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對自我評定的思考中,突然發現很多自身的思維是有根源的。
不錯,我是壯族的!
如果讀者不是壯族的,那麼我就帶您大略一下壯族,這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奇葩也最多的民族:
一、壯語
壯語并沒有對應的文字,但同樣有自己的文法,最大的特點是主次分明,而且主次位置分明,同時發音極多。
舉個例子,“青菜”這個名詞對于壯語來說分為兩部分:“青”和“菜”,但是壯語會說成“菜青”,也就是說“菜”是主,是大類,同樣的“刀小”不是這把刀很小,而是指小刀!
這一點在我程式架構設計和代碼編寫的時候十分受用,隻要鎖定了大類,小類再有差别也差不到哪裡去了。
二、性格
壯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就算唱歌,不動點腦子也沒法唱;
同時,壯族也是一個超愛享受的民族,就算喝酒吃肉,不順便唱個歌,劃劃拳都吃不爽;
進而,壯族又是一個比較行為懶惰的民族,隻要精神上思考達到别人的水準,行動上就缺乏動力了;
另外,壯族又是一個超級溫和而又超級暴力的民族,這一點會讓外地人覺得十分奇怪。
對于智慧:
壯族人表現出來是很認死理,道理說不通怎麼說都說不合,道理說通了,事情都很好辦,是以在廣西拆遷其實阻力很小,選組部的人一下來動員,基本就7788了。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我一個伯跟别人喝酒,有個桌上的喝多了,吹牛自己很懂搞關系,自稱“甘草和白藥”,他立即批評說:“你錯了”,于是兩人争執賭酒,誰輸了自罰一碗,結果他的答案是“應該是甘草和中藥,你跟西藥怎麼和,跟日本鬼子你也和嗎?”,直接結貼。
對于享受:
壯族人表現出來是小富即安,基本整個廣西做生意做大的都是漢族人,玉林博白陸川,近首府的也就是靈山人最多。通常隻要生活過得去,對于大富大貴,多數壯族人沒有這樣的追求。
對于暴力:
在廣西尤其是南甯待久了,你會發現,見面就滿口髒話的肯定是熟人,客客氣氣的肯定是陌生人,開車刮一下什麼的,一下就是:“兄弟啊,你怎麼這樣開車的啊?”讓你發火都沒借口。老表一見面就是:“屌你個卵人,最近去哪裡吹了,都不戳嘿見你捏?”,工地裡搬完磚吃飯飙髒話的,往往就是壯族人,至少九成是廣西的。
但是不要感到害怕,好像要打起來,其實他們關系好的很。
三、民族共存與同化
廣西是民族政策執行最好的自治區,壯族的各種民族特征都在被漢族同化(廣西人口仍然是漢族最多),從語言到生活習慣,乃至三觀。
語言上如“小車”,“卡車”這種本身并不符合壯族文法,但是爺爺輩都沒見過這些東西,也就跟着漢族人叫,最後就變成這樣。
除了西北山區的幾個壯族聚居區,很難在找到穿民族服飾的壯族兒女,而且現在壯族的姑娘找丈夫也很少跟你對山歌,抛繡球了。爺爺一輩的還有,帥哥一山頭,美女一山頭,拉歌,給你的夢中男神女神出題吧!
多民族共同生活中,壯族與漢族基本沒有什麼沖突,因為壯族在被漢族同化的同時,也在同化漢族,而這個程序早在唐朝就已經開始,甚至可能更早。一般工地裡,老闆或工頭都是漢族,壯族通常在打工仔隊伍裡,一起吃飯的時候經常彼此說對方民族的笑話,有一個是小時候村裡打工回來說的:
一隻蚊子跑進工地,咬了個瘦子,半天沒戲出血;再咬個胖子,大罵“這活要煎過才行”;最後咬了個漢族人,直接變成了鹹蚊子(廣西漢人多在東南部沿海,飲食較鹹)。
四、語言天才
每一個壯族人天生就會多種語言,南甯人的壯語,村話(三鄉話,差別于福建的三鄉話),白話,平話,東邊的還會客家話,解放後基本又會國語(大多數人是夾壯版或南甯腔,是老師的錯),現在讀書的都會英語,文法通常比較差,但發音一般都好,因為壯語什麼音都有,像漢語要讀thank you往往會弄成sank you,就像阿根廷讀Joy讀成Hoy,日本Server讀成Saba。
長江黃河流域幾乎是清一色的中原官話,漢語沒有θ這個發音,阿根廷西班牙語很少有dʒ這個音,日語很少有ə這個音,但a很多,各種八嘎,說噶,比如:gonichiwa(你好),sayonala(再見),wagalimasta(知道了)
相比起來,壯語的發音幾乎是什麼卵都有,隻要有個發音标準的老師,恐怕地球上的語言壯族人都可以學得會(說)。
五、崇文尚武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用在壯族人身上最恰當不過,還沒什麼記憶開始我就已經被灌輸《三字文》、《幼學詩》、《千字文》諸如此類,你要是身體不夠強壯,學習成績好,讀個好學校什麼的,回家大家也不會瞧不起你。
跟壯族人有沖突,基本都好解決,沒什麼打不了的,甚至壯族人吃點虧都好接受,然而,壯族人玩起名來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那是真正的玩命。
小時候父輩他們打架,如果村裡10個青年去打别人10個以下的話,回來肯定不會說有這個事情,如果3個人對抗别人十幾個人,那這件事情至少要說個兩三年,因為壯族人的邏輯裡面,通過人數或裝備取勝,不算勇武,真正的勇敢是在裝備和人數上處于弱勢時不屈服,才是勇敢,若能取勝就是勇武了。
每當國家經曆危難或者特殊時期的時候,壯族兒女就會挺身而出,而且戰功卓著,近代百年國恥中,無數的青年奮勇而上,從村民到武師,乃至士兵,可惜這些人的名字都沒記在滿清的功勞簿上,當然他們也沒想要什麼功勞,保家衛國是職責使然,這也是我支援我弟近年入伍從軍的原因。
六、沒有比吃更需要講究的啦(民以食為天,666)
廣西的美食基本不出廣西,但是沒有廣州那樣萬物通殺,也沒用西北地區那樣單調,可以說是什麼卵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
來廣西首先要吃的是粉,當然這已經超出壯族的範疇,不過基本一緻,桂林人的桂林米粉,怎麼吃怎麼像吃肉;柳州人的螺絲粉,辣妹最愛;南甯這邊就是老友粉和生榨粉啦,這兩種粉要做成什麼樣你要記得跟店家說,比如:不要辣,或不要酸等等。
其次是素食,素食看不上青菜蘿蔔這些,是芋頭、茨菇這些,低脂肪、低熱量,看看南甯那麼多南甯姑娘,苗條得讓人嫉妒,無數背影殺手是怎麼來的,還不是美味不發胖,加上氣候一年四季的短裙。
再者就是大魚大肉了,廣西的肉菜基本沒多少特色,檸檬鴨,白切也沒見特别到哪裡去,不過檸檬鴨或酸梅鴨确實是很開胃的,本地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美女難過酸嘢攤”,一句“前面有酸梅林”讓曹操挽救了一支軍隊,别說是匹夫和吃貨啦。什麼叫開胃,吃飽了還想吃,那才叫開胃(壯族的吹毛求疵性格又來了,非要這麼極端嗎)
美食就像寫代碼,一點都不能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