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CI、EI檢索是啥東東,怎樣寫SCI、EI檢索論文呢?SCI、EI檢索

SCI、EI檢索

上了研究所學生的同學都聽說過發表文章要SCI、EI檢索,那什麼是SCI、EI檢索呢?估計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從别的地方摘錄了點東西,供大家參考。

1 論文進入SCI、Ei等國際檢索系統的意義

1) 加大論文資訊傳播的力度、速度和廣度,吸引讀者,拓寬國内外的讀者面,提高論文乃至期刊在國内外的被引頻次;

2) 引起期刊重視,提高作者論文的采用率;

3) 推動國際學術交流,促進科學研究工作;

4) 促進論文編寫格式的标準化和規範化,并與國際文獻接軌;

5) 提高論文乃至期刊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6) 提高作者、期刊、工作機關在國内外的學術地位和知名度。

2 國際六大著名檢索系統

1) 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 (見下文)。

2) 美國《工程索引》Ei (見下文)。

3) 美國《化學文摘》(Chemical Abstracts, CA。CA報道的化學化工文獻量占全世界化學化工文獻總量的 98% 左右,是當今世界上最負盛名、收錄最全、應用最為廣泛的查找化學化工文獻大型檢索工具。

4) 英國《科學文摘》(Science Abstracts, SA;或INSPEC)

--《實體文摘》(Section A- Physics Abstracts, PA); 

--《電子與電氣文摘》(Section B-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Electronics Abstracts, EEA); 

--《計算機與控制文摘》(Section C- Computers and Control Abstracts, CCA);

--《資訊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

5) 俄羅斯《文摘雜志》(Abstract Journals, AJ) 或РЖ(共220餘卷),被稱為世界三大綜合檢索統。

6)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Corrent Bulletin on Science Technology, CBST;為印刷本,共12分冊)。

現擴充為大型資料庫"日大學學技術情報中心"(Japan Information Cen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CST)。被稱為世界三大綜合檢索系統。

國際部分重要檢索系統名單,參見附錄A。

3 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

   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簡稱SCI)于1957年由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ISI)在美國費城創辦。40多年來,SCI(或稱ISI)資料庫不斷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世界最為重要的大型資料庫,被列在國際六大著名檢索系統之首。它不僅是一部重要的檢索工具書,而且也是科學研究成果評價一項重要依據。它已成為目前國際上最具權威性的、用于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成果的重要評價體系。它是評價一個國家、一個科學研究機構、一所高等學校、一本期刊,乃至一個研究人員學術水準的重要名額之一。

3.1 SCI來源期刊的兩個檔次

n SCI。是SCI的核心庫,産品代碼 K(内圈);

n SCI-Expanded (簡稱SCI-E), 又稱 SCI-Rearch。是SCI的擴充庫, 産品代碼 D(外圈)。

内圈與外圈都是精選的,同等重要。其差別在于:影響因子、地區因素、學科平衡等。

3.2 SCI産品的6種版本

① SCI Print 印刷版。 1961年創刊至今。雙月刊。現在擁有3700餘種期刊,全為内圈。

② SCI-CDE CD光牒版。 季度更新。現在擁有3700餘種期刊,全為内圈。

③ SCI-CDE with Abstracts,帶有摘要的CD光牒版。逐月更新。現在擁有3700餘種期刊,全為内圈。

④ Magnetic Tape 錄音帶資料庫。每周更新。現在擁有5700餘種期刊,外圈。

⑤ SCI Search Online 聯機資料庫。每周更新。現在擁有5700餘種期刊,外圈。

⑥ The Web of Science SCI的網絡版。每周更新。現在擁有5700餘種期刊,外圈。

3.3 SCI 資料庫的分類

目前,SCI資料庫分為兩類。

3.3.1 引文索引資料庫 (Citation Index, 簡稱CI)

(1) CI的内容

1) 期刊論文的相關資訊--作者姓名,論文題名、出處,英文摘要;

2) 論文所引用的參考文獻。

(2) CI的學術領域

1) 科學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産品代碼為K) 3500種期刊;

2) 社會科學引文索引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 (J ) 1700種期刊;

3) 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 Art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HCI 1150種期刊。

4) 其他專業引文索引

① 計算數學引文索引 CompuMath Citation Index (4 );

② 生物化學與生物實體引文索引 Biochemistry & Biophysics Citation Index (BB ); 

③ 生物技術引文索引 Biotechnology Citation Index (HI); 

④ 化學引文索引 Chemistry Citation Index (CD ); 

⑤ 神經科學引文索引 Neuroscience Citation Index (MD); 

⑥ 材料科學引文索引 Materials Science Citation Index (MS)。 

3.3.2 現刊題錄資料庫 (Current Contens, 簡稱CC)

現刊題錄資料庫共分7個組别。另外還有

--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 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cedings (ISTP);

--社會及人文學會議錄索引 Index to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 Proccedings (ISSHP)。

3.4 SCI 對稿件内容和學術水準的要求 

1) 主要收錄數學、實體、化學等學術理論價值高并具有創新的論文;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科技攻關項目、"八六三"高技術項目等;

3) 論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4 美國《工程索引》(Ei) 

4.1 美國《工程索引》簡介

美國《工程索引》(Eingineering Index, 簡稱Ei), 在1884年由美國工程資訊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創辦,是一個主要收錄工程技術期刊文獻和會議文獻的大型檢索系統,被稱做國際六大著名檢索系統。

4.2 Ei把它收錄的論文分為兩個檔次

4.2.1 Ei Compendex 标引文摘。它收錄論文的題錄、摘要、主題詞和分類号,進行深加工;有沒有主題詞和分類号是判斷論文是否被Ei正式收錄的唯一标志。

4.2.2 Ei PageOne 題錄。不列入文摘,沒有主題詞和分類号,不進行深加工。有的PageOne 也帶有摘要,但未進行深加工,沒有主題詞和分類号。是以帶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進入Ei。

對Ei收錄論文兩個檔次區分的示例,參見附錄B。

4.3 Ei發展的幾個階段

① 創辦初,月刊、年刊的印刷本(Ei Compendex),1884年至今。

② 70年代,電子版資料庫(Ei Compendex), 并通過Dialog等大型聯機系統提供檢索服務。

③ 80年代,CD光牒版(CD-ROM)形式(Ei Compendex)。

④ 90年代,提供網絡版資料庫(簡稱CPX Web), 推出了工程資訊村(Engineering Village:

Ei Compendex + PageOne);

1999年,中國18所高等學校聯合購買網絡版資料庫的使用權,鏡像在清華大學圖書館;

2000年8月,Ei推出Engineering Village 2新版本,于2000年底出版。

4.4 Ei把收錄的期刊分三個檔次

① 擴充期刊,約2800種。它隻收錄題錄(Ei PageOne)。 在Ei的擴充版中,1999年收錄我國期刊156種;《計算力學學報》被列入Ei PageOne。據悉Ei的擴充版将于近幾年被取消。

② 選做期刊,約1600種;其論文隻選擇收錄,作為Ei Compendex。《大連理工大學學報》1994年被列為選做期刊。

③ 核心期刊,約有1000種;每期所有論文均被收錄。《金屬學報》、《清華大學學報》等為核心期刊。

我國1996~2000年被Ei Compendex收錄的期刊(②+③)數請見表1。

表1 Ei Compendex 收 錄 中 國 期 刊 統 計

名 稱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10月末

中國期刊 80 89 90 94 

高校學報 17 18 20 23 

大連理工大學 (105) (120) (190) (124) (64)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24) (21) (79) (49) (8)

東北大學學報 (0) (0) (0) (59) (63)

注:1)東北大學學報1999年第20卷第5期開始進入Ei;

2) 哈爾濱工業大學主辦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英文版)》和《材料科學與工藝》 

将于2001年1月1日被Ei列入收錄刊源;

3)擴号内的數字為收錄摘要的篇數。

4.5 Ei 對稿件内容和學術水準的要求 

1) 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的工程論文, 如:

-- 機械工程、機電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術等;

-- 礦業、冶金、材料工程、金屬材料、有色金屬、陶瓷、塑膠及聚合物工程等;

-- 土木工程、建築工程、結構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

-- 電氣工程、電廠、電子工程、通訊、自動控制、計算機、計算技術、軟體、航空航天技術等;

-- 化學工程、石油化工、燃燒技術、生物技術、輕工紡織、食品工業;

-- 工程管理。

Ei 不收錄數理化、生物學、醫藥、農林等學術理論論文。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科技攻關項目、"八六三"高技術項目等。

3) 論文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成果有創新。

5 論文編寫格式要符合國家标準、國際标準和SCI、Ei有關規定

5.1 基本要求

必須滿足國際檢索系統對論文格式的要求,至少應包括下列幾項(英文):

論文題名、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作者工作機關、論文摘要、文獻出處、參考文獻。

5.2 論文題名

題名應簡明、确切,不要太長、太籠統。英文題名可以省去定冠詞和不定冠詞如the、a、an等。

題名内不應列入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代号,以及數學公式、化學結構式等。

5.3 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

應按GB/T 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拼寫。建議:

作者姓氏在前,全大寫。名字在後,首字母大寫 ;雙名連寫,其間加半字線。如;

林 臯 LIN Gao, 鐘萬勰 ZHONG Wan-xie , 歐陽華江 OUYANG Hua-jiang。

請勿将姓氏寫在名字後: Ming-sheng WANG, Mingsheng Wang ;

請勿将名字縮寫: WANG M. S. , M S WANG 。

多作者姓名之間用逗号隔開: LIN Gao, ZHONG Wan-xie , OUYANG Hua-jiang

5.4 工作機關

工作機關要規範、統一、穩定,英文譯名結尾處應加"China"。如:

(大連理工大學 工程力學研究所,遼甯 大連 116024)不要隻寫"工程力學研究所";

(大連理工大學 土木建築學院,遼甯 大連 116024)

(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 , Dalian Univ. of Technol., Dalian 116024, China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實體研究所 第二研究室 勿寫成 大連化物所 或 大連化學實體研究所。

對于多作者、多工作機關,應寫成

LI Zhi-gang1, CHEN Xiang-dong1, WANG Ping 2, ZHANG YU-shun3

(1. State Key Lab. of Struct. Anal. of Ind. Equip., Dalian Univ. of Technol. ,Dalian 116024, China; 2. Inst. of Eng. Mech. of State 

Earthq. Bureau, Harbin 150080, China; 3. Inst. of Earthq. of Guangdong Prov., Guangzhou 510070, China)

5.5 英文摘要

國際重要檢索系統通常采用英語。它們在收錄一篇論文摘要時,主要看英文摘要寫得好不好。是以提高英文摘要編寫品質非常關鍵。它包括:摘要内容、格式、語句的時态和用詞的準确性。

-- 摘要的内容:對于報道性文摘,應當列出研究課題"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個要素。

-- 摘要的長度:100~150個詞,不應出現公式、圖表、參考文獻的序号;第一句不應與題名重複。

-- 用過去時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現在時态叙述作者結論;盡量用主動語态代替被動語态。

Ei對英文摘要的撰寫要求,請參見附錄C"科技論文英文摘要的書寫規範化"。

5.6 文後參考文獻

文後參考文獻要精選,應規範

-- 引用文獻中書刊的層次、數量、出版年份要仔細挑選核實,因為它可反映論文的學術水準和創新程度。如果引用一大堆教科書,SCI是不會收錄這篇論文的。

-- 參考文獻的編寫,應遵循GB 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正在修訂之中)和《中國學術期刊(CD光牒版)檢索與評價資料規範》,把文後參考文獻編寫好。

-- SCI則特别要求把文後參考文獻全部譯成英文。

5.7 加注論文來源

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科技攻關項目、"八六三"高技術項目等重要論文,不要忘記在篇首頁地腳注明标準的資助項目名稱,并在括号内寫出準許号,以證明論文價值。因為這類論文,其項目都是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嚴格論證後準許的課題,受到國内外檢索系統的重視。

6 投 稿 途 徑

論文被SCI、Ei收錄,學術水準是基礎,編排格式是條件,投稿途徑是關鍵。論文的學術水準再高,如果投稿方向不對,根本不能被ISI、Ei收錄。建議通過以下五種方式投稿。

1)投向《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1994已被Ei Compendex收錄。好文章投給我校學報,可以牢固樹立學報的學術地位,引起SCI、Ei重視,形成良性循環。

2)充分利用已有管道

如果您的論文曾經被SCI、Ei收錄過,應充分利用已有的管道。人頭熟,對刊物編排格式适應。

3)投向國内期刊

稿件多,要分流;不能全在本校學報發表,應向國内已經被SCI、Ei列入刊源表的期刊投稿。注意:

-- SCI的來源期刊名單每年都在我國許多報刊上刊登,但有許多錯誤。如1999年底以來在各大報刊上公布的、由美國ISI提供的中國期刊名單多出6種(非中國期刊),丢了8種。經過近一年核實,現提出"美國SCI資料庫1999年收錄中國期刊通訊位址和E-mail",見附錄D,供參考。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0年第9期公布了"美國Ei Compendex (CD光牒版)1999年收錄中國期刊名單和篇數"。但是,Ei 2000年對中國期刊進行了調整:淘汰了14種,新增加了6種。向這些期刊投稿時,還應注意:①有些高校學報不接收來自校外的稿件;②要向核心期刊投稿;③可向選做期刊中收錄篇數較多的期刊投稿。投稿時參見附錄E"Ei Compendex收錄篇數較多的中國期刊編輯部的通訊位址"。

4)投向國際期刊

由于語言上的障礙,采用英語的國際期刊比中文期刊容易進入SCI、Ei,但其學術水準不一定都比中國期刊高。中國期刊進入SCI的數量有限;在這種期刊上發表文章,難度較大。應把部分稿件向國際分流。目前,許多高等學校都在對SCI、Ei的刊源表進行研究,并加整理;我校也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我已掌握了 SCI大部分核心期刊的通訊位址和E-mail,可幫您提供捷徑。

5) 争取使您的論文進入國際會議論文集

SCI、Ei 都收錄國際會議論文集。應主動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如果您出國參加國際會議機會少或經費困難,應争取參加在國内,特别是在校内舉辦的國際會議,并積極投稿。 SCI、Ei對這種國際會議論文集是很有興趣的。最近赴美國考察有一種感覺,與中國期刊相比,這種論文集進入SCI、Ei要容易得多。

附錄A 國際重要檢索系統名單

A1 法國《文摘通報》(PASCAL),世界三大綜合檢索系統。

A2 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ambridge Science Abstracts, CSA;下設52個資料庫)

1) 美國《金屬文摘》MDX 或MEDADEX;

2) 美國《工程材料文摘》EMA;

3) 美國《鋁工業文摘》AIA;

4) 美國《世界陶瓷文摘》WCA;

5) 美國《腐蝕文摘》Corr A;

6) 美國《計算機與資訊系統文摘》CISA;

7) 美國《電子與通訊文摘》ECA;

8) 美國《超導文摘》SS/SA;

9) 美國《水生科學和漁業文摘》ASFA;

10)美國《生物科學與生命源》ASFA 1:BSLR;

11)美國《海洋技術,政策與非生命源》ASFA 2:OTPLR;

12)美國《水污染與環境品質》ASFA 3:APEQ;

13)美國《水文摘》ASFA AA;

14)美國《海洋生物技術文摘》ASFA MBA;

15)美國《海洋文摘》OA;

16)美國《健康與安全科學文摘》HSSA;

17)美國《污染文摘》Poll A;

18)美國《農業與環境生物技術文摘》AEBA; 

19)美國《動物行為文摘》ABA;

20)美國《社會學文摘》;

……

A3 國際數學、力學檢索系統

1) 美國《數學評論》MR;

2) 美國《最新數學出版物》CMP;

3) 德國《數學文摘》ZBl MATH。

4) 美國《應用力學評論》AMR。

A4 國際化學化工檢索系統

1) 英國《分析文摘》AA;

2) 英國《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文摘》CEABA;

3) 英國《化工商業新聞資料庫》CBNB;

4) 英國《化學品安全新聞》CSNB;

5) 美國《石油文摘》PA。

A5 美國《世界紡織文摘》WTA 

A6 英國《英國海運技術文摘》BMTA

A7 美國《環境文摘》EA

A8 國際醫藥檢索系統

1) 美國《醫學索引》IM或NLM;

2) 荷蘭《醫學文摘》ES;

3) 美國《國際藥學文摘》IPA。

A9 國際農業與生物學檢索系統

1) 意大利《農業索引》Agris;

2) 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 

3) 美國《生物學文摘》BA (BIOSIS);

4) 英國《動物學記錄》ZR (屬于BI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