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知道“香格裡拉”是什麼嗎?它的來龍去脈,真的太“燒腦”了!

“香格裡拉”一詞,相信列位都聽說過吧?就算你不喜歡旅遊,但你也百分之百被“灌輸”過這個詞。

你知道“香格裡拉”是什麼嗎?它的來龍去脈,真的太“燒腦”了!

但你能說清楚什麼是“香格裡拉”嗎?隻要列位夠誠實,我相信99%的人都答不上來。

它的含義,還真的有點複雜,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

這其實是一個“出口轉内銷”的詞,當時是“子虛”,現在可不再“烏有”。

你知道“香格裡拉”是什麼嗎?它的來龍去脈,真的太“燒腦”了!

旅行家洛克

喜歡旅遊的人,大概都聽說過旅行家洛克的些許事迹。

約瑟夫-洛克,100年前的一個美國佬。

這貨出生于1884年,那會兒大清光緒還在位呢。不過他是出生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後來才潤去了美國入了籍。

你知道“香格裡拉”是什麼嗎?它的來龍去脈,真的太“燒腦”了!

此君呢,隻能說是個天才。他自幼跟着母親學會了匈牙利語,後來又學會了英語。他從13歲開始,還自學了中文。嗝屁後,他獲得的頭銜有一大堆:探險家,人類學家,植物學家,納西學學者。

其它不表,單說這貨跟中國的淵源。從1922年起,他曾六次到中國,深入到雲南、四川、西康、甘南一帶的少數民族地區考察、遊曆。直到新中國成立,這個“帝國主義分子”才徹底結束了在中國的探險生涯。

你知道“香格裡拉”是什麼嗎?它的來龍去脈,真的太“燒腦”了!

1922年到1924年之間是他第一次來中國,原本的目的是尋找抗病毒的栗子樹種。他在雲南收獲頗豐,搜集到了數萬件動植物标本。

因為這次遊曆,他忽然成了名人,而原因并不是他搜集到的标本,而是他在雲南拍的照片被發表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上,引發了轟動。

你知道“香格裡拉”是什麼嗎?它的來龍去脈,真的太“燒腦”了!

此後,吃到好處的他更多地成為了探險家,長期在中國活動。他為《國家地理》撰寫了許多文章。中國滇北、川西、甘南、藏東的許多絕世美景,便是由他首先介紹給全世界認識的。

之是以不想對這個家夥用好詞,是因為他也沒少倒賣中國的文物。老年生活困頓時,他把在中國得到的幾千卷東巴經書賣給了西方的博物館。

你知道“香格裡拉”是什麼嗎?它的來龍去脈,真的太“燒腦”了!

消失的地平線

洛克在《國家地理》發表的那些圖文,激發了一個英國作家的靈感。以此為背景,他創作出了一部轟動世界的作品。

這個作家叫詹姆斯-希爾頓,一個和中國有着深刻聯系的人。有趣的是,他從未到過中國的雲南,而洛克的作品卻成了他與雲南之間的聯系紐帶。

你知道“香格裡拉”是什麼嗎?它的來龍去脈,真的太“燒腦”了!

1933年,他在倫敦出版了長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就是在這部小說中,他創造了“香格裡拉”一詞。

在小說中,他講述了四名英美人士的奇遇故事。他們在飛機失事後,僥幸生還,卻意外來到了一個景色美麗、民風淳樸的世外桃源——香格裡拉。在經曆了種種趣事之後,他們都愛上了這個秘境,除2人不得不離開外,另兩人都留下來生活。

你知道“香格裡拉”是什麼嗎?它的來龍去脈,真的太“燒腦”了!

這部小說引發了更大的轟動,很快暢銷世界。許多人甚至專程來到中國,隻為了尋找書中的理想的王國——香格裡拉。

1937年,好萊塢投巨資将小說拍成了電影,同樣引發了轟動。它連續三年打破票房紀錄,主題歌《這美麗的香格裡拉》也傳遍了全球。

香格裡拉争奪戰

應該說,香格裡拉并不存在,它隻是一個文學作品中虛構的地名。

你知道“香格裡拉”是什麼嗎?它的來龍去脈,真的太“燒腦”了!

然而,它又不是完全的虛構,因為它是基于洛克在中國的遊曆來的。是以,洛克在1933年以前去過的地方,你可以說它就是香格裡拉。而洛克活動的範圍,便是青藏高原的東部,北到甘南,南到雲南,中間則有四川和西康(部分區域現屬西藏)。

據說“香格裡拉”一詞是來自藏語,意思是“心之日月”,是不是很浪漫的詞呢?不過,我個人更傾向于認為它是作家杜撰的詞,而作家顯然是不懂藏語的。

你知道“香格裡拉”是什麼嗎?它的來龍去脈,真的太“燒腦”了!

由于“香格裡拉”一詞已經深入人心,具有巨大的旅遊開發價值,是以它也在國内引發了争奪。雲、川、藏三個省份都堅決地參與了這場争奪戰。

首先出招的是雲南。2001年,雲南迪慶州中甸縣易名為香格裡拉市(縣級市)。

四川迅速反擊,于2002年甘孜州稻城縣的日瓦鄉改名為香格裡拉鄉。同時,四川的稻城亞丁也一直自稱為“最後的香格裡拉”。

你知道“香格裡拉”是什麼嗎?它的來龍去脈,真的太“燒腦”了!

西藏方面,則一直宣稱香格裡拉是在昌都一帶。

甘肅、青海一開始沒有參與,但最終也都分到了一勺羹。

川、滇、藏為了争奪“香格裡拉”,難免有些火氣,互相拆台的事也使各方有失顔面。

這時,大陸的制度優勢就發揮了出來。2004年,在第三屆川滇藏中國香格裡拉生态旅遊協調會上,三省達成共識,劃出了地跨三省的一個大香格裡拉範圍,甚至将青海、甘肅的部分區域也劃了進來。

三省計劃計劃在此後的10年,聯合投資500億,把香格裡拉培育成大家共有的“搖錢樹”。

這個區域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獨特的康巴文化。目前這一區域已經擁有大量的優質景區。

然而,作為一個旁觀者,我還是覺得雲南成了最大的赢家。可能是當時沒有意識到“香格裡拉”的價值,是以準許了雲南中甸縣改名的請求,無形中拉了偏架。如今,許多人聽到“香格裡拉”一詞,便會把它和雲南的香格裡拉縣等同起來。

你知道“香格裡拉”是什麼嗎?它的來龍去脈,真的太“燒腦”了!

而四川方面,隻好通過附加說明的形式,強調自己和香格裡拉的聯系。

這能說什麼呢?這隻能說“先下手為強”這句古話,說得太帶勁了!

我是【點亮神州】,一個開着移動貧民窟的旅行者,目前正在環遊祖國的漫漫長路上。全國333個地級市,我已走過100個。歡迎給個免費的關注,讓我們一起去了解更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