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訊精密樣本:“果鍊”龍頭多元化探路

立訊精密樣本:“果鍊”龍頭多元化探路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華清 蘋果産業鍊上的中國企業似乎正面臨着一輪新的洗牌。

一邊是歌爾股份(002241.SZ)在2022年11月被蘋果公司通知暫停生産一款聲學整機産品,預計造成直接損失和資産減值損失約20億-24億元,預計2022年歸母淨利潤同比暴跌超五成。對于果鍊企業來說,不能保住在蘋果供應鍊中地位的後果是可怕的,2021年3月被蘋果終止合作後至今還未走出巨虧泥潭的歐菲光(002456.SZ)就是前車之鑒。

一邊是立訊精密(002475.SZ)在近日被媒體報道将與蘋果公司一起開發AR裝置、未來為蘋果公司生産AR裝置;今年1月,立訊精密也被報道新進入iPhone高端機型的生産商行列;去年底,亦有證券分析師稱歌爾股份丢失的蘋果聲學整機産品訂單,被立訊精密接手。

事實上,即使已成為A股上市值最高的“果鍊”公司,立訊精密也會被“蘋果砍單”帶來的風聲鶴唳所波及:今年1月初,立訊精密發公告澄清台媒所報道的“蘋果公司要求供應商減産,立訊精密受創最大”不屬實,稱報道提及的公司業務不存在特殊變化。

立訊精密董事長兼總經理王來春曾說,她相信能與鳳凰同飛的必定是俊鳥。果鍊企業,背靠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巨頭,曾搭載消費電子産業崛起的東風,實作過業績與市值的雙騰飛。以立訊精密為例,2010年,立訊精密上市,2011年,立訊精密通過并購企業進入蘋果供應鍊,上市以來,立訊精密的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0%,市值曾超4000億元(目前市值約2100億元)。

但即使是鳳凰,也有需要涅槃的時候。2023年2月,蘋果公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3财年第一季度财務業績,營收同比下滑5%,遭遇自2019年以來的首次季度營收下降。除卻疫情等行業外部因素影響,消費電子産業增速放緩局面短時間内難以改變。而中國的果鍊企業還要承擔地緣政治影響下,蘋果供應鍊遷移印度、越南所帶來的競争壓力。

“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風險前所未有地威脅着果鍊企業。細剖上市的果鍊企業,它們在早年并不是完全沒有多元化布局的動作,但效果不明顯。接近歐菲光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歐菲光從2015年就進入智能汽車領域,但當時公司的經營重心在智能手機上,并購回來的華東汽電和南京天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經營較為獨立,直到2019年,歐菲光将原本在消費電子闆塊表現好的市場部、人力部等人員調任到汽車闆塊,汽車業務的經營主體才變得“歐菲光化”。

而立訊精密早年專注于與蘋果的合作,近日在投資者活動上表态會積極拓展其他消費電子品牌客戶。記者以投資者身份緻電立訊精密證券部詢問業務政策轉變原因,立訊精密相關人士回複稱:“多年以來,公司通過在消費電子領域的深度積累和不斷打磨,已經建構了工藝+底層技術的能力拼圖,在此基礎上,公司将在其他消費電子目标客戶及汽車電子、通信領域獲得快速發展。”

眼下,“多條腿走路”被立訊精密多次對外提及,果鍊企業的多元化布局也開始重新被市場各方檢視。

争奪消費電子存量蛋糕

2月24日,周五,果鍊“一哥”立訊精密接待了一次規模浩大的投資者調研活動,在這場活動上,立訊精密對外介紹了其在消費電子、汽車、通信方面的業務發展情況,首席營運官Frank對外透露了一個重磅資訊:“經過深度的市場調研及能力分析,未來3至5年,在可預見的其他消費電子海外目标客戶及國内消費電子目标客戶總體市場,公司預計可實作不低于30%的高品質年複合成長。”

換言之,立訊精密有信心在未來三五年間實作消費電子業務闆塊除蘋果外其他品牌貢獻的年營收複合增長率達到30%。但未來三五年,全球消費電子産業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速幾乎不可能達到30%,立訊精密要實作這一目标,唯有從競争對手手中拿下訂單。

在外界看來,作為蘋果的深度合作夥伴,立訊精密如果想要從同行手中競争安卓品牌手機廠商的訂單,可行性較強。但立訊精密2021年的年報顯示,對第一大客戶,也就是蘋果公司的銷售額占比達到74%。立訊精密證券部人士解釋稱,早年沒有重點開拓安卓客戶,跟資源有關,現在的立訊精密已經具備服務更多客戶的能力。

立訊精密證券部人士介紹,立訊精密在消費電子闆塊布局的場景非常豐富,包括辦公、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外界對立訊精密的印象是做連接配接線起家,但實際上,在消費電子闆塊,包括聲學、震動馬達、天線、無線充電等很多模組産品以及聲學穿戴、健康穿戴、智能家居、戶外移動裝置、戶外電源等系統級産品,立訊精密都已經深度垂直整合并綜合覆寫。在消費電子領域,立訊精密是相當有底氣的。

有時候,品牌商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确實非常微妙,它可能會對供應商提出難以企及的要求,也可能跟供應商玩零和遊戲,利用自己在産業鍊的鍊主地位侵蝕供應商的利潤,但供應鍊管理最根本的訴求,肯定是保障供應鍊的安全和及時、穩定出貨。

發力汽車業務

在立訊精密2月24日的投資者活動上,汽車業務被推到聚光燈下,汽車事業處總經理、汽車事業處線束産品研發負責人、汽車事業處連接配接器産品負責人、汽車事業處智能座艙産品負責人、汽車事業處智能駕駛産品負責人均對外介紹了所負責業務的現狀及未來展望。線束、連接配接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也是立訊精密在汽車闆塊布局的四大業務方向,目前業務量最高的是線束。

“目前,消費電子業務将保持量的增長,汽車及通信業務在現有産品的增長将高于公司整體增速。”王來春在前述投資者活動上稱。

立訊精密進入汽車領域的時間可以追溯到2008年,當時其為一家汽車Tier1(一級供應商)廠商生産一款USB資料線;2012年和2013年,立訊精密通過并購福州源光和德國SUK,進入汽車精密結構件;2018年,立訊精密控股股東并購德國采埃孚旗下的BCS公司,BCS公司是衆多知名車企的供應商,此舉給立訊精密帶來相當多的汽車客戶;2022年2月,立訊精密宣布與奇瑞達成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将在整車ODM平台方面進行合作,為立訊精密汽車核心零部件業務提供研發設計、量産平台及出海口,發展立訊精密Tier1業務。

立訊精密的調研紀要顯示,其專注于汽車核心零部件而非整車,通過與奇瑞共同打造為其他品牌造車的新能源整車制造平台,将獲得更多的出海機會。“公司在消費電子領域深耕多年,具備深厚的産業積累及ODM能力,而奇瑞在傳統車領域經驗豐富,擁有很強的技術基礎,雙方的合作是很好的機會。我們将有優勢的産品從ODM合資平台及奇瑞本身的業務增量中,取得從0到1的機會。我們利用自己的優勢參與競争,讓我們的Tier1産品得到品牌客戶更好的驗證。”立訊精密稱。與車企進行合作,才能使立訊精密研發的汽車核心零部件更加便捷地找到驗證使用、出海的管道。

在立訊精密看來,其建立起了三大平台——産品平台、全球制造平台和客戶平台,已具備發力汽車業務的能力。

“我們現在在汽車領域的産品品類已經非常多元,就像我們2017年時在消費電子領域那樣。”立訊精密證券部人士稱。此外,由于汽車的運輸成本高,汽車整車廠和零部件廠會做就地化的産能布局,目前,立訊精密在國内擁有超過10家汽車零部件工廠,在國外也落地了近10家,分布在北美、歐洲和非洲。

據立訊精密的測算,2022年時,立訊精密已經進入全球汽車零部件前100強。

汽車,是多家知名果鍊企業布局多元化時選擇的賽道。2022年前三季度,藍思科技(300433.SZ)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在公司整體營收下滑接近7%的情況下,同比增長超過6成,實作收入24.87億元。2022年上半年,欣旺達(300207.SZ)電動汽車電池類業務實作收入 42億元,同比增長631.92%。即使是已經不在果鍊行列的歐菲光,也将智能汽車作為除智能手機業務線外的第二業績增長點。

在頭豹研究院TMT行業進階分析師王品臻看來,果鍊企業布局汽車業務,主要有幾大原因,一是智能電動汽車崛起,在消費電子行業人士看來,汽車電子的生命周期比消費電子還要長;二是果鍊企業在消費電子的技術積累,可以複用到汽車電子方面;三是,或許在為蘋果公司造車做技術儲備。

立訊精密方面認為,随着汽車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發展,新勢力造車、新新勢力造車的加入,汽車零部件市場迎來百花齊放局面,相對封閉的配套體系被逐漸打破。特别是一些消費電子的設計概念、設計理念引入到車端,整車廠越來越接受和歡迎有産品力的零部件。而具有消費類經驗的汽車零部件公司在消費電子産品中積累的快速疊代能力、成本控制意識、及時響應需求的經驗,以及對生态圈的了解,可以很好地助力整車廠在新産品、新技術上的推廣和應用,提升整車廠的競争力。

可以說,汽車的“新四化”趨勢,給消費電子企業跨界汽車行業提供了機遇。

汽車業務含金量幾何?

王品臻認為,在果鍊企業中,立訊精密和歌爾股份的多元化布局做得較為突出,歌爾股份較早堅定地進入VR裝置領域,立訊精密也較早涉足汽車業務。而值得指出的是,盡管立訊精密汽車業務的增長速度尚可,但所占的營收比例相當小。立訊精密2022年半年報顯示,消費電子營收占比超85%,而汽車互聯産品及精密結構件營收占比不到3%。

對于立訊精密的汽車業務,盡管外界了解其做連接配接線起家,進而把線束、連接配接器作為汽車業務的重要方向,但也有人抨擊過,線束、連接配接器對于整車的價值偏低,立訊精密在汽車産業鍊上所扮演的角色邊緣化。

對此,立訊精密證券部人士回應經濟觀察網記者稱:“線束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價值是不低的。”其舉例,汽車線束的分類很多,有發動機線束、前艙線束、頂棚線束及車身線束等,分高壓線束、低壓線束、特種線束和充電槍,整個車身的線束加上充電槍,價值量要大幾千元,線束傳輸信号和電源,被稱為“汽車的血管及神經系統”。由于汽車線束承載着所有用電裝置的連接配接,貫穿汽車的所有部位,是以汽車上任意一個功能的實體位置或者電氣性能的改變,都會涉及到汽車線束的變更,在未來“軟體定義汽車”的大趨勢下,新功能的增加或者功能的拓展也必須同步依賴線束的更改來配合實作對應功能。

該人士稱,一輛汽車在整車線束的生命周期中,可能會做上千次相關工程的更改。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疊代背景下,汽車線束的企業必須靈活高效,既要适應複雜多變的需求,也要確定精益生産和準時傳遞,線束企業的機遇也就更多。

立訊精密的投資者活動記錄表亦顯示,汽車線束的生産,難度不小。線束産品零件多、專業性要求高、工程變更多、人工輔助生産的環節也多,既考驗生産商的制造硬實力,也考驗柔性變通的軟實力。

立訊精密稱自己是線束行業内唯一一家具備全方位、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提供商,能夠給客戶提供多樣化、全面化的選擇。高度的垂直整合讓立訊精密的響應速度較快,有利于拿到新能源汽車線束的訂單。近年來因應汽車産業發展,傳統的整車設計周期從以往的24個月逐漸縮短為18個月,随着汽車新勢力的不斷發展,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線束設計周期被壓縮到了12個月左右,行業對汽車線束供應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而在連接配接器方面,做連接配接線起家的立訊精密頗有市場地位,2021年,Bishop的連接配接器企業排名顯示,立訊精密進入了全球第四,但是細化到汽車連接配接器,立訊精密榜上無名。

立訊精密汽車事業處連接配接器産品負責人在2月24日的投資者活動上介紹,2021年,全球連接配接器市場約為780億美元,汽車連接配接器占據23%左右的份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連接配接器市場,但中國的汽車連接配接器市場目前基本被外資壟斷,外資品牌連接配接器在中國乘用車、中國商用車市場分别占據了95%以上、85%以上的份額。放大觀察範圍就會發現,汽車連接配接器行業集中度很高,泰科電子占據了全球近40%的市場佔有率,是老大,老二和老三的市場佔有率均不到15%,老四的市場佔有率不到5%。

立訊精密方面認為,汽車電子化的趨勢給汽車連接配接器廠商鋪墊了新的機遇,立訊精密争取在2030年時能夠成為全球汽車連接配接器前五企業。

而智能駕艙和智能駕駛的産品銷售,則還有待相關市場的培育,目前果鍊企業的投入更傾向于提前卡位。

“(從消費電子到汽車電子)角色切換所需要的資源建設需要一定的時間,不太可能直接切入汽車核心部件供應。”王品臻了解立訊精密目前選擇的汽車業務方向,其希望看到,随着産業資源的建立,立訊精密能在汽車産業創造更多的價值。畢竟,立訊精密也經曆過從生産蘋果公司的一根資料線到生産蘋果公司的核心産品。

盡管立訊精密對于自己的發展前景态度樂觀,但其頭上依然懸着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今年2月,記者跟接近歐菲光人士交流時,其強調,歐菲光不是因為生産品質問題而被踢出果鍊,而是由于地緣政治方面的不可抗力與蘋果公司終止合作。

經濟觀察網記者就此詢問立訊精密證券部人士,是否擔心地緣政治原因導緻業務變動,該人士回答:“企業應該關注的是時刻保持自身的核心競争力,具備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能力。”

王品臻則向記者指出,果鍊公司有一個很大的弊端是重資産,需要不斷地根據蘋果産品建産線,經營性現金流不好看,抗風險能力較弱。

“果鍊公司借助蘋果快速發展的同時,需要更多思考企業中長期的發展規劃,逐漸降低對蘋果的依賴,走出獨立于蘋果的發展路徑。”王品臻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