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薛娟:鄉村殘疾姑娘到奧運會冠軍的人生之路

薛娟:鄉村殘疾姑娘到奧運會冠軍的人生之路

一隻手操縱輪椅,在方寸間實作精準的瞬移,另一隻手握住球拍,扣、削、挑、吊,将對手牢牢壓制。蟬聯兩屆殘奧會女子TT3級單打、團體冠軍的薛娟,以她自己的方式展示着于逆境中登頂的勇氣與能量。

看起來體型勻稱的薛娟,卻經常遇到衣服穿不進去的問題,因為她的手臂超乎常人的粗壯。“手臂的力量至關重要,是以我們每天都是大強度的訓練,日常練習動作時用的不是比賽拍,而是專門定制的鐵球拍,練力量的時候啞鈴也會拼命往上加,一天下來,‘酸痛’兩個字已經無法形容,手臂已經不是自己的了,特别疼,特别麻,睡覺的時候都不知道往哪裡放。”

對薛娟這個殘疾級别的運動員來說,坐在輪椅上比賽,無論是身體的移動還是發球打球,都主要依靠雙臂,比如最基礎的問題——移動。“剛開始的時候,坐在輪椅上就不會打球,因為注意力全在打球的那隻手上,操作輪椅的手就忘記動了。經過一年多的訓練才慢慢适應。”

薛娟:鄉村殘疾姑娘到奧運會冠軍的人生之路

V領毛衣 ICICLE

“慢慢适應”就是長期、大運動量的重複訓練,因為要強行建立通過手的動作來實作身體移動的意識。“撲空、摔倒、側翻,這都是常有的事,有時候要去夠一個角度特别小的球,輪椅拼命往前,最後整個身體就摔在球台上。”

而不管摔得有多疼,也不管未來有多麼不确定,薛娟從沒想過放棄。“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是她始終牢記的話,憑借自己鋼鐵般的堅強意志,她走通了一條從鄉村殘疾姑娘到奧運會冠軍的人生之路。

薛娟:鄉村殘疾姑娘到奧運會冠軍的人生之路

薛娟未滿1歲時,因為小兒麻痹症而落下了終生殘疾,國中畢業後就業困難,她隻能靠手工編織為業,直到17歲那年,機緣巧合,她獲得了參加殘障人士運動員選撥的資格,由于手臂長手掌大,先天條件比較有優勢,順利通過測試,被列入備選名單。

很難想象一名殘奧會冠軍直到18歲才真正開始接觸她所從事的項目,并且中間又曆經波折,在無數次命運的轉折點上,隻要薛娟稍有動搖,她都将與夢想失之交臂。

薛娟:鄉村殘疾姑娘到奧運會冠軍的人生之路

競技運動的殘酷,對所有參與它的人都是平等的,概莫能外,并不會因為誰身有殘疾就格外關照。

2007年,趕在農曆大年三十,薛娟坐火車到達北京,開始了她為期三個月的訓練。“這是一個試用期,如果通不過考驗就直接被淘汰。”

當時對乒乓球毫無基礎的薛娟用了八個字來描述自己這段時間的訓練:吃苦耐勞,笨鳥先飛。訓練條件有限,标準訓練球桌隻有兩張,練習需要排隊,而像薛娟這樣的新隊員隻能往後排,是以深夜練球就成為常态,一兩點鐘結束後實在困得不行,在球館裡就地一躺,醒來以後接着看老隊員們訓練,默默學習。

勤奮刻苦的薛娟所做的一切都被教練看在眼裡。三個月結束後,她被留了下來,踏上了自己的乒乓之路,在日複一日的訓練中飛速前進。

薛娟:鄉村殘疾姑娘到奧運會冠軍的人生之路

金屬耳環 Le Mandorle

圓領上衣 私物

但考驗再次出現。2010年,薛娟所在的隊伍因為成績不佳而被解散,隊員們被閑置,訓練中斷,這條乒乓球之路似乎走到了盡頭。“我不甘心,從開始打球我就有一個很大的夢想,就是像師哥師姐那樣登上奧運會的最高領獎台。”

那時候,前途未蔔的她對自己說:“你要争一口氣,你不能放棄,你不要給自己留遺憾。”薛娟住在租借來的房子裡,擺地攤賣小飾品,賺來的錢除了基本的生活費,主要開支就是訓練。“去俱樂部自費訓練,不能也不想停下來。”

薛娟:鄉村殘疾姑娘到奧運會冠軍的人生之路

從春節過後隊伍解散,到秋季隊伍重組,薛娟也說不清楚在這大半年中,她究竟是以怎樣的心态堅持下來的,但回頭看這一切,她感謝當時的自己咬牙挺住了。“現在回想當時這段時光,雖然讓人覺得很低落,但對于整個運動生涯來講也未嘗不是件好事,是人生的另一種體驗。”

一年多後,薛娟憑借全國錦标賽單打第二名的成績入選了國家隊,接到通知,她的第一個念頭是:“太好了,這下終于可以打更多的比賽了。”很快,薛娟大放光芒。亞錦賽、亞運會、世錦賽,單打亞軍、團體冠軍,肉眼可見的提升讓她獲得了參加裡約殘奧會的寶貴機會。

薛娟:鄉村殘疾姑娘到奧運會冠軍的人生之路

TT3級女子單打冠軍、團體冠軍,在懵懂間,薛娟已經站上了冠軍領獎台:“站在那裡的時候我自己還不太敢相信,懵了。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既沒有壓力也沒有啥信心,就按照自己的訓練水準打,結果一直走到了最後。”

薛娟:鄉村殘疾姑娘到奧運會冠軍的人生之路

2021年,東京殘奧會,TT3女子乒乓球單打決賽場。

11-2、11-6、11-9,3:0,薛娟以毋庸置疑的實力直下三局,蟬聯該項目的奧運冠軍,并與隊友攜手,再次摘下團體金牌。“在裡約拿冠軍,算是一種幸運,因為對自己的實力不那麼肯定,而在東京奧運會上,我更有自信。”

薛娟:鄉村殘疾姑娘到奧運會冠軍的人生之路

薛娟在東京殘奧會取得雙冠

從能力到心态,從裡約到東京,五年過去了,薛娟更加成熟了。“保持競技狀态也好,再創輝煌也好,一切都要靠堅持。我對自己的要求是走下領獎台,一切都得從零開始。”

薛娟:鄉村殘疾姑娘到奧運會冠軍的人生之路

薛娟(前排左一)擔任北京冬殘奧會護旗手

而薛娟的人生也在她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新計劃。2017年,薛娟走入了婚姻的殿堂;2018年,進入北京體育大學,攻讀運動訓練專業。隻有國中畢業文憑的她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當時有這樣一個想法,運動員不能像别人說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我想盡自己的努力把所有能做的事情都做好。”

薛娟:鄉村殘疾姑娘到奧運會冠軍的人生之路

薛娟的北京體育大學畢業證

2023年春節前,薛娟如願地更新做了媽媽,在懷孕七八個月的時候,她挺着大肚子給寶寶編織了小帽子、小鞋子。對孩子的未來她也有許多的遐想,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發展着。“殘障人士确實容易自卑,就算我現在拿了奧運冠軍,在某些方面我還是不能克服這種自卑,但如果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堅持、去努力,擁有自己的所長,你會從中收獲到更好的自己。”

BAZAAR:在你看來,什麼樣的行為是“勇敢”的?

薛娟:在國家隊那麼多年,我從來沒有一次因為傷病而請假過,我經常說自己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吃苦,确定目标,就無論如何也要堅持走下去,不怕人、不怕事,克服所有的困難,我覺得這就是最大的勇敢。

BAZAAR:剛入行時,曾經遭受過對你性别、專業能力等方面的質疑嗎?這種質疑是否困擾過你?當時是如何面對的?

薛娟:當然。我是那一批最後入隊的,而且是零基礎,練球都要等其他隊員的訓練完成之後才能輪到球桌,面對這種情況,我覺得自己能做的就是好好練,練出讓别人能相信你的好成績來。

BAZAAR:到今天,你已經成為了這個領域的佼佼者;面對一個剛入行、遭受了性别歧視或能力質疑的新手,就像當初的你一樣,你會對她說什麼?

薛娟:我經常參加一些面向殘障人士展開的公益活動,從自卑、抗拒中走出來,這些都是我們這個群體常見的現象,我會用自己的經曆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培養一些特長,都會從中獲益。

BAZAAR:回想這些年的職業生涯或經曆,最艱難的一道關卡是在什麼時候?當時是如何擺脫困境、渡過難關的?

薛娟:最難的就是2010年隊伍解散那段時間,不知道未來在哪裡,但又不甘心放棄,當時就是告訴自己要堅持,盡量壓縮生活開支,擺地攤掙錢,自費去俱樂部訓練,我覺得那段時間對我的磨練是最難忘也是最有用的。

你有多久沒有“勇敢”過了?

面對困境與質疑,變革與動蕩,“勇敢”總是我們最值得托付的底牌。它可以為任何牌加持——熱愛、智慧、勤奮、堅韌……與“勇敢”組合,總能在五花八門的局面中打出“王炸”!

又逢3月,我們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女性,追溯那些為女性争取更多話語權,為了“被聽見”“被看到”而勇敢向前的故事——她們用電影創作傳遞女性的真實思考,用精彩的演奏與哲思打破古典音樂舞台的“男性主宰”定律,用設計語言重新思考女性身體與世界的關系,用賽場上的奮力拼搏傳遞與男性平等的奧林匹克精神……

以無畏成就自我,以行動傳遞聲音。她們的存在,就是意義本身。“節日”縱然珍貴,但她們勇敢創造的每一天,更值得紀念。

這個春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值得期待,也更需要汲取力量。“勇敢”是 2023年芭莎智美女性想要傳遞的力量。

3月16日,《時尚芭莎》聯合阿維塔将在上海主辦一場線下論壇活動,與7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勇敢”智美女性攜手,走進她們的生命故事褶皺,去看見和聆聽彼此的成長,見證她們為了女性“被聽見”“被看到”而悅己向前的故事,将勇敢的信念化作春日之火,喚醒女性獨立的新聲。

編輯/文冀

攝影/張弘凱(K FRAME)

采訪、文/安瀾

化妝、發型/李偉亞

造型/Ginger

排版/YUER

部分圖檔來自薛娟微網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