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頂流”淪落到乞讨維生?網友:太心碎,快讓他回家吧

丫丫要回家了。

最新消息:丫丫将按照協定時間4月7日回國,北京動物園區内已做好了迎接丫丫的全面準備。

丫丫,一隻旅美大熊貓。

自從上個月以來,它每天都在牽動着熱搜。

原因是一段争議的視訊:

動物園中的丫丫瘦骨嶙峋,隻能費勁地啃着光秃堅硬的竹竿,還在玻璃幕牆後向遊客乞食。

完全沒有了我們印象中熊貓圓滾滾的樣子。

“中國頂流”淪落到乞讨維生?網友:太心碎,快讓他回家吧
“中國頂流”淪落到乞讨維生?網友:太心碎,快讓他回家吧

更不幸的是丫丫的伴侶樂樂。

二月初,因不明原因死于田納西州孟菲斯動物園,終年25歲。

樂樂離開後,空蕩蕩的園區裡,隻剩下丫丫一個。

美國的熊貓場館條件差、竹子不夠新鮮、患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面對越來越多的争議。

虐待?

哪怕有關部門出面解釋:

丫丫和樂樂并未受到館方虐待,樂樂的死因是心髒病變,丫丫的健康情況除了因皮膚病導緻的毛發脫落外,多項名額均為正常。

大多數人仍是不買賬。

呼籲盡快将國寶接回的喊聲,越來越大。

回家吧。

沒想到時至今日,我們還在為國寶熊貓飄零海外,孤苦終老而揪心。

為什麼說“還”?

Sir介紹過的一部中日合拍動畫《熊貓的故事》,根據上個世紀30年代熊貓的真實命運改編。

動畫中的主角名叫淘淘。

它的童年在四川的山林裡度過,每天自由地嬉戲玩耍。

“中國頂流”淪落到乞讨維生?網友:太心碎,快讓他回家吧
“中國頂流”淪落到乞讨維生?網友:太心碎,快讓他回家吧

可因為盜獵者的一聲槍響,媽媽被打死,制成了标本。

淘淘則被送到了歐洲的動物園,在牢籠裡供人觀賞。

在歐洲的淘淘一天天老去,家鄉的畫面無數次進入到它的夢中。

臨近聖誕節的時候,善良的飼養員瑪麗,問淘淘想要什麼禮物。

淘淘含着淚,再次重複了心願:

我想回去

讓我回到四川岷山的山谷去吧

可是有誰又能真正聽得懂淘淘的心聲。

在故事的最後,淘淘終于自由自在地撒開了腿,奔向日夜思念的山谷,變回了小時候的樣子,回到了媽媽溫暖的懷抱中。

“中國頂流”淪落到乞讨維生?網友:太心碎,快讓他回家吧

但這,不過又是一場夢罷了……

當年看過這部動畫的孩子,應該都流下了淚水。

然而長大了,竟然還要為了相似的故事,再流一遍眼淚。

面對飄洋過海的熊貓們,我們總懷有一種複雜情緒。

熊貓的“聯姻”。

一半承擔着大國外交的紐帶,另一半也暗藏了“兒行千裡母擔憂”的五味雜陳。

不同立場下,大家所持的觀點也衆說紛纭。

但,似乎大家都忘了。

無論國寶也好,“滾滾”也好,那些五花八門、AABB的名字也好。

——不過都是後來者為它賦予的标簽。

真正的熊貓是怎樣的。

它們的世界,有人關心過嗎?

這樣看,剝脫了一切符号的熊貓,好像從未被放在台面上過。

那麼今天。

Sir想聊聊它。

我們那最珍貴,卻又最陌生的朋友。

01

才不是什麼傻白甜

回憶一下,你印象中的熊貓是怎樣?

是不是圓滾滾、傻乎乎,除了睡覺就是吃。

可愛,是全世界對熊貓的通用共識。

但如果Sir告訴你,這個被2013年CNN評選的世界最可愛物種排行榜第三名的大萌物,其實并不像人們以為的那樣呢?

你們所看到的熊貓,大多都長期生活在飼養所或動物園裡,習慣了人的存在。

換句話說。

可愛,其實是一種天真的誤解。

而真正的熊貓。

無法否認,本質上,它仍舊是一種猛獸。

“中國頂流”淪落到乞讨維生?網友:太心碎,快讓他回家吧

△ 四五個成年人也沒能拉過熊貓

别忘了。

熊貓,是熊。

作為一種大型雜食性動物,熊貓不僅吃竹子,它們也吃肉。

手術刀般鋒利的爪子,龐大的體型,以及看起來憨态可掬的臉下藏着的非常壯碩的下颌肌肉。

這一切條件都為熊貓啃食堅硬的竹子以及捕獵小型動物,打下基礎。

熊貓不但會用牙齒與同類撕咬打架,還會吃掉野生的竹鼠,甚至是大體積的羊。

紀錄片《回家》就有這樣一個橋段。

當熊貓不友善自己覓食的時候,會前往山區附近的農戶家找吃的。

農戶會給大熊貓砍竹子嗎?

不。

人家直接扔整根煮好的骨頭。

偶爾換換口味?

天真。

農戶也說了,來的不止一隻熊貓,而是好多隻熊貓換着來。

長期生活在這裡。

熊貓們的“自助餐”行為,已經頻繁到連自家的狗都見怪不怪。

如此機智,好像與我們看見的“蠢萌”不一樣?

要知道,雖然熊貓看起來可可愛愛。

但那些在動物園裡打滾、摔跤、從樹上掉下來這些行為,都是飽暖無憂的情況下,才會産生的自娛自樂。

真正的野生大熊貓。

如果真的毫無戰鬥力,又怎麼能安然度過百萬年,擁有“活化石”的名号?

在自然保護區裡,面對不會自己吃竹子,更不會爬樹睡覺的大熊貓“高高”。

飼養員遲早要将它放歸山林。

看到這樣的情況,隻有不斷歎氣:

上去 快點上去

你不上去人家吃掉你才曉得

許多人都忘了。

大熊貓的珍貴,就在于數量的稀少。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表的《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稱,大陸的野外大熊貓數量為1864隻。

在與世無争的山林中。

大熊貓面臨的,不僅僅是發情難、幼崽成活率低、栖息地被生态破壞等等威脅。

其他的野生動物。

例如金貓、豹、豺、狼等食肉動物,也會對幼崽或是病弱年老的熊貓下手。

小熊貓從出生到獨立生存,起碼需要1-2年的時間。

這期間任何比它強壯的動物,都有可能瞬間結束它的生命。

紀錄片《熊貓列傳》就曾出現這樣一個畫面。

母熊貓嬌嬌剛剛産下幼崽“虎子”。

在媽媽出去找竹子,給自己豐沛奶水來喂孩子時。

一隻黃鼠狼。

出現在虎子睡覺的洞口前。

不滿四個月的虎子,正是一頓美味的大餐。

成年熊貓或許能輕易捏死一隻黃鼠狼。

但對于幼崽而言,它們對于天敵沒有任何反抗之力。

面對蠢蠢欲動的黃鼠狼,虎子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把自己蜷縮成小透明,想象着敵人看不見它。

哪怕我們都知道,這根本沒用。

“中國頂流”淪落到乞讨維生?網友:太心碎,快讓他回家吧

幸好,研究人員在一旁守着。

不然虎子大概會和許多夭折的幼崽一樣,莫名其妙地便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成年前的每一天,熊貓的生活幾乎都在擔驚受怕中度過。

在适者生存面前,早就沒了什麼嬌氣而金光閃閃的标簽。

再珍貴的國寶,在山林間也一樣衆生平等。

02

萬物既偉大又渺小

當Sir在搜尋有關熊貓的紀錄片的時候,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其他自然紀錄片,動辄成千上萬的熱度。

但國内的熊貓紀錄片,哪怕分數頗高,觀看者卻寥寥。

這是否喻示了一個現象。

當熊貓的固有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許多基于熊貓為靈感衍生的創作,也如雨後春筍般叢生。

但對于那些刨除了刻闆印象之外的熊貓,我們卻興緻缺缺,了解甚少。

要知道,雖然熊貓是一種通人性的動物。

但熊貓并不是生下來就注定要被圈養,被觀賞。

熊貓經曆了幾百萬年的演化

并不是為了在動物園取悅人類

熊貓要在野地裡生 野地裡長

在那裡經風雨 見世面

在那裡追求愛情

這才是真正一個生命

野生的大熊貓,擁有自己的一套生命體系,也擁有獨立于人類視野之外的完整世界。

而這些,似乎都被我們的主流觀點所忽視,遺失在外。

紀錄片《熊貓列傳》裡。

研究人員冒着得罪相關部門和保護區的風險,也要近距離觀察大熊貓的生活。

他們看到。

公熊貓會在發情期打架,争奪求偶權。

打赢的那方會唱情歌。

(雖然聽上去跟破鑼嗓子似的)

“中國頂流”淪落到乞讨維生?網友:太心碎,快讓他回家吧

而一旦兩隻熊貓完成交配。

公熊貓會跟着母熊貓,寸步不離。

為的,是確定不會有其他公熊貓前來。

等到發情期結束。

母熊貓産崽後,她會抱着自己的小崽,嘴裡發出“咕咕”的聲音。

還沒長大的小熊貓非常小,像隻老鼠。

但它們也會回應外界。

嗓門很大,像鴨子叫。

“中國頂流”淪落到乞讨維生?網友:太心碎,快讓他回家吧

而當小熊貓長大,它們會跟着母親的腳步,靠氣味來亦步亦趨。

如果是雄性幼崽。

那麼當他們成年後。

媽媽會在下一次發情期來臨前抛棄兒子。

不僅是為了不被打擾,也是為了讓孩子更早開始獨立生活。

如果是女兒的話,那麼媽媽會将孩子帶在身邊久一點。

發情期來臨時。

小熊貓甚至會主動學習媽媽蹭屁股,将氣息留在樹上的求偶行為。

母親在前面交配,她會在後面觀察。

它對雌性小崽兒的容忍程度

好像比對雄性的容忍程度要高一些

△ 貓片現場

也就是這樣,從出生、成長,到交配、繁衍。

熊貓的生活一代又一代重複。

看起來單調,但其中也蘊含了屬于它們的遊戲法則。

就像潘文石教授所說。

熊貓,是以雄性為中心的社會。

為避免近親繁殖。

長大的母熊貓會去到其他公熊貓的地盤完成交配。

而成年後的公熊貓,則會劃分自己的勢力範圍,其中3/4會與母親的活動範圍重合。

他們會打跑所有的外來者,承擔起一方霸主的責任。

這在某些程度上,與人類的家庭觀驚人地相似。

1980年,針對卧龍和秦嶺野生大熊貓的研究開展。

學者們花費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在極為有限的研究條件下,觀察記錄大陸野生大熊貓的生活軌迹。

沒有水喝,熬着;

沒有食物,吃蛇。

住在農戶家裡慘遭瓦斯中毒,遇見同僚犧牲,也隻能扼腕歎息。

也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

他們最多的心聲不是抱怨,不是喊累。

而是希望,人類可以管住自己。

不要打着為熊貓好的旗号,再來傷害熊貓。

因為在經曆太多之後,他們知道。

相較于熊貓之間因為生育,争奪食物、配偶、領地所産生的自然淘汰。

人類社會的幕後紛争與潛規則。

或許才是熊貓生存難題下,最大的罪魁禍首。

03

回家吧,回到真正的家

據資料統計。

到2006年底,人工圈養的大熊貓為217隻。

但據科學家計算,其中有78%的雌性大熊貓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貓不育。

大熊貓的壽命一般為25年左右。

而那些早先出國的大熊貓,多數死于腸胃消化系統的病變和生理紊亂性的疾病。

1999年,大熊貓興興因腎衰竭而導緻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同年在美國被安樂死;

2007年,大熊貓嫣嫣死于德國,死因是血中毒引起的腸胃功能衰竭,最終心力衰竭;

2019年,大熊貓創創死于泰國,死因系慢性心力衰竭急性發作,全身器官缺氧所緻。

……

紀錄片中,潘教授也曾提過一點。

八十年代,曾經有過竹子大面積開花,而導緻熊貓數量大幅度下降的新聞。

那個時候還催生了一首流行歌曲:《熊貓咪咪》。

竹子開花啰喂

咪咪躺在媽媽的懷裡數星星

星星呀星星多美麗

明天的早餐在哪裡

那時大家都認為,竹子開花是對熊貓數量的絕對威脅。

但經過潘教授深入山林,搜集糞便分析之後才發現。

竹子開花導緻熊貓面臨絕迹,是一種“僞說”。

原因是有人想要抓野生熊貓起來養,建設大面積圈養場。

之後,又有人說熊貓因為發情期短,不會自我繁殖。

社會上又開始流傳。

希望可以人工抓野生熊貓回來,幫助繁殖。

而當野外出現一隻難得的棕色大熊貓時。

最終的選擇。

又是因為稀有,将它送進動物園。

吊詭之處就在這裡。

當熊貓被确立為國寶後,社會上因為它的去留歸宿,開始吵吵嚷嚷。

有的為了金錢,有的為了利益。

但那個年代,學者們卻隻關心一件事。

那就是熊貓的正常生活被人為幹預後,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

他們做不了其他的。

隻能将自己得出的研究結果與相關機構交流,以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

學者們的擔憂不無道理。

1984年,國家開始“租借熊貓”,每一隻熊貓每年的平均租金為五十萬美元。

也正是因為巨大的創收需求,當時大家争相出口,開始大量捕捉大熊貓。

此外。

人工飼養的熊貓由于分屬不同機構,血緣關系不明,許多飼養機構均有孤兒熊貓的存在。

颠沛流離下,熊貓正常的生理周期會被打亂,一些被出租的熊貓是以錯過了發情期,喪失了繁殖的機會。

也正是因為以上種種問題。

2007年9月12日。

中國國家林業局新聞發言人公開宣布,中國将不再向外國政府贈送大熊貓。

可問題就此解決了嗎?

并沒有。

熊貓的生存情況,迄今為止依然被我們關注,并為之憂心。

雖然贈送與租借已經告一段落,但目前仍有被送出國的熊貓,或是熊貓後代歸屬于其他國家的情況。

對于許多國家來說,熊貓在他們那裡,依然是“頂流”級别的存在。

在動物園裡

熊貓栖息地裡都有攝像頭

△ 美劇《國務卿女士》

甚至我們無法想象。

如果不是因為“丫丫”和“樂樂”的故事,讓許多人将目光投向這些遠在海外的遊子。

放在平時,又有多少人會關注國寶們平日裡真正的生活呢?

在撰寫這篇文章時,Sir因為好奇,跑去檢視那些所謂的“熊貓攝像頭”。

畫面顯示,大部分動物園的攝像頭依然正常。

熊貓們不是在吃飯睡覺,就是在玩耍。

隻有丫丫事發的孟菲斯動物園,加載不出來,網頁顯示404。

“中國頂流”淪落到乞讨維生?網友:太心碎,快讓他回家吧
“中國頂流”淪落到乞讨維生?網友:太心碎,快讓他回家吧

△ 兩個動圖分别截自美國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和英國愛丁堡動物園的panda cam,截取時間為Sir撰稿當天的下午四點半

丫丫終将回國,這當然是好事一件。

但對熊貓們來說,到底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它們所希望的?

目前大陸一共設立了67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對于生活在那裡的熊貓,或許它們比起丫丫們,會更有自己的一番天地。

保護區會收留老弱病殘的熊貓,并給予适當的幫助。

這也是學者們所認為的,人類能為熊貓做的最好的事情。

至于那些實在到了末路的熊貓們。

人類無計可施。

但對它們而言。

或許,卻是從此真正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說到這裡,Sir想起《回家》紀錄片最後的結局。

經過幾年的飼養和愛護。

飼養員們準備将熊貓“高高”放歸山林。

他們知道。

哪怕相處再久,感情再深厚。

保育所,也不是熊貓真正的家。

他們将高高運到山上,趕它走。

一開始,高高會舍不得。

它走到一半,又折傳回來。

直到飼養員反複驅趕。

高高才扭着屁股。

一點點消失在山林中。

見此情景,飼養員也忍不住淚水。

但他們知道。

隻有這樣,才是真正為高高好。

它回家了

我們也回家了

回家路上。

大家打打鬧鬧。

有人對着隐入山林,不見蹤影的高高,留下了最後一句話。

明天我們再來看看它

他們知道。

或許明天再來,也見不到它了。

但沒關系。

失去了保護的高高,終于不再是被捧在手心的國寶。

野性十足的它,更像一個純粹的動物,一個完完整整的熊貓。

我們知道。

它,終于回家了。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穿Prada的南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