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料編碼---制造業企業資訊化的源頭

    在實施制造業企業ERP系統時,幾乎所有實施良好的企業,必定做好了兩項最重要的工作:

    1、基礎資料整理科學、完備;2、倉庫設定合理,資料準确率高。

    在基礎資料整理階段,在我看來,最最重要的就是物料編碼。

    為什麼需要針對物料進行科學合理的編碼?能給企業帶來哪些好處?怎樣編碼才能做到科學合理,并适應企業物料管理的需求呢?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我想基本上可以寫出一本厚厚的書了。在這裡我隻将自己的一些粗淺所學及在企業實施管理系統的一點微薄經驗大緻寫一些,希望能給原來沒有類似經驗的打算用勤哲EXCEL伺服器設計制造業行業管理系統的朋友一點參考。

    若幹年前,在一家民營企業實施ERP系統,老闆及許多高層都并不知道ERP究竟為何物,但他們參觀過一些同行,感覺不上個這樣的計算機管理系統,企業很難再上個台階,并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危機感。

    他們之是以有這樣的感觸,有很多原因,但既然我們讨論的是物料編碼,就說說物料編碼方面的原因。以訂單生産為主的該企業,在下料、采購、生産裝配等流程中,經常會出現物料不比對導緻返工;由于物料不比對還經常導緻采購與外協的物料不對路;由于不同部門對物料的稱謂不一緻,也經常造成物料在不同部門之間資訊傳遞錯誤。返工、重新采購、重新裝配等操作給企業的訂單成本增加了不少,由于錯用物料導緻交貨後的退貨更是給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一年下來,由于物料命名不規範給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非常之大。

    這家企業在上系統前的基礎資料整理階段,在物料編碼環節,就花費了數月的時間。他們像其他很多大型跨國企業一樣編制了《物料編碼規則》發放給所有相關部門。不說ERP系統給該企業帶來了多少效益,光物料編碼的科學、規範,就大大減少了過去因為在這個環節的疏漏造成的經濟損失與人力、物力的浪費。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在自己的企業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物料編碼規則呢?(以下隻供參考,畢竟不同的企業會有各自的物料屬性特點)

    在計算機中,我們可以了解物料編碼(Material code)是唯一辨別物料的代碼,可以用字元串或數字表示。不同的物料他們可能有同樣的名稱、同樣的規格,但由于顔色不同,那麼這些物料就需要用不同的物料編碼來區分。在ERP系統中,物料編碼作為BOM、MRP的基礎,是BOM建立精确,MRP運算無誤的重要保證。

    在企業成千上萬的物料中,如何進行唯一性的編碼,以最好的運用物料編碼給企業資訊化帶來最大效益,一直是每個ERP咨詢顧問及企業管理人員頭痛的問題。結合近些年的實際案例,企業在進行物料編碼時,經常采用以下方式:

     1、分類編碼

     分類編碼是大多數企業願意采用的方式。根據物料類别建立多級分類,每個級别的分類賦予編碼。尤其是采用計算機操作後,比如通過樹形結構,編碼人員隻要在分類下進行填寫,計算機系統會自動根據程式員設定的程式進行編碼。

     2、屬性編碼

     根據物料的不同屬性進行編碼。屬性可以是:長度、直徑、顔色、形狀等等,這些屬性編碼組合在一起成為某物料的編碼。

     3、過程編碼

     一個物料在産品生産的過程中,可能會改變成不同屬性,一些按流程生産的企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由此,一些企業就會根據物料在生産過程的不同階段,賦予物料不同的編碼。

     4、随機編碼

     計算機及軟體的主要目的還是給人偷懶的。在企業物料編碼的過程中,也有采用随機編碼的。建立物料名稱、規格型号及其他物料屬性後,軟體會自動給該物料生成一個唯一編碼。當然,為了確定物料的唯一性,程式員在資料庫表設計的時候會根據物料名稱、規格型号及其他物料屬性建立相應的限制機制,確定不會有2個以上完全相同的物料具有不同的物料編碼。

     無論采用上面哪種編碼方式。編制者一定要記住,最終的編碼是為軟體運作服務的。那麼,也正是基于此,在實際編碼的過程中,編碼人員需要考慮很多的其他細節,比如:

     1、使用人員能了解物料編碼的含義;

     2、友善在進行計算機操作的過程中物料的錄入;

     3、友善日後其他物料的添加;

     4、建立本廠物料與客戶或供應商、外協廠物料的對應;

     至于物料編碼的原則,我個人認為在遵循唯一性的前提下,以适合企業自身需求為準。沒必要刻意縮短物料編碼的長度、沒必要非要用數字辨別編碼等等。在軟體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就算采用前面提到的随機編碼,隻要軟體與資料庫設計人員配合得當,也未嘗不是個好的編碼方式。

     就寫這麼多吧。物料編碼說複雜了,還真很複雜,寫一本書也未必能描述清楚。文中提到的一些觀點和想法隻代表我個人的一些淺見,企業在進行物料編碼的過程中,請運用最适合本企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