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澳洲海鳥為何患上“塑膠病”?

作者:中國綠發會

文章來源:海洋與濕地公衆号

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VhS85XMf3W0hCjM6snA98Q

“塑膠病”是一種纖維化疾病,不是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而是由小塊塑膠引起的,這些塑膠會使消化道發炎。随着時間的推移,持續的發炎會導緻組織變得傷痕累累和變形,并對生長、消化和生存産生連鎖影響。這些情況是由于身體某個部位反複發炎并阻礙傷口正常愈合時留下的疤痕過多造成的。一般來說,損傷後會形成暫時的疤痕組織,有助于加強修複。但當發炎一次又一次發生時,會形成過多的疤痕組織,這會降低組織的柔韌性,并導緻其結構發生變化,即纖維化。

澳洲海鳥為何患上“塑膠病”?

(圖源: DOI: 10.1016/j.jhazmat.2023.131090)

近日,一項由澳洲自然曆史博物館上司的關于海鳥“塑膠病”的研究結果發表于《危險材料雜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3)。研究人員在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的豪勳爵島( Lord Howe Island)上發現了“塑膠病”廣泛存在于海鳥種群,這是他們研究的一部分。該研究已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時間。該島距離澳洲海岸600公裡,但研究小組此前發現,這裡的淡足鹱(Ardenna carneipes)是世界上受塑膠污染最嚴重的鳥類,因為它們誤以為塑膠是食物。

重要研究結果:

  • 海鳥廣泛的疤痕組織形成與塑膠暴露于海鳥栖息地有關;
  • 塑膠病顯著改變了胃組織結構中的膠原蛋白含量;
  • 病理學是由塑膠直接引起的,而不是自然物品,如浮石;
  • 首次記錄了海鳥胃組織中與塑膠相關的纖維化;
  • 構成一種新的塑膠誘導的纖維化疾病“塑膠病”的證據。

随着生物群越來越暴露于塑膠污染,塑膠攝入的亞緻死——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僅限于受控實驗室環境中的模式物種,對于野生、自由生活的生物幾乎沒有可用的資料。

由于受到塑膠攝入的高度影響,研究人員在豪勳爵島研究了淡足鹱(Ardenna carneipes)攝入塑膠所造成的的影響。塑化引起的疤痕會影響前胃的實體結構。随着塑膠暴露的增加,組織逐漸變得更加腫脹,直到開始破裂。分泌消化化合物的管狀腺體可能是塑化病影響的最佳例子。當塑膠被消耗時,這些腺體會逐漸發育遲緩,直到它們最終在最高暴露水準下完全失去組織結構。失去這些腺體會導緻鳥類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寄生蟲,并影響它們吸收某些維生素的能力。疤痕也會導緻胃變硬,變得不靈活,進而降低消化食物的效率。研究人員在海鳥的脾髒和腎髒等器官中發現了這些顆粒,它們與發炎、纖維化和結構完全喪失有關。

對于幼鳥和雛鳥來說,這尤其有害,因為它們的胃無法容納同樣多的食物。一些研究發現,多達90%的幼鳥被母鳥投喂塑膠。在極端情況下,這會導緻小鳥餓死,因為它們的胃裡塞滿了無法消化的塑膠。塑膠病很可能也是影響塑膠如何影響幼毛生長的因素之一。研究發現,翅膀的長度與它們體内塑膠的數量有關,而塑膠片的數量與鳥的總重量有關。

澳洲海鳥為何患上“塑膠病”?

(圖源:淡足鹱是世界上塑膠污染最嚴重的物種之一。圖源:Imogen Warren/Shutterstock)

澳洲海鳥為何患上“塑膠病”?

(淡足鹱的胃中發現的塑膠。圖源:Dr Alex Bond)

随着塑膠排放量持續增長,塑膠污染在全球所有環境中日益普遍,所有生物接觸塑膠很可能是不可避免的。此外,攝入塑膠會産生深遠而嚴重的後果。研究記錄的疤痕組織形成是廣泛的,可能是慢性的,并導緻了組織結構和功能的潛在不可逆的變化。由于塑膠對野生動物和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是以,研究結果突出表明,迫切需要繼續加強我們對這種不同污染物的亞緻死影響的了解。

參考資料來源:

1. DOI: 10.1016/j.jhazmat.2023.131090

2.https://phys.org/news/2023-03-plasticosis-disease-plastic-affecting-seabirds.html

3.https://phys.org/news/2019-07-seabirds-cholesterol-plastic-ingestion.html

譯:Daisy 審:YJ 編:老夏

#澳洲##海鳥##塑膠##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