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萬物複蘇
正是外出放風筝的好時候
最近
在一些公園裡
不少市民“忙趁東風放紙鸢”
特别是天氣轉暖
相信外出踏青的市民很多
大家在放風筝或者經過放風筝區域時
一定要注意纖細的風筝線
每年全國不少地方會發生
被風筝線割傷的意外事件
日前,在海南海口,一對夫妻帶着1歲的寶寶在公園玩耍,不料一根風筝線劃到了孩子脖子上,導緻孩子的後頸被割傷。幸虧孩子爸爸及時發現,一把将風筝線拽住,避免傷口更深。
孩子媽媽介紹,孩子頸部傷口有10cm左右,當時就冒血珠了,趕快帶孩子回車上擦碘伏。
同時就在前不久,江蘇的丁女士帶孩子去公園玩,不料發生意外。據丁女士描述,當時她隻聽到她兒子喊了一聲,再一看,孩子羽絨服已經被風筝線割開,羽絨服的毛到處飛。
丁女士表示,風筝線是從後背勒到前面,如果勒到脖子,後果不堪設想。
看似纖細柔軟的風筝線
也能變成傷人“利刃”
家長們帶孩子外出享受惬意春光時
一定要當心!
繃緊的風筝線像刀一樣鋒利
據悉,目前市面上售賣的風筝線主要是腈綸、丙綸材質,這些線直徑0.2毫米左右,“結實耐磨”“拉力強大”“不易切割”是售賣風筝線商家的賣點。放飛的風筝越大,需要的風筝線股數越多,風筝線拉力也随之加大,有的甚至超過200公斤。
據了解,當騎車的人遇到繃緊的風筝線時,其威力相當于50公斤的人踩在一個指甲蓋上,如果接觸的是頸部、面部和手指等脆弱部位,極易造成割傷。
近日,北京市大興區消防救援支隊做的實驗顯示,繃緊的風筝線不僅能輕易切斷水果,割開豬肉也完全沒問題。
市民如何放風筝才安全?
路過的人如何保證自身安全?
一是要選擇合理場地,随時提高警惕。市民應盡量選擇空曠人少的場地,最好是專門的放風筝場所,而機場旁、電線杆附近、火車道旁、高樓頂或有閃電的地方,絕對不可以放風筝。
二是要把握好風向,防止風筝失控。如果風筝掉下來被植被纏繞住拿不下來,為了保證風筝線不傷到行人,請把風筝線剪斷并剪短。剪斷的風筝線也不要随手亂扔,以免誤傷行人。最好在風筝線上系上标志物,提醒旁人多加注意。
風筝一旦纏繞在電線上,千萬不要自己爬上電線杆去取,也不要敲擊電線,以免引起火災或觸電,應及時報告給供電部門等管理部門,由專業人員清除電線上的風筝。
三是兒童放風筝時,身旁要有家長監護。家長應盡量選擇棉質風筝線的小風筝。放大風筝時,最好戴上手套,以防風筝被纏繞或遇到大風時手指被風筝線割傷。同時,風筝不宜放得過高,以免失控。
四是碰到有人放風筝,不要靠太近。穿行放風筝區域時,最好離放風筝的人20米以外。如果看見附近有人放風筝,騎車人應放慢車速,或者推行一段,行人也不要奔跑,注意頸部、面部和手指不要接觸風筝線,避免受傷。
一旦不幸被風筝割傷,正确的處理辦法是壓迫止血。用幹淨的紙巾或紗布直接放在傷口處用力壓住,及時就醫。
當然
在草長莺飛的三月
同時也是野菜生長旺盛的時期
近幾年
經過監測發現
春季誤食野菜、野果、野蘑菇等野生植物
造成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
有些山野菜是無公害的
而有些山野菜則是有毒的
日前
西安疾控釋出提醒
大家在春季出遊時
不要采摘、購買、加工和食用不熟悉
或來曆不明的山野菜、野果及菌類!
據了解,天然的野菜并不是那麼安全。一方面,野菜種類繁多、形态特征複雜,許多有毒植物的外表與可食用野菜非常相近,非專業人士很難區分其是否有毒。另一方面,很多野菜生長條件不佳,也不衛生。
那誤食野菜後該怎麼辦?
如果不小心誤食野菜中毒,根據不同進食量,短則會在30分鐘左右不同程度地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出現口唇和四肢麻木、全身無力、視力模糊、呼吸困難、抽搐、昏迷等症狀。
進食量多者,嚴重的還會有生命危險。如出現中毒症狀,市民應及時前往醫院救治,告知醫生所食用的野生植物,同時儲存好剩餘食物,以供調查追蹤;若無法及時就醫,則應馬上想辦法催吐,并飲用大量溫水促使毒素排出體外。
來源:陝西都市快報、中國消防、北京日報、南甯廣播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