: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十二日,李自成從潼關回援西安。留守潼關的大順“巫山伯”馬世耀向滿清軍隊詐降,但密信為滿清所獲。次日,多铎詐稱舉行宴會,将馬部官兵解除武裝,手無寸鐵的戰俘被盡數屠殺。死亡約7,000人。
揚州大屠殺: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即“揚州十日”。滿清軍隊占領揚州,明朝兵部尚書史可法殉國。多铎以不聽招降為由,大肆屠城。揚州居民除少數城破前逃出以及個别隐藏較深的幸存者以外,其餘全部被屠殺。死亡約800,000餘人。
嘉興大屠殺: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是年閏六月六日。為反抗清軍暴行,嘉興群眾揭竿而起,鄉的明翰林學士屠象美、明兵科給事中李毓新主其事,降清的明嘉興總兵陳梧反正任大将軍指揮義師,前吏部郎中錢棅助饷。二十六日城陷,逃不出的居民除大批年輕婦女被清軍擄掠和一些僧人幸免外,幾乎全遭屠殺。死亡人數不詳,按當時人口來推,可能約幾十萬。
江陰大屠殺: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是年閏六月,江陰人民反抗滿清的剃發易服政策,奮起據城反抗。典史陳明遇、主簿閻應元、秀才許用等人帶領義民,抵抗滿清圍剿大軍三月之久。城破後全城軍民無一投降,俱為屠戮,隻餘老小五十三人。死亡約172,000人。
嘉定大屠殺: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即“嘉定三屠”。是年閏六月,江陰人民在同政使侯峒曾、進士黃淳耀等人上司下,起義反清。李成棟帶領所部擊破義兵後攻城,城破後大肆屠殺居民、掠奪财物。自西關至葛隆鎮,浮屍滿河。後明将朱瑛、吳之藩兩次攻取嘉定,皆為滿清軍隊複占,城中居民慘遭屠殺。死亡約200,000餘人。
昆山大屠殺: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昆山縣紳民在原鄖陽撫院王永祚等人倡義下,起兵反清。顧炎武、歸莊等愛國志士都積極參與義舉。清軍攻陷昆山後,大肆屠城。死亡約40,000餘人。金華大屠殺: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是年五月,滿清軍隊攻占浙東府縣,南明錢塘江防線淪陷,魯監國放棄紹興,轉進至海上。興國公王之仁、大學士張國維等義士殺身殉國。金華人民在督師大學士朱大典帶領下據城而戰,誓死不降。滿清軍隊攻陷金華後,借口民不順命,屠城。死亡約50,000餘人。
泾縣大屠殺: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是年皖南人民起義,反抗滿清統治。義軍攻略皖南諸縣後,因兵力不足,為滿清軍隊所敗。滿清軍在皖南地區展開瘋狂的報複性大屠殺,其中以泾縣特為尤甚。死亡約50,000餘人。
贛州大屠殺: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是年三月,滿清軍隊從南昌南下,擊破沿路明軍。贛州府防守力量由各地援軍組成,缺乏協同作戰能力,不久後淪陷。滿清軍攻占贛州後,江西總督萬元吉、武英殿大學士楊廷麟等與六千守城将士殉國,滿清軍屠城。死亡約200,000餘人。
四川大屠殺: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是年十一月,張獻忠陣亡,滿清開始侵入四川。同年滿清政府貼出公告:“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面對四川人民頑強不屈的抵抗,此後滿清用了近20年時間始占領四川。1647年清将張德勝攻入成都被殺後,相繼攻伐四川的清軍有高民瞻、吳三桂、李化龍等部。1660年,成都淪陷;1663年,重慶淪陷;1665年,南明下川東戰役失利,全蜀淪陷。四川的反清活動被殘忍地鎮壓後,清軍采取了徹底屠殺的辦法作為報複,到了“彌望幹裡,絕無人煙”的地步。後來清廷不得不遷移湖廣的人口至四川(即有名的以湖廣填四川)。死亡約5,400,000人。
平海大屠殺:南明永曆元年(1647年)南明紹宗皇帝殉國後,遵奉魯監國的義師在閩浙兩地依然相當活躍。是年七月,南明同安伯楊耿領兵一度收複平海衛。滿清援軍趕到後,楊耿兵被迫撤退,平海衛百姓慘遭屠殺。死亡人數不詳。
邵武大屠殺:南明永曆二年(1648年)是年江西金聲桓、王得仁反正歸明後,福建義民舉兵響應。義軍攻占邵武縣城後,複為滿清兵所敗,城中起而響應的紳民慘遭屠戮。
同安大屠殺:南明永曆二年(1648年)李成棟反正後,閩南地區複歸明朝旗下,但閩系将領多為排斥。是年七月滿清軍隊進攻同安,鄭成功援軍因風向不利受阻。同安城破後,守城将士悉數殺身成仁,滿清軍隊屠城,血流溝渠。死亡約50,000餘人。
南昌大屠殺:南明永曆三年(1649年)金聲桓、王得仁反正後,進攻贛州失利,回援南昌,被滿清軍隊長期圍困,城中涼盡,出逃百姓皆不分青紅皂白為滿清軍屠殺。城破後金聲桓、王得仁和守城将士殉國,滿清軍将城中百姓屠戮一空。死亡約200,000餘人。
汾州大屠殺:南明永曆三年(1649年)大同失陷後,滿清派出軍隊對晉南地區開展大掃蕩,在各地實施大屠殺。明朝巡撫姜建勳、監軍道何守忠等殉國。死亡約400,000餘人。
廣州大屠殺:南明永曆四年(1650年)滿清調集粵北軍隊,準備數月,進攻廣州。用炮火轟塌廣州城牆,守城将士六千餘人與滿清軍巷戰,悉數陣亡殉國。滿清軍占領廣州後,瘋狂地進行屠殺達十餘日之久。死亡約600,000餘人。
潮州大屠殺:南明永曆七年(1653年)是年滿清“潮州總兵”郝尚久反正歸明,響應李定國大軍。李定國兵敗西撤後,郝尚久勢單力薄。滿清軍隊在包圍潮州一月有餘之後,攻陷府城,郝尚久自殺殉國。滿清軍屠城,斬殺無數。死亡約100,000餘人。
滿清入關後,施行剃發令等政策,讓各地群眾拒不遵從,這群眾狂熱的反清投明的運動。于是清廷進行殘酷鎮壓,這些恐怖屠殺也讓群眾不的已紮上了一個一個的小辮子。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滿清殺盡了漢人的骨氣廉恥。”曆史将銘記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