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App,作者: AI新連接配接,(https://xueqiu.com/8744139114/130916651)

今日,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屆的開發者大會選擇在了華為大學營,松山湖溪流北坡村,也是耗資百億建設的“歐洲小鎮”。華為在此首次公布了自研作業系統“鴻蒙”。
餘承東表示,未來5-10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的長期戰略是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并再次提到了華為消費者業務的”1+8+N“戰略:1就是手機是主入口,8就是4個大屏的入口:PC、平闆、智慧大屏、車機,而非大屏入口現在釋出的有耳機、音箱、手表,眼鏡。N則是泛IoT硬體構成的華為HiLink生态。這其中的1+8是華為自己在做,而這個N則歡迎更多的合作夥伴加入,最終形成一個更為開放的形态。
那麼,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怎樣的OS才能滿足未來的世界?
餘承東提到安卓或者Linux核心代碼龐大備援,難以保證不同終端體驗的流暢。而且多種終端互聯的出現對裝置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軟體生态與硬體綁定,降低了使用者體驗與開發效率。
”面向未來的多裝置多場景應該是微核心的。“餘承東認為,”是以,今天我們帶來了基于微核心的全場景分布式OS鴻蒙。我們不僅是微核心的而且是全場景,分布式的。”
餘承東介紹了鴻蒙OS的四大技術特性。
首先是分布式架構首次用于終端OS,實作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鴻蒙OS的“分布式OS架構”和“分布式軟總線技術”通過公共通信平台,分布式資料管理,分布式能力排程和虛拟外設四大能力,将相應分布式應用的底層技術實作難度對應用開發者屏蔽,使開發者能夠聚焦自身業務邏輯,像開發同一終端一樣開發跨終端分布式應用,也使最終消費者享受到強大的跨終端業務協同能力為各使用場景帶來的無縫體驗。
第二, 确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術實作系統流暢。鴻蒙 OS通過使用确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兩大技術解決現有系統性能不足的問題。确定時延引擎可在任務執行前配置設定系統中任務執行優先級及時限進行排程處理,優先級高的任務資源将優先保障排程,應用響應時延降低25.7%。鴻蒙微核心結構小巧的特性使IPC(程序間通信)性能大大提高,程序通信效率較現有系統提升5倍。
第三,基于微核心架構重塑終端裝置可信安全。鴻蒙OS采用全新的微核心設計,擁有更強的安全特性和低延遲時間等特點。微核心設計的基本思想是簡化核心功能,在核心之外的使用者态盡可能多地實作系統服務,同時加入互相之間的安全保護。微核心隻提供最基礎的服務,比如多程序排程和多程序通信等。
另外,鴻蒙OS将微核心技術應用于可信執行環境(TEE),通過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
第四,通過統一IDE支撐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實作跨終端生态共享。鴻蒙OS憑借多終端開發IDE,多語言統一編譯,分布式架構Kit提供螢幕布局控件以及互動的自動适配,支援控件拖拽,面向預覽的可視化程式設計,進而使開發者可以基于同一工程高效建構多端自動運作App,實作真正的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在跨裝置之間實作共享生态。
據介紹,華為将在今年首發的智慧屏産品中率先使用鴻蒙 OS 1.0。未來三年,除完善相關技術外,鴻蒙OS會逐漸應用在可穿戴、智慧屏、車機等更多智能裝置中。(崔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