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安全無小事,一絲一毫都馬虎不得。
這兩天看到一則觸目驚心的新聞:
深圳一名13歲男孩,出于好奇往尿道裡塞進186顆磁力球!
第二天出血尿不出來才告訴家長。
一開始,孩子還不敢說出實情,說自己為了把體内的磁力球吸出來,就塞了十幾顆珠子進去。
結果拍完片一看,醫生都吓一大跳,孩子的膀胱裡密密麻麻地全是磁力球。
這些磁力球全都粘在一起,根本排不出去,醫生隻能通過微創手術,将磁力球一顆一顆夾出來。
醫生表示,還好取出及時。
不然很可能引起腸穿孔,甚至還會造成腎積水,損害腎髒。
磁力珠,又叫“巴克球”,每一顆的直徑僅有5毫米,因為互相之間磁力超強,可随意變換各種造型,看起來很炫酷。
這種球很容易在體内吸附到一起,進而導緻胃腸道穿孔或者阻塞。不盡快取出來,還可能引起血液中毒,甚至是死亡的危險。
無獨有偶,一名來自西安的11歲男孩,同樣在膀胱塞入19粒磁珠,一年後取出。
由于珠子帶有磁性,醫生隻能通過手術切開小口将珠子取出。19粒磁珠取出時,連在一起有10公分左右。
不光是磁力珠,孩子往體内塞過的異物,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
01
隻有你想不到,沒有ta塞不了
好奇心爆棚的寶寶們把異物塞入自己的下體的案例,真的太太太多了!
浙江台州一位14歲的男孩在家人的陪伴下,滿臉驚恐、聲音顫抖的求醫生救救他。他竟然把活蹦亂跳的小龍蝦,塞進了自己的肛門。
他為什麼這麼做?答案更是令人哭笑不得:
男孩在觀看一檔荒野求生的節目時,看到節目裡的主角為了在荒島上擷取淡水,把海魚的内髒取出來後塞進自己的肛門,以此來吸收海魚内髒中的淡水,最終失去水分的海魚的内髒變成了内髒幹。
這激起了男孩舉一反三、以身試險的冒險精神,又恰逢家裡剛買了小龍蝦,于是大半夜的不睡覺,把一個活龍蝦從肛門塞進去了。
在被活蝦折磨了7個小時後,醫生終于通過腸鏡手術,把小龍蝦取了出來。尖利的蝦螯,已把男孩的直腸内壁,蟄出一道道血絲。
杭州一位11歲的男孩也同樣熊的可以,膽大包天地把一枚縫衣針放進了自己的尿道。不用問就能想象,一個針在體内多疼、多難受!
男孩調皮,什麼都敢幹。
可在這件事上,相對文靜的女孩子也未能幸免,而且往往傷的更深。
浙大兒院青少年婦科的沈醫生接診了一位6歲的小女孩,這個孩子幾天前開始肚子痛,而且下體有血性分泌物,走路也有點不對勁。
醫生一檢查,竟然發現小姑娘下身有異物。
這是遭到性侵了?不是!
而是孩子在玩的時候自己将紐扣電池塞了進去。
電池已經腐爛,女孩陰道裡面被大片燒焦,因為已經過去了三四天,有一些已經變成了疤痕。
别說女孩的父母了,任何一位家長了看了都會覺得揪心。你說好好的,你幹嘛把一個電池塞進身體裡?
可即便孩子不塞,有些東西也會進入到女孩的下體裡。
一個兩歲的鄂州女孩婷婷,農忙時被奶奶帶着在谷堆裡玩。一天,媽媽發現女兒身上有股臭味,脫掉褲子一看,被吓住了:陰道裡有大量膿血性分泌物。
醫生一檢查發現,一顆未脫皮的谷粒竟然在陰道“紮根發芽”了,是以導緻了出血。因為紮根較深,醫生不得不通過手術才将它取出。
這類奇葩的病例,真的不勝枚舉。
02
孩子為什麼會把異物塞進身體?
孩子喜歡往自己的身體裡塞東西,不是怪癖,更不是“變态”。
首先,好奇心大于安全意識。
大部分孩子在6個月以後就進入探索期了,他們對外界的一切都充滿好奇,想要通過聽、看、觸等方式,與世界建立連結。
0-6歲的孩子會經曆一段「洞洞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身體上的洞洞有着強烈的好奇心。
2歲後,孩子會對身體的好奇心達到峰值,除了喜歡觸摸自己身體的每個部位,還會産生把物體放進身體裡會發生什麼的好奇心。
這個時候,即使父母告訴過孩子,也擋不住孩子想要嘗試的心,趁着父母一個不注意,異物就被塞進五官,甚至生殖器裡。
湖南婁底某區人民醫院公号就曾釋出一則案例,3歲的小女孩出于好奇心,居然将長約8厘米、寬約0.5厘米的畫筆塞進了肛門内。
小女孩并沒有告訴家人,自己也沒有辦法取出來,直到肛門疼痛難忍才哭鬧起來,父母反複詢問後立即帶她去醫院就診,在靜脈全麻下,花費了30分鐘,才将異物完整順利取出。
五官和生殖器是身體與外界聯系的通道,孩子由于好奇這些通道的作用,才會不顧安全原則,而把自己的身體置于危險之中。
其次,為了獲得性快感。
如果說小寶寶塞東西是為了好奇,那麼對于已經懂事的青少年來說,都是為了獲得“性快感”。
13歲的小傑把這麼多的磁力珠一顆接着一顆放進尿道裡,他不會不知道危險性,他還堅持這麼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醫生提到的“模糊的性快感”。
這種情況并不少見,知乎上有人提問,說13歲的妹妹經常用電腦浏覽黃色漫畫,廁所垃圾桶裡還有碎掉的沾滿血的大塊橡皮,上面疑似異常的白帶。
提問者不知道應該怎麼對妹妹說出口,又擔心對妹妹的身體有損害,這種明知有危險卻依然這麼幹的孩子,大都是快要青春期的性意識萌動的孩子。
随着孩子身體的逐漸發育,産生性快感是正常現象,但是通過塞異物的方式滿足自己,就是不正常的行為了。
03
如何避免孩子把異物塞進身體?
作為一個男孩的媽媽,我真的是感同身受,養一個孩子就意味着父母要操一輩子的心,絲毫懈怠不得。
記得我家小外甥大概3、4歲的時候,有一回正在玩樂高的大顆粒積木,我看他玩得專注,就去廚房給他準備輔食。
誰料1分鐘不到,他突然哇哇大哭起來,我吓得立馬飛奔到他身邊,問他怎麼了?
孩子一邊哭一邊指着一塊小木塊說:“咬不動!” 我的天啊!得虧是大顆粒的積木,真的會一口吞下去,居然還怪積木咬不動!
連這種大顆粒積木孩子還是想放到嘴裡嘗嘗,可想而知那些讓父母防不勝防的小玩意呢!
很多父母想不通的事情,卻真實地發生了,父母到底應該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把異物塞進身體呢?
第一、父母的看護要到位和全面
對于年齡小的寶寶來說,家長的看護才是最重要的。
盡量不穿開裆褲,除了穿好紙尿褲和褲子之外,3周歲以下的孩子身邊,必須要做到随時有大人在,才能在孩子行動的時候,第一時間制止。
對于3周歲以上的孩子,父母要確定孩子身邊沒有小玩具、小零件等可能塞得進身體的東西。
挑選玩具、衣物時,也要盡量挑選樣式簡單、裝飾物少的東西,從源頭上管控危險物。
而且孩子在玩耍的時候,父母要多觀察孩子的動靜,一旦發現孩子一動不動或者出現不正常的哭鬧情況,就要趕緊詢問孩子在幹什麼,做好預防工作。
第二、做好孩子的身體教育
好奇心重要還是身體重要?性快感重要還是身體重要?父母關注的是孩子的安全,但是很多孩子做不到,就是因為父母的安全教育還不夠深入孩子的内心。
對于6周歲以下的孩子,不知道怎麼講解的,可以通過繪本,教給孩子懂得保護好身體的重要性。
例如:
《不能亂塞的豆子》、《小雞雞的故事》和《我們的身體》《我們身體裡的“洞” 》等等。
對于6周歲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給孩子看相關案例的視訊,更直覺地告訴孩子異物進入身體的危害性,讓孩子懾于疼痛而不敢做此類行為。
不要時不時地唠叨,而是要定期給孩子科普相關保護身體的知識,才能確定孩子聽得進而且做得到。
養孩子就是要求父母細心再細心,不僅要防患于未然,更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動态,才能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健康長大。
丨内容來源:爸媽視界,由嶽陽麥芒轉載釋出
責任編輯丨娜娜
初審主編丨圈圈
複審總編丨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