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 資料通信:是在兩台裝置之間,通過諸如線纜的某種形式的傳輸媒體進行的資料交換
- 四個關鍵因素:傳遞性 準确性 及時性 抖動性
- 五個組成部分:封包 發送方 接收方 傳輸媒體 協定
- 資料流 a.單工, b.半雙工, c.全雙工
- 連接配接類型: 點到點連接配接與多點連接配接
- 拓撲結構:網狀 星型 總線 環狀 混合型
- 網絡分類(按照地理範圍分):區域網路(LAN) 廣域網(WAN) 城域網(MAN) 個人網(PAN)
- 協定:
- 是一組用來管理資料通信的一組規則,規定了通信的内容、通信方式和通信的時間
- 三要素:文法 語義 時序
- 标準
- 達成一緻的規則
- 分類:1. 事實上的标準(de facto),如TCP/IP 2. 法定的标準(de jure),如OSI/RM
Chapter 2
- 層次結構、層間接口、封裝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OSI參考模型的概念和各層功能
實體層:負責位從一跳(節點)到另一跳(節點)的傳遞
-
傳輸的是透明比特流 資料速率
位同步
線路配置
拓撲結構
傳輸方式
- a. 幀 b.實體位址 c.流量控制 d.差錯控制 e.通路控制
-
a. 分組,包 b.連接配接 c.位址 路由選擇 擁塞控制
傳輸層:負責一個封包從一個程序到另一個程序的傳遞
-
a.封包 b.程序與程序之間 c.端到端的可靠傳輸 d.服務通路點SAP/端口Port e.分段Segment群組裝 f.連接配接控制 g.流量控制 h.差錯控制?
會話層:負責對話控制和同步
-
a.對話控制 b.同步,同步點 c.Session經常在套接字中使用
表示層:負責翻譯、加密和壓縮資料
-
a.翻譯:語義與文法的轉換 b.加密 c.壓縮
應用層:負責向使用者提供服務
- a. 向使用者提供服務 b.虛拟終端 c.FTP d.E-MAIL e.Directory服務
-
- TCP/IP協定簇和各層的功能
- 被定義為四個層次: 主機到網絡層,網際網路層, 傳輸層和應用層
- 可以說 有五層: 實體層, 資料鍊路層, 網絡層, 傳輸層和應用層。
-
實體位址:MAC位址
12個十六進制的數字;每個位元組(2個十六進制數) 用冒号分開
如:07:01:02:01:2C:4B
- 邏輯位址:IP位址
Chapter 3
- 帶寬B = 最高頻率 - 最低頻率
- 每個電平位數 = log2(電平種類數)
- 比特率:傳輸位數 / 時間
- 位長 = 傳播速度 × 位持續時間
- 分貝dB = 10 log_10(位置2的功率 / 位置1的功率) = 20 log_10(位置2的電壓 / 位置1的電壓)
-
信噪比SNR = 平均信号功率 / 平均噪聲功率
SNR_dB = 10 log_10(SNR)
- 奈奎斯特比特率 = 2 × 帶寬 × log_2(L)
-
香農容量定理 : 通道容量 = 帶寬 × log_2 ( 1 + SNR)
SNR很大時,SNR+1 ≈SNR 簡化 C = B × SNR_dB / 3
- 吞吐量 :機關時間實際能傳輸的位數
-
延遲= 傳播時間 + 傳輸時間 + 排隊時間 + 處理延遲
傳播時間 = 距離 / 傳播速度
傳輸時間 = 封包長度 / 帶寬
排隊時間 不是固定因素
- 能充滿鍊路的位數 = 帶寬 ×延遲
Chapter 4
- 比率r = 資料元素 / 信号元素
- 信号速率 S= 波特率 = 調制速率 = 脈沖速率 = 發送的信号元素 / 時間
- 信号速率 = 情形因子c × 資料速率N ×(1/比率r)
- 最小帶寬B_min = c × N ×(1/r)
- 最大資料速率 N_max = (1/c) × B × r
線路編碼方案
- 單極性編碼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不歸零編碼(NRZ)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歸零編碼 (RZ)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雙相編碼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AMI 和僞三元編碼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多電平編碼
-
mBnL
L:
B 二進制
T 三元
Q 四元
脈沖碼調制
- 采樣速率 : 至少是信号所含最高頻率的2倍
- 比特率 = 采樣速率 × 每個樣本位數
- n_b = log_2(L)
- SNR_dB = 6.02n_b + 1.76
-
數字化模拟信号後的最小帶寬 B_min = n_b × B_analog
通道最大資料率 N_max = 2 × B × log_2(L)
最小所需帶寬 B_min = N / (2 × log_2(L) )
Chapter 5
- 波特率 = (1/r) × 比特率
-
調制類型
FSK : r = log_2(2) = 1
ASK: r = log_2(2) = 1
QPSK : r = log_2(4) = 2
64-QAM : r = log_2(64) = 6
有給定數字的用給定數字算
- 要求帶寬B = (1+d) × (1/r) × 比特率N
- 最大比特率 = B / (1 + d) × N
Chapter 7
- 有向媒體:在裝置之間提供通路的媒體,包括雙絞線、 同軸電纜和光纜。
- 雙絞線 UTP STP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同軸電纜 :傳輸更高頻率範圍的信号 信号衰減得很快,因而經常需要使用中繼器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光纜
臨界角 48.5°
包層 低密度【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傳播模式【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雙絞線 UTP STP
- 無向傳輸媒體:不使用實體導體傳輸電磁波
- 三大組:無線電波,微波,紅外波
- 無線電波:用于多點傳播通信,如收音機、電視以及尋呼系統。
- 微波:用于單點傳播通信,如行動電話、衛星網絡和無線區域網路。
- 紅外信号:在封閉區域用于短距離通信,使用視線傳播。
Chapter 8
- 電路交換
- 電路交換網絡由實體鍊路連接配接的一組交換機組成,每條鍊路被分成了n個通道。
- 在電路交換中,建立階段必須預留資源,以作為整個資料傳輸間的專用資源直到拆除階段。
- 實際通信三個階段:a. 連接配接建立 b. 資料傳輸 c. 連接配接拆除
- 延遲:交換機沒有等待時間,整個延遲時間是建立連接配接需要的時間,資料傳輸時間,拆除電路時間
- 傳統電話網實體層的交換采用電路交換的方法
- 資料包交換
- 在分組交換網中,不存在資源預留,資源按需配置設定
- 資料包的交換在網絡層
- 無連接配接:交換機不儲存有關連接配接狀态的資訊,不需要建立連接配接階段,也不需要拆除階段
- 資料報網中的交換機使用基于目的位址的路由表
- 資料報網分組的頭部中的目的位址在分組傳送期間保持不變。
- 資料報網的效率比電路交換網高,存在很少時間延遲
- 總延遲時間 = 傳輸時間+傳播延遲+等待時間
- 網際網路在網絡層用資料報方法對分組進行交換
- 虛電路交換
- 特征:a. 在資料傳輸階段,有建立階段與拆除階段 b. 按需在建立階段期間配置設定資源
- 通常在資料鍊路層實作,将來可能會變化
- 編址:a. 全局 b. 本地(虛電路辨別符)
- 效率:在虛電路交換中,屬于相同源端和目的端的所有分組都按同一路徑傳送;但如果資源按需配置設定,分組達到目的端可能有不同延遲。
- 在交換廣域網中,資料鍊路層通常采用虛電路技術實作。
Chapter 9
- 信令:帶内信令,帶外信令
- 資料傳輸和信令任務在現代電話網中是分開的:一個網絡用來執行資料傳輸,另一個用來執行信令任務
- 調制與解調
- 調制器:從二進制資料生成帶通模拟信号
- 解調器:将調制信号中恢複為二進制資料
- ADSL數據機
- 專門針對住宅使用者而設計的非對稱通信技術,它不适合于商業應用
- 使用現有的本地回路。
-
Q 如何達到傳統的數據機不能實作的資料速率?
A 雙絞線本地回路能夠處理的帶寬實際上高達1.1MHz,但是電話公司安裝在本地交換局的濾波器将帶寬限制到4kHz,這樣做允許對大量語音通道進行多路複用,然而,如果将濾波器拆除,那麼整個1.1MHz帶寬就可以全部用于資料和語音通信了。
Chapter 10
- 差錯的類型:a. 單個位差錯 b. 突發性差錯
- 突發性差錯長度 = 最後一個差錯位置 - 第一個差錯位置
- 塊編碼:n= k+r 每個字長度為n位,隻有2^ k是有效的
- 差錯檢測
- 檢錯碼是為某些類型的差錯而設計的,是以隻能檢測這些類型的差錯;其它類型的差錯就無法檢測到
- 糾錯
- 漢明距離 d(x,y) = (x ^ y)中1的個數
- 線性編碼:任意兩個有效碼字異或形成另外一個有效碼字
- 線性塊編碼的最小距離 = 最小漢明距離 d_min = min(a_x,a_y)
- 簡單奇偶校驗碼 n = k+1 d_min = 2 能檢測出奇數個差錯
- 兩維奇偶校驗法 能檢測最多3個差錯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漢明碼
碼字長 n = 2^(漢明距離m) - 1
資料字長 k = n - m
校驗位個數 r = m
能檢測出2位,糾正1位
隻要是三個生成獨立等式就行【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循環備援校驗CRC
- 編碼器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譯碼器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多項式除法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CRC糾錯能力分析
- 可以被g(x)整除的差錯無法被捕捉到
- 如果生成多項式至少有兩項為0并且x^0的系數為1,那麼所有單個位差錯都可以被捕捉到
- 如果生成多項式不能整除x^t + 1 (t在0和n-1之間),那麼所有獨立的雙差錯都能被檢測到
- 包含x+1因子的生成多項式能檢測到所有奇數個比特錯誤
- 生成多項式最高位系數為r
- 所有L≤ r 的突發性差錯都能被檢測到
- 所有L = r+1 的突發性差錯有 1 - (1/2)^(r-1) 的機率會被檢測到
- 所有L > r+1 的突發性差錯有 1 - (1/2)^r 的機率會被檢測到
- 令人滿意的生成多項式标準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編碼器
- 校驗和
- 發送資料時,同時還發送它們的和(用于檢錯校驗, 是以稱為校驗和)
- 反碼算法:隻使用n位表示0到2^n-1的無符号數字,如果這個數字多于n位,那麼最左邊的額外位要加到最右邊的n位——這與從2^n-1減去這個數字一樣
Chapter 11
- 組幀
- 固定長度成幀:不需要定義幀的邊界,長度本身可以用作分隔符
- 可變長度成幀:
-
面向字元協定
字元填充
ESC和Flag前加換義符ESC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面向位協定
位填充
當遇到1個‘0’ 和5個連續’1‘,增加一個‘0’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 流量控制:一系列程式,用來限制發送方在等到确認之前發送的資料數量
- 緩沖區:每個接收裝置都有一塊存儲區,存儲進入的資料直到他們被處理
- 差錯控制:包括差錯檢測和糾正
- 自動重複請求ARQ
-
分組序号 = 組數 mod 2^(序列号長度)
每個分組的序列号循環
-
- 自動重複請求ARQ
- 停止等待ARQ
-
停止等待ARQ協定流量圖
定時器6us,往返延遲4us
沒有幀丢失
第一個幀丢失【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
-
回退N幀ARQ
- 回退N幀ARQ發送視窗大小 < 2^m
接收視窗 = 1
-
選擇重發ARQ
- 選擇重複ARQ發送和接收方視窗大小 ≤ 2^(m-1)
- HDLC 進階資料鍊路控制協定
- 實際應用的面向比特的資料鍊路協定,支援點到點鍊路和多點鍊路。具體實作了本章讨論的各種ARQ協定
- 兩種傳輸模式:a. 正常響應方式(NRM) b. 異步平衡方式(ABM)
- 幀 a.資訊幀 b.管理幀 c.無編号幀
- 幀的格式:每個幀最多包含六個字段,在多幀傳輸中,一個幀的結束标記可以作為下一個幀開始的标記
【應試】資料通信與網絡Chapter 1Chapter 2Chapter 3Chapter 4Chapter 5Chapter 7Chapter 8Chapter 9Chapter 10Chapter 11Chapter12 标記字段Flag:為接收方提供同步模式,8位
位址字段Address:包含”去往“的位址,
控制字段Control:用于流量控制和差錯控制,一個位元組或兩個位元組段
資訊字段information:包含來自網絡層使用者資料或管理資訊
幀校驗序列字段FCS:差錯校驗字段,2到4位元組
- PPP協定 點到點協定
- 面向位元組協定,通過轉義位元組01111101進行透明插入和删除
Chapter12
- 随機通路(競争)
- 沒有一個站點是優于其它站點的,也不能控制其它站點。沒有站點有權力允許或不允許其它站點發送或不發送資料。有資料要發送的站通過自身的協定決定發送還是不發送資料。
- 純ALOHA
- 最早的ALOHA協定
- 脆弱時間:一個沖突可能發生的時間是=2×幀的平均傳輸時間T_fr
- 吞吐量:成功傳輸幀的平均數量S=一個幀傳輸時間内系統産生幀的平均數量G×e^(-2G) 當G=1/2時,最大吞吐量為S_max = 0.184
- 時隙ALOHA
- 脆弱時間=T_fr
- 吞吐量=G×e^(-G) 當G = 1時,最大吞吐量S_max =0.368
- CSMA 載波偵聽多路通路
- 發送之前首先要監聽媒體(檢查媒體狀态)
- 沖突的機率依然存在的原因是傳播的延遲
- 脆弱時間 = 傳播時間T_p
- 持續方法 1-持續 非持續 p-持續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greenty1208/p/928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