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一.物質常見的分類情況

1.物質的分類方法

(1)樹狀分類:主次分明,包含關系明确,系統性強

(2)交叉分類:角度多樣,思維發散靈活,關鍵是分類角度要科學實用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注意事項

“把握概念的标準”

(1)混合物與純淨物——是否由同種物質組成。

(2)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和兩性氧化物——是否能與酸或堿反應且隻生成鹽和水。

(3)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态下能否導電的化合物。

(4)溶液、膠體和濁液——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大小。

“常見的誤區”

(1)誤認為由相同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純淨物。

若某物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混合而成則為混合物,如O2、O3組成的混合氣體就是混合物。

(2)誤認為溶液呈酸性的物質一定是酸,溶液呈堿性的物質一定是堿。

NaHSO4、CuSO4、NH4Cl溶液呈酸性,Na2CO3、NaHCO3溶液呈堿性,但這些物質均屬于鹽。

(3)誤認為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分别與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相對應。

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但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屬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4)誤認為酸分子中含有幾個氫原子,酸就是幾元酸。

幾元酸是由一個酸分子最多能電離産生的H+數目決定的,最多能電離産生幾個H+,該酸就是幾元酸,如次磷酸(H3PO2)、醋酸(CH3COOH)都是一進制酸。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4.重要的混合物——膠體

(1)膠體差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大小(1~

100 nm);膠體的特性是丁達爾效應;利用丁達爾效應可以區分膠體和溶液。

(2)膠體不帶有電荷,但常見膠體粒子常帶有電荷。

(3)Fe(OH)3膠體粒子為Fe(OH)3的集合體,是以 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膠體粒子少于1 mol。

(4)PM2.5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不是氣溶膠。這是因為2.5微米大于100 nm,當細小顆粒物直徑介于1~100 nm時,在空氣中形成的分散系才可稱之為氣溶膠。

(5)常見淨水劑:Fe(OH)3膠體、明礬。淨水原理:Fe(OH)3膠體的膠粒及明礬溶于水形成的 Al(OH)3 膠體的膠粒都具有吸附性,能使水中的懸浮顆粒物沉降。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二.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1.化學變化、實體變化

(1)從宏觀上看,有無新物質生成。從微觀上看分子是否變化,在整個過程中原子核沒有發生改變。一種原子變為另一種原子涉及原子核的變化,不屬于化學變化。

(2)從本質上看,化學變化過程中有舊化學鍵的斷裂,同時又有新化學鍵的形成,但有化學鍵斷裂的變化未必就是化學變化,如NaCl晶體熔化、SiO2晶體的熔化,分别破壞了離子鍵、共價鍵,但屬于實體變化。

(3)從能量上看,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随能量變化,而有能量變化的過程卻不一定是化學變化。

(4)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伴有實體變化,但實體變化過程中未必有化學變化,觀察到一定的實驗現象并不一定是發生化學變化造成的。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
專題一 物質的分類、性質及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