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雙系統雙硬碟安裝win10 64+centOS7 1908(SSD+HDD 2T)記錄2.開始制作LINUX 啟動U盤  3.調整BIOS BOOT啟動順序4.grub編輯啟動配置,屏蔽顯示卡5.進入系統,選擇安裝硬碟6.分區

1. 了解新硬碟分區格式

目前電腦情況

雙系統雙硬碟安裝win10 64+centOS7 1908(SSD+HDD 2T)記錄2.開始制作LINUX 啟動U盤  3.調整BIOS BOOT啟動順序4.grub編輯啟動配置,屏蔽顯示卡5.進入系統,選擇安裝硬碟6.分區

原硬碟:128G SSD + 500G HDD

新配置:128G SSD + 2T HDD

2T的硬碟是新入手的,原來小破本的500G完全沒空間了,現在做深度學習資料集又賊大,一年的資料80G,實在沒辦法....

原來系統為win10 1604長期服務版,問題很多,決定更新成win10 64位1903

linux選擇Cent OS 7

1.1 新硬碟需要分區,格式有MBR和GPT,選擇GPT

原因如下:

MBR

        主引導記錄(Master Boot Record,縮寫:MBR),又叫做主引導扇區,是計算機開機後通路硬碟時所必須要讀取的首個扇區,它在硬碟上的三維位址為(柱面,磁頭,扇區)=(0,0,1)。

        MBR是由分區程式(如Fdisk,Parted)所産生的,它不依賴任何作業系統,而且硬碟引導程式也是可以改變的,進而能夠實作多系統引導。

        從主引導記錄的結構可以知道,它僅僅包含一個64個位元組的硬碟分區表。由于每個分區資訊需要16個位元組,是以對于采用MBR型分區結構的硬碟(其磁盤卷标類型為MS-DOS),最多隻能識别4個主要分區。是以對于一個采用此種分區結構的硬碟來說,想要得到4個以上的主要分區是不可能的。這裡就需要引出擴充分區了。擴充分區也是主分區(Primary partition)的一種,但它與主分區的不同在于理論上可以劃分為無數個邏輯分區,每一個邏輯分區都有一個和MBR結構類似的擴充引導記錄(EBR)。在MBR分區表中最多4個主分區或者3個主分區+1個擴充分區,也就是說擴充分區隻能有一個,然後可以再細分為多個邏輯分區。

        在Linux系統中,硬碟分區命名為sda1-sda4或者hda1-hda4(其中a表示硬碟編号可能是a、b、c等等)。在MBR硬碟中,分區号1-4是主分區(或者擴充分區),邏輯分區号隻能從5開始。

        在MBR分區表中,一個分區最大的容量為2T,且每個分區的起始柱面必須在這個disk的前2T内。你有一個3T的硬碟,根據要求你至少要把它劃分為2個分區,且最後一個分區的起始扇區要位于硬碟的前2T空間内。如果硬碟太大則必須改用GPT。

GPT

          全局唯一辨別分區表(GUID Partition Table,縮寫:GPT)是一個實體硬碟的分區結構。它是EFI(可擴充固件接口标準)的一部分,用來替代BIOS中的主引導記錄分區表。“對于那些扇區為512位元組的磁盤,MBR分區表不支援容量大于1TB(1 × 10 ^ 12位元組)的分區,然而,一些硬碟制造商(諸如希捷和西部資料)注意到了這個局限性,并且将他們的容量較大的磁盤更新到了4KB的扇區,這意味着MBR的有效容量上限提升到了16 TB。”但因為MBR分區表不支援容量大于2.2TB(2.2 × 1012位元組)的分區,是以也有一些BIOS系統為了支援大容量硬碟而用GPT分區表取代MBR分區表。

          在MBR硬碟中,分區資訊直接存儲于主引導記錄(MBR)中(主引導記錄中還存儲着系統的引導程式)。但在GPT硬碟中,分區表的位置資訊儲存在GPT頭中。但出于相容性考慮,硬碟的第一個扇區仍然用作MBR,之後才是GPT頭。

          與支援最大卷為2 TB(Terabytes)并且每個磁盤最多有4個主分區(或3個主分區,1個擴充分區和無限制的邏輯驅動器)的MBR磁盤分區的樣式相比,GPT磁盤分區樣式支援最大卷為18 EB(Exabytes)(1EB=1048576TB)并且每磁盤的分區數沒有上限,隻受到作業系統限制

雙系統雙硬碟安裝win10 64+centOS7 1908(SSD+HDD 2T)記錄2.開始制作LINUX 啟動U盤  3.調整BIOS BOOT啟動順序4.grub編輯啟動配置,屏蔽顯示卡5.進入系統,選擇安裝硬碟6.分區

(由于分區表本身需要占用一定空間,最初規劃硬碟分區時,留給分區表的空間決定了最多可以有多少個分區,IA-64版Windows限制最多有128個分區,這也是EFI标準規定的分區表的最小尺寸)。與MBR分區的磁盤不同,至關重要的平台操作資料位于分區,而不是位于非分區或隐藏扇區。另外,GPT分區磁盤有備份分區表來提高分區資料結構的完整性。

       其中轉換為GPT的時候可以建立兩個隐藏分區,ESP和MSR。ESP是efi系統分區用于儲存引導檔案,MSR是微軟的保留分區,用于安裝作業系統。

總結:

格式 硬碟最大支援 最大主分區 啟動方式 啟動扇區資料
MBR(Master Boot Record) 2T 4個 BIOS + MBR模式 1個,無備份
GPT(GUID Partition Table) 18EB=1024*1024T 無上限 UEFI + GPT模式 多備份,自動恢複

1.2 開始分區

雙系統雙硬碟安裝win10 64+centOS7 1908(SSD+HDD 2T)記錄2.開始制作LINUX 啟動U盤  3.調整BIOS BOOT啟動順序4.grub編輯啟動配置,屏蔽顯示卡5.進入系統,選擇安裝硬碟6.分區

使用分區助手軟體,看到新硬碟在最下面

雙系統雙硬碟安裝win10 64+centOS7 1908(SSD+HDD 2T)記錄2.開始制作LINUX 啟動U盤  3.調整BIOS BOOT啟動順序4.grub編輯啟動配置,屏蔽顯示卡5.進入系統,選擇安裝硬碟6.分區

轉換為GPT, 然後分成了1000,300,150  這四個分區

雙系統雙硬碟安裝win10 64+centOS7 1908(SSD+HDD 2T)記錄2.開始制作LINUX 啟動U盤  3.調整BIOS BOOT啟動順序4.grub編輯啟動配置,屏蔽顯示卡5.進入系統,選擇安裝硬碟6.分區

這裡預留的500G是給linux的

2.開始制作LINUX 啟動U盤  

這裡坑非常多!!!

雙系統雙硬碟安裝win10 64+centOS7 1908(SSD+HDD 2T)記錄2.開始制作LINUX 啟動U盤  3.調整BIOS BOOT啟動順序4.grub編輯啟動配置,屏蔽顯示卡5.進入系統,選擇安裝硬碟6.分區

這是目前配置,帶有Intel 核顯加nvidia的電腦 顯示卡驅動會導緻無法引導的問題

制作啟動U盤不建議使用ultraOS因為  linux鏡像檔案名很長,制作出來的卷标也很長,而預設從U盤引導的時候,grub是根據卷标來尋找儲存裝置的,是以往往不比對,、

問題見:U盤安裝CentOS時停在Reached target Basic System的解決方案 - Ytingone - CSDN部落格

https://blog.csdn.net/ytingone/article/details/53744953  而且此軟體的“寫入硬碟鏡像”功能是通用的,沒針對特定系統進行優化過

最後我采用了有文章下面推薦的這個工具,

雙系統雙硬碟安裝win10 64+centOS7 1908(SSD+HDD 2T)記錄2.開始制作LINUX 啟動U盤  3.調整BIOS BOOT啟動順序4.grub編輯啟動配置,屏蔽顯示卡5.進入系統,選擇安裝硬碟6.分區

可以對不同系統有優化,成功燒錄U盤

3.調整BIOS BOOT啟動順序

U盤放到第一位,然後重新開機,這個不贅述

4.grub編輯啟動配置,屏蔽顯示卡

centos下直接加: nomodeset

5.進入系統,選擇安裝硬碟

6.分區

參考:

centos磁盤安裝與磁盤分區方案詳解 - PacosonSWJTU的部落格 - CSDN部落格

https://blog.csdn.net/pacosonswjtu/article/details/79535141

自己的方案:

/boot    1G   

/          50G   

swap   16G     

/home   全部剩下的

原文連結:https://blog.csdn.net/z15732621736/article/details/49046367

https://blog.csdn.net/hbcbgcx/article/details/8935355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