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長群變“捉奸群”,沒看見孩子,瓜吃飽了,嗝~

剛進家長群時我曾以為,每天聽老師要求監督孩子完成作業,是最大的麻煩,時間久了發現并不是這樣。

那些家長群裡的奇葩家長才最是磨人!

什麼馬屁精、“收到”怪、炫富狂魔……這些我都忍了,那些撩家長、撩女老師,甚至發各種黃色資訊的,到底是什麼極品?

家長群變“捉奸群”,沒看見孩子,瓜吃飽了,嗝~

(圖檔來源:網絡)

作為一個中年人,每天忙完工作忙孩子,還要面對家長群這個爛攤子,真的心力交瘁。

我一度也想“剛一回”,直接退了算了!但是退了家長群之後,孩子學校有啥通知不知道、老師布置了啥作業不知道……

特别耽誤工夫,也特别耽誤事兒。

“想退又不敢退”是許多人的心聲,因為家長群裡實在是亂象太多,“戲精”太多!

1

家長群群像

“世紀佳緣”交友偷情群

家長群變成交友群,異性家長在群裡“結緣”,教育孩子反而變成了幌子!

有撩女老師的;

長春某家長出軌女教師,被親生女兒發覺并舉報,飯店開房當場被抓。

家長群變“捉奸群”,沒看見孩子,瓜吃飽了,嗝~

(圖檔來源:網絡)

還有家長之間一拍即合,雙雙出軌的。

一位幼稚園的男家長,被妻子戴綠帽,而出軌對象是幼稚園家長群中的一位男家長,一怒之下,把老婆和奸夫的不雅照發到了群裡。

家長群變“捉奸群”,沒看見孩子,瓜吃飽了,嗝~

(圖檔來源:網絡)

某全職媽媽自述,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内心寂寞,通過班級群聊加上了同班級家長,雙方假借詢問孩子們學習情況為由,走向精神出軌。

家長群變“捉奸群”,沒看見孩子,瓜吃飽了,嗝~

(圖檔來源:網絡)

牢騷群

某乎上一網友分享了一位愛發牢騷的老師。

她經常在家長群裡發洩自己的情緒,有時大晚上8、9點來上一句:忙到現在,飯都沒吃。

然後群裡家長就都會回:老師真是辛苦啦!

有時會在白天工作時間突然在群裡發:今天又有很多學生氣她,上課不尊重她等,她非常難過,非常辛苦這樣的話。

家長群變“捉奸群”,沒看見孩子,瓜吃飽了,嗝~

(圖檔來源:zhihu)

家長隻能卑微地替小孩道歉:太對不起老師啦!您消消氣……☕☕☕

多重分身群

一個群就有的受了,神奇的是有的學校喜歡安排好幾個群。

分别命名為“小二班爸爸群”、“小二班媽媽群”、“小二班資料群”、“小二班作業通知群”“小二班家委會專門群”等等等。

更令人火大的是,有人建了微信群,有人建了qq群,還有人建了釘釘群,煩不勝煩。

皇子皇女群

有老師發帖表示,有位家長對孩子過度關心,經常在群裡提出無理要求。

家長群變“捉奸群”,沒看見孩子,瓜吃飽了,嗝~

(圖檔來源:zhihu)

對老師提出大量無理的要求,還預設立場,把老師看得好像是毒害孩子的老巫婆一樣,有時間就想找老師的責任。

家長擔心孩子可以,但沒必要這麼過度關心。

義務勞動群

一場疫情下來,因為居家學習的緣故,有些家長群已經淪為“家長們的作業群”。

監督孩子做作業,拍攝孩子的朗讀、背誦情況,假期每天“打卡”回報,甚至被要求做一些監考、打掃衛生的工作……

家長群變“捉奸群”,沒看見孩子,瓜吃飽了,嗝~

(圖檔來源:見水印)

聖旨群

老師一發消息,哪怕特意囑咐了不需要回複“收到”,還是有一群家長像傳旨太監一樣傳“收到”。

家長群變“捉奸群”,沒看見孩子,瓜吃飽了,嗝~

(圖檔來源:網絡)

有時老師給家長發孩子們的在校表現,更是好幾個“溜須拍馬”緊随其後。

年輕時我也會很看不起這樣的家長,但現在自己有了孩子,無奈之餘倒覺得有些心酸。

其實這些家長未必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有些谄媚,未必不知道這樣容易被他人反感、甚至笑話。

可是為了老師能對自己孩子印象深點、多關注點,自己不要面子也得“舔”着老師。

2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江蘇一位家長在自己釋出的短視訊中大呼: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家長群變“捉奸群”,沒看見孩子,瓜吃飽了,嗝~

(圖檔來源:網絡)

這個視訊引起萬千家長的共鳴,讓大家直呼“網際網路嘴替”。

家長群雖然是為了家校合作、照顧孩子而設立的,但是大部分群早已變味兒,給家長帶來無限的壓力,大量的備援資訊。

真正參與育兒的時間反而越來越少。

這樣的群還留着幹嘛,不如退了一身輕松!

家長群變“捉奸群”,沒看見孩子,瓜吃飽了,嗝~

(圖檔來源:愛兒康原創)

但是仔細斟酌之後,聞柳還是鄭重地跟大家建議:

家長群,真的别輕易退出!

記得學生時代,我一個同學突然暈倒,當時不讓帶手機,更沒有電話手表,聯系了120,卻半天聯系不到家長。

因為當時的任課老師是體育老師,班主任又聯系不上,誰也沒有家長的電話,老師隻能去班級群@家長,才算溝通上了。

(圖檔來源:網絡)

孩子在學校,不知道會有什麼突發狀況,家長不在身邊,多一個聯系方式,就多一份安心啊。

對于還在上幼稚園、國小的更是不能貿然退群。

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和成長,我們唯有從家長群中才能得知。

退出家長群,等于退出了孩子的一部分校園生活。

3

建立有效群規

家長群的存在本身是好事,讓家長煩惱、老師頭疼的,是混亂無序的群内環境。

如何還手機清淨呢?其實很多學校都給出了讓人滿意的答案。

廣州一所中學的黃伊老師,和年級其他班主任老師一起,商議出一份群規,這份群規明确要求:

群内不得發任何與班級和孩子無關的資訊,如廣告、投票、紅包等。

班主任發送消息後,如無特殊注明收到回複,則不必回複。

遼甯大連一所幼稚園專門為微信家長群立了9條規矩:

家長群變“捉奸群”,沒看見孩子,瓜吃飽了,嗝~

(圖檔來源:網絡)

其中特别說明了,切忌在微信群中出現奉承拍馬的行為,不僅會引起他人的不适,也會讓老師覺得比較尴尬。

家長群變“捉奸群”,沒看見孩子,瓜吃飽了,嗝~

嘚吧嘚

家長群的缺點雖然有一籮筐,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目前仍然是家校互動的優秀平台。

老師有事可以迅速通知家長,而家長哪怕遠在校外,也能看到孩子的校園生活,有好的建議也可以及時發表。

想要挽救一個家長群,或許需要的,僅僅是一個良好的管理規範。

大家覺得呢?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這裡了,望大家多多「轉發」和「在看」今天的内容,愛你們喲~

制作團隊

文案 | 聞柳

插畫 | 枯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