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次中印戰争:一人滅一國

公元631年,玄奘法師到達中天竺國,受到戒日王的熱情接待,此後便與唐朝開始遣使友好往來。

公元643年,唐太宗命王玄策出使天竺。王玄策,洛陽人,生卒年不詳。他是唐朝傑出的外交家和軍事家,曾四次成功出使天竺。

第一次中印戰争:一人滅一國

公元647年,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率30人再次出使天竺。使團到達印度後,正趕上戒日王在恒河洗浴意外溺斃,國事動蕩。大臣阿羅那順篡位,并發兵劫掠了唐朝使團。使團中多人被殺,幸存者也都被俘虜,其中包括王玄策和蔣師仁。

後來王玄策和蔣師仁設法越獄逃脫,二人沒有直接逃回長安告急,而逃到唐朝的藩屬國尼婆羅(尼泊爾)求救。當時尼婆羅的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都嫁給了吐蕃的松贊幹布。

經過王玄策的遊說,尼婆羅借給了他7千騎兵。王玄策又從吐蕃王松贊幹布那裡借到1500精兵。還有一個章求拔國也派出了千餘名士兵。章求拔國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西南,與尼泊爾挨着,是一個小邦國。

第一次中印戰争:一人滅一國

王玄策率領着這支聯合軍團直撲中天竺國。兩軍接陣,連戰三日,王玄策大破天竺軍,他先是用火牛陣一舉擊潰天竺六萬象軍,接着又連克數城,斬首三千餘級,天竺軍赴水溺死者萬餘人。

阿羅那順棄城敗走,王玄策收編餘衆,乘勝追擊,又擊潰東天竺國的援軍。後來終于擒獲了阿羅那順,還俘獲了中天竺國男男女女上萬人,另有數千俘虜被殺。整個印度地區聞風喪膽,580餘座城邑趕緊示好。

第一次中印戰争:一人滅一國

公元648年王玄策将阿羅那順等人押解到長安,深獲唐太宗的嘉獎,封賞朝散大夫之職。

王玄策越獄逃脫後,以一己之力,舌綻蓮花,說動三國助軍,不用唐朝發一兵一卒就打敗了偌大的中天竺國,成就了後世所言“一人滅一國”的千古神話,其煌煌功績足以彪炳史冊。

第一次中印戰争:一人滅一國

後來王玄策還有兩次出使天竺,保障了中印邊界數百年的安甯。由于遠隔萬裡,交通困難,到長安的單程旅途即超過半年,難以“長臂管轄”,唐王朝并沒有把王玄策打下的印度納入版圖,隻是讓其臣服而已。

王玄策從印度引進來的東西也很多,諸如佛經、佛像圖樣等。這其中最為珍貴的是他請回囯供養的佛頂骨舍利。佛頂骨舍利的傳入,加上早期佛指舍利和佛牙舍利,讓長安彙聚了世界三大舍利。這些佛教聖物,使長安成為東方佛都。

王玄策還把一個自稱200歲的天竺方士獻給唐太宗。天竺方士吹噓他精于煉丹之術,忽悠說他煉的仙丹可以長生不老。唐太宗對他十分迷信,天天服用“仙丹”。

第一次中印戰争:一人滅一國

唐太宗原本身體健康,春秋鼎盛,但連續吃了一年“仙丹”,身體健康急劇惡化,51歲就駕崩了,估計是汞中毒。

唐高宗李治繼位後追究責任,怪罪王玄策獻了那個天竺方士,雖然沒把他抓進監牢關押,不過從此不再受到重用,把他給閑置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