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期刊投稿狀态_珍藏版 SCI投稿全過程以及後續修回or被拒處理方法

期刊投稿狀态_珍藏版 SCI投稿全過程以及後續修回or被拒處理方法

科研

并沒有你想象的

那麼難

你缺的

隻是個方法

期刊投稿狀态_珍藏版 SCI投稿全過程以及後續修回or被拒處理方法

投稿

有些小夥伴背景說對投稿過程很沒有概念,不同期刊不同狀态。那麼今天我們就對SCI投稿過程、投稿狀态做一個總結和解析以及拒稿後處理對策及接受後期相關問答:

(一)投稿前準備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項、投稿過程相關經驗總結

(二)SCI期刊投稿各種狀态詳解及執行個體綜合(學習各種投稿狀态+投稿經曆總結)

(三)問答綜合篇(是否催稿、如何撤稿等等)

(四)如何處理審稿意見(補實驗、潤色、重整資料、申辯及其他)

(五)Reject或者Rejectand resubmit後的對策和處理

(六)稿件接受後期的相關問題(作者資訊、位址版權、單行本、版面費等)

(七)進階篇

(八)備用預留貼

1

期刊投稿狀态_珍藏版 SCI投稿全過程以及後續修回or被拒處理方法

(一)投稿前準備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項、投稿過程相關經驗總結

投稿前準備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總結提示語:

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差別: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通常是實際統籌處理投稿和承擔答複審稿意見等工作的主導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負責人。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論文作者名單的最後(使用符号來辨別說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貢獻不亞于論文的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往往指課題的總負責人,負責與編輯部的一切通信聯系和接受讀者的咨詢等。文章的成果是屬于通訊作者的,說明思路是通訊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參與者!

通信作者标注名稱: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be addressed,或 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addressed

若兩個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說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equally to the work。

2)作者位址的标署:

盡可能地給出詳細通訊位址,郵政編碼。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則每一不同的位址應按之中出現的先後順序列出,本以相應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與相應作者的關系。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訊作者,作者應該按期刊的相關規定表達,并提前告訴編輯。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腳注或者緻謝形式标注通訊聯系人。

3)挑選審稿人的幾個途徑:

很多SCI雜志都需要作者自己提出該篇論文的和您研究領域相關的審稿人,比較常見的是三名左右,也有的雜志要求5-8人。介紹幾個方法:

①利用SCI、SSCI、A&HCI、ISTP檢索和您研究相關的科學家;

②文章中的參考文獻;

③相關期刊編委或學術會議的主席、委員;

④以前發表的類似文章的審稿人;

⑤詢問比較熟識的一些專業人士;

⑥交叉審稿,邀請以前的作者;

⑦若是團隊序貫研究,斟酌考慮自建期刊審稿人專家庫。

4)重視審稿人較為關注的問題,對照修改自己的稿件最後定稿

①有的審稿人特别重視是否有比較明确的假說和意義凸顯點存在(我之前投shock有位審稿人就是抓住這個不放,重投杯具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②論證是否合乎邏輯,讨論和結論十分合理;

③參考文獻引用是否妥當;

④内容是否新穎、重要;

⑤文字表達是否正确、簡明、清楚;

⑥實驗描述部分是否清楚并且能被讀者重複、實驗資料是否真實、可靠;

⑦論題是否适合于相應的期刊;

⑧圖表的使用和設計是否必要、規範、清楚;

⑨摘要、引言、體例是否合适。

5)合理應用一些小技巧:

①了解所投雜志刊登文章的主要方向,投其所好;

②閱讀目标期刊的征稿說明,按要求逐一修改;

③參考文獻要有1-2篇來自該期刊或者審稿人;

④請在該期刊發表過較多文章的同行或朋友修改一下文章。

6)稿件及其相關材料準備:Manuscript.doc、Tables.doc、Figures(多大多數雜志要求tiff格式,少數可接受jpg等)、Cover letter,有時還有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等

2

期刊投稿狀态_珍藏版 SCI投稿全過程以及後續修回or被拒處理方法

(二) SCI期刊投稿各種狀态詳解及執行個體綜合(學習各種投稿狀态+投稿經曆總結)

1.Submittedto Journal

剛送出的狀态——新手請看這裡!!!

一般的步驟是這樣的:

網上投稿-Submit a manuscript:先到每個雜志的首頁,打開submit paper一欄,先以通訊作者的身份register一個賬号,然後以author login身份登入,按照提示依次完成:Select Article Type、Enter Title、Add/Edit/Remove Authors、Submit Abstract、Enter Keywords、Select Classifications、Enter Comments、Request Editor、Attach Files,最後下載下傳pdf,檢視無誤後,即可到投稿首頁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

總結提示語:對于投稿之前和送出确認投稿過程,這裡還需要對投稿新手強調以下幾點。因為這些小問題被編輯評個低印象分不劃算,被打回也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一條條說來:

1)大多數系統是要求word投稿正文内容的,pdf多不為接受格式。但也有很少數要求用pdf格式的,務必注意細看稿約。

2)文獻格式是否按拟投雜志标準要求核準?有的投稿系統是可以直接檢查的。

3)引用文獻條數是否符合該雜志要求?有的雜志不特别要求,有的還是非常重視的。如我之前投shock雜志,編輯和一位審稿人都提到參考文獻不要超過35條。如果你文章寫完後,能夠适當精簡文獻條數,那麼,請删減幾條吧。

4)很多系統要求勾選同意一些如倫理道德的聲明檔案

5)送出後可能會有一個小欄目提示對送出圖檔的品質做了初步審查(不合格的最好重新作圖再上傳)

6)絕大多數投稿完成後需要view submission和最後确認(approvesubmission)。view submission 就是要求你再整體看看投稿填寫的這些資料資訊+cover letter+正文+圖檔表格,所生成的pdf全文是否滿意、合格,也是你投稿完成前最後一次檢查的機會了。

PS:有的新手可能不注意這點,送出後就不管了,還開開心心以為自己投稿成功,殊不知結果郵箱裡一直沒有收到投稿後的郵件回執和稿号,直到最後納悶幾天了才回去看系統狀态。

2.Manuscriptreceived by Editorial Office文章到了編輯手裡了,證明投稿成功

3.Witheditor

若投稿時未要求選擇編輯,則先到主編處,主編會分派給副主編或者其他編輯。這當中就會有另兩個狀态:

I)A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指派責任編輯

II)Editor assigned是把你的文章分給一個編輯處理了。

III)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如果編輯接手處理了就會邀請審稿人了。

總結提示語:一般情況下,投稿(submit)狀态後一個星期内會出現編輯處理稿件(with editor)這個狀态。很多老外編輯很不能了解中國人喜歡催稿,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不會像國内某些期刊一樣能拖上一年半載再給屁大點修回意見。要适當給編輯一點時間處理,他們也很忙的。不要輕易催稿,也有人因為催稿而立馬收到杯具消息——不知是編輯不耐煩了,還是一種巧合。當然,如果submit四個星期後網上投稿系統還沒出現with editor狀态資訊,就要詢問主編了,要注意委婉用語。不過要注意,也有期刊沒有with editor狀态。

4. witheditor後送審可能有的2種狀态(Decision Letter Being Prepared或Reviewers invited):

總結提示語:

Ⅰ)DecisionLetter Being Prepared 就是編輯沒找審稿人就自己決定了,一般而言此時很危險。

一可能是英文太差,需要語言潤色。

二可能是内容太差。

除非被大牛們直接接收。

Ⅱ)Reviewer(s) invited 找到審稿人了,就開始審稿

5.Under review

此過程的等待較為漫長。當然之前各步驟也可能很慢,要看編輯的處理情況。

總結提示語:

這個過程也不要輕易催稿,一般都是已邀請審稿人和已送審等過程中。如果被邀請審稿人不想審,就會decline,編輯會重新邀請别的審稿人。我之前第一篇SCI投inflammation research 初審就用了四個半月,而且還是我中途催稿兩次。之後小修兩次,不符審稿人口味,8個月杯具了,那時心情萬分沉重難受。

6.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表示審稿意見已經傳回給編輯。

總結提示語:這個狀态大多情況下不會持續太久,幾小時到幾天為多,基本上根據最初投稿後配置設定的稿件編号數量可以預測到這個過程的處理時間。稍安勿躁,安心等待吧。(我前陣子投稿surgery2011-1-21稿件變成此狀态,持續三天後,于1-24号變成了decision in process,已等待一周多了(此稿最後被surgery拒于2011春晚即将結束時)。

7.Evaluating Recommendation

評估審稿人的意見,随後你将收到編輯給你的decision

8.Decision in process

等待稿件處理意見

總結提示語:這時候應該全部審稿人意見回來了,編輯開始斟酌意見、處理稿件。有的稿子評價都很好,一般都很快就決定accept或者小修;有的稿件審稿評價均很差,則無一例外會reject;

值得重視的是:相當一部分情況是等待時間一周以上的,多是由于審稿人意見不統一,有好有壞,這時候編輯可能會自己決定此文章的命運,可能充分尊重審稿人意見而拒稿(這種情況處理也很快的),可能編委會讨論決定是再修(major revision可能性較大,否則就直接Reject),也可能會找一位審稿人。這時要根據不同的狀态而出現等待時間不一了。

9. Minorrevision/Major revision

小修或大修。至此問題一般不會太大,充分尊重審稿人和編輯的意見。

總結提示語:能有條件就盡量補實驗,是在不行就認真考慮理由申辯,但謙虛謹慎的語氣必不可少。畢竟大修的也存在一定的拒稿率,而小修的絕大多數是能夠最後搞定的。

10. Revision Submittedto Journal

又開始了一個循環。

11. Accepted

接受(這是最開心的時候了)

12.reject

(将在後面推出專欄、專樓或另外專貼談談拒稿後如何處理的專題篇)

總結提示語:這裡就不必多說了。對于我們廣大的碩士博士研究所學生而言,絕大多數人是有着杯具經曆的,那種心情大多體會過,一定要振奮精神。希望大家整理好心情,重新上路。

13.其他相對少見的、細分的狀态(期待大家補充):

InitialQC Started:

QC=quality control, Initial QC Started就是說編輯剛開始初審,還沒有送出給審稿人。

這個是編輯部會有個對文章格式、附圖等的檢查,等着就行了。如果有問題他們會聯系你的,關注郵箱或系統吧。

editor assigment pending

Editor Invited

Removed by Editor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Awaiting Editor Recommendation

with editorial office 編委會讨論決定

Transfer copyright form簽版權協定

uncorrected proof 等待校對樣稿

In Press, CorrectedProof 文章在印刷中,清樣已校對

Manuscript Sent toProduction 排版

in production 出版中

3

期刊投稿狀态_珍藏版 SCI投稿全過程以及後續修回or被拒處理方法

(三)問答綜合篇(是否催稿、如何撤稿、一稿兩投及學術不端相關内容等)

總結提示語:

①何時可詢問狀态?也即如何催稿?一般來說,根據這個雜志通常審稿周期來定。具體審稿周期不建議詢問,但可以參考一些投稿系統和公司的查詢網頁,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上DXY求助。寫信一定要委婉,否則你的催稿信就可能成拒稿信了。

②關于撤稿——投稿本身就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撤稿則相當不嚴肅。實際上,撤稿,除非極特殊的原因,是很壞的行為。不能把稿子發現問題,要重新修改等作為撤稿的借口。你每次投稿,以及相關的行為和結果,都是有記錄的。撤稿會嚴重影響你們課題組的credit。最後導緻你們組的稿件會受到特殊“照顧”,可能你以後不投那個雜志了,但可能對今後的師弟師妹投稿造成不良影響。

4

期刊投稿狀态_珍藏版 SCI投稿全過程以及後續修回or被拒處理方法

(四)如何處理審稿意見(補實驗、語言潤色、重整資料、回複、統計方法、生存率作圖、申辯、版面費和彩圖費減免,及其他)

如何回複審稿人意見:

總結提示語:

①所有問題必須逐條回答。

②盡量滿足意見中需要補充的實驗。

③滿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說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

④審稿人推薦的文獻一定要引用,并讨論透徹。

一般而言,審稿人提出要補充的實驗,如果不是非做不可的,還是可以進行解釋。有時審稿人即使想接受你的文章,總還要提出一些不足之處。如果你真的不想補充實驗或者補充很困難,可以合理的解釋,一般沒問題的。最重要的是逐條回答,老實交代。絕大部分實驗是不要真追加的,除非你受到啟發,而想該投另外高檔雜志。

⑤修回後投稿一定要核對初稿中改正的地方:作者的一般資訊和各種聯系方式、标題、摘要、圖檔編号、資料值、cover letter等。版權協定和利益沖突表格要謹慎填寫。簽名時盡量不要代簽。

5

期刊投稿狀态_珍藏版 SCI投稿全過程以及後續修回or被拒處理方法

(五) Reject 或者reject & resubmit後的對策和處理

審稿人直接給出意見,或者幾位審稿人意見不統一,編輯可能直接拒稿reject,或者處理為拒稿可重投(Reject and resubmit)。

總結提示語:如果是reject了,那麼就隻能改投别的雜志了。當然也不能盲目投稿,如果還期待投個IF比較合意的雜志,那麼還是要認真考慮審稿人的拒稿意見,針對修改。

而如果是reject& resubmit,相當于是給了次機會再修改投稿,務必珍惜。一定要充分考慮是否能達到全部審稿人的所有要求,尤其是對待那個别持反對、尖銳意見的審稿人。要根據意見逐一修改所有問題,否則此番再投,審稿人還是會覺得沒有達到其期望值和滿意度,文章必然兇多吉少。我先前投的shock(五年來IF在2.87~3.5之間),經曆有些坎坷,是重投後三位審稿人通過兩位(有位審稿人糾纏初投時提出的兩點意見不放,認為我的回答和修改不滿意),編輯拒掉了。當然,如果覺得難度較大,初投被拒可重投時就果斷地另外考慮其他雜志投算了。

來源:網絡

期刊投稿狀态_珍藏版 SCI投稿全過程以及後續修回or被拒處理方法

特别聲明:本微信公衆号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内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僅是出于傳播資訊的需要。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原創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