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晶片又實作一項關鍵突破,外媒的擔心果然應驗了

作者:阿星科技觀

3月2日,阿裡巴巴旗下的半導體公司平頭哥在上海舉辦了首屆玄鐵RISC-V生态大會,不但有國内衆多半導體公司參會,而且還吸引了英特爾、谷歌、Canonical等國際頂級公司的參加。這次會議目的是探讨RISC-V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是給目前處于困境的中國晶片産業打下一針強心劑,讓全中國的半導體企業能集結優勢力量,擰成一股繩往前沖。

中國晶片又實作一項關鍵突破,外媒的擔心果然應驗了

其中倪光南院士在大會上也作了慷慨陳詞,他說:“發展中國晶片産業,要大力發展壯大RISC-V産業生态,争取在萬物互聯的新時代中,使得RISC-V發展成為世界主流,形成RISC-V與X86、Arm三分天下的格局。”

中國晶片又實作一項關鍵突破,外媒的擔心果然應驗了

可能很多人都一直以為阿裡巴巴就是一個電商公司,而馬雲也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商人,都是唯利是圖的。其實不然,我們看問題都太片面了,馬雲的格局遠比我們想象得要大。當有一天,你突然發展金錢對你來說隻是一串毫無意義的數字時,那麼你對未來的追求就已經和錢沒有關系了。因為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你去做,那就是實作個人的自我價值,實作企業的社會責任,推動中國高科技的發展,為中國的科技事業奉獻畢生的精力将成為你活着的真正意義。

中國晶片又實作一項關鍵突破,外媒的擔心果然應驗了

我們熟知的華為是這樣的企業,而阿裡平頭哥也是這樣的企業。從2018年開始,平頭哥就橫空出世,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不僅其注冊資金從當初的1000萬飙升到目前的3個億,而且還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短短幾年時間就研發出了3大系列8款RISC-V處理器,比如玄鐵C910、E902、E906等CPU晶片就是其中的代表,并且在玄鐵C910上已經成功實作了相容安卓系統,這在全球範圍内還是第一次。

中國晶片又實作一項關鍵突破,外媒的擔心果然應驗了

據了解,目前的玄鐵系列晶片,出貨量已經超過30億顆,成為了國内應用規模最大的國産CPU晶片。不管是雲端還是移動端,AI領域還是物聯網(IoT)領域,低功耗晶片還是高性能計算晶片,RISC-V玄鐵系列晶片都已經可以全面覆寫且開始被廣泛應用。

而且,平頭哥已基本完成國際及國内主流作業系統與RISC-V的全适配,包括安卓、Debian、Fedora、Gentoo、Ubuntu、龍蜥、統信、openKylin、創維酷開系統、RTT等作業系統。

中國晶片又實作一項關鍵突破,外媒的擔心果然應驗了

目前,RISC-V架構晶片的出貨量已達成100億顆裡程碑,僅用12年就走完了傳統架構30年的發展曆程。據預測,2025年RISC-V架構晶片将突破800億顆。正如RISC-V之父、圖靈獎得主David Patterson在大會上所說的那樣:“RISC-V是一個全球現象,有超過60個國家的開發者們在研究它。我認為,3到5年後,RISC-V将無處不在。”

而更可喜的是,2022年全球采用RISC-V架構的100億顆處理器中,已有一半來自中國,這标志着中國RISC-V生态已初步形成。

中國晶片又實作一項關鍵突破,外媒的擔心果然應驗了

說了半天,可能很多人還一頭霧水,RISC-V究竟是何方神聖,有這麼大的威力嗎?下面我就簡單給大家科普一下。

RISC-V是一種非常精簡的開源指令集架構(ISA),什麼是指令集,就是由一條一條單一指令組成的集合。什麼是指令,就是用指定的二進制編碼定義對應的操作,比如加減乘除、邏輯運算等。還是不明白?沒關系,繼續往下看。

中國晶片又實作一項關鍵突破,外媒的擔心果然應驗了

說白了,ISA就是一本說明書,而且是公開的,不要錢大家随便用,這就是開源的意義。RISC-V采用的開源協定非常寬松和自由,允許任何人和任何企業自由設計,并可以自由用于任何目的,制造和銷售RISC-V晶片和軟體。也可以申請專利賣錢,而且不用交錢給RISC-V基金會。RISC-V架構2010年起源于美國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不過許多貢獻者都是這所大學以外的志願者和行業工作者。

看到這裡,問題就來了!既然起源于美國,那會不會又被美國卡脖子呢?

中國晶片又實作一項關鍵突破,外媒的擔心果然應驗了

其實這個我們大可不必擔心。

第一,RISC-V是開源免費的,RISC-V指令集也已經經過了遍布全球的衆多機構的不斷完善和補充,它的所有權屬于所有有貢獻的開發者,沒有誰能夠将其據為己有,是以它早已不屬于美國。就像Linux核心一樣,全球任何人和機構,都可以随便使用,根本不會被限制。

中國晶片又實作一項關鍵突破,外媒的擔心果然應驗了

第二,RISC-V基金會已經從美國轉移到了瑞士,它不屬于任何公司,目前有數十個國家的3000多家企業入駐,而且在RISC-V基金會22個進階會員中,12家為中國企業,占比一半以上。是以,這意味着中國企業在RISC-V技術的發展上掌握着更多的話語權。

RISC-V作為晶片領域的新賽道,已經爆發出強大生命力,且未來還有更廣闊的發展潛力,全球多個國家政府已經開始高度重視,并已經在投入大量資金支援該技術的研發。比如美國NASA宣布RISC-V将為下一代高性能航天計算 (HPSC) 提供核心CPU,高通、谷歌、微軟、特斯拉也都在布局RISC-V晶片,英特爾更是拿出10億美元成立基金會;俄羅斯在去年6月已經宣布将大力扶持RISC-V處理器的發展;歐盟在去年9月也明确支援RISC-V與開源硬體。還有印度政府正在打造國家級RISC-V指令集;巴基斯坦政府也宣布将RISC-V列為國家級首選架構等等。

中國晶片又實作一項關鍵突破,外媒的擔心果然應驗了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RISC-V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上面已經提到了RISC-V基金會中一半以上的進階會員都是中國企業,它們包括了華為、騰訊、阿裡巴巴、紫光展銳、中興通訊、中科院等國家重點高科技企業和科研院所。此外,國家隊也已經出手,上海經信委牽頭成立了“中國RISC-V産業聯盟”,包括芯原微電子、安徽華米、華大九天、地平線、晶晨半導體、紫光展銳、複旦大學專用內建電路與系統國家實驗室等一系列知名企業和機構。

中國晶片又實作一項關鍵突破,外媒的擔心果然應驗了

不僅如此,大陸還在大力推動RISC-V國際标準建設,其中僅平頭哥就正在推動29個技術方向的标準制定,并拿到了全球首張架構相容性測試證書。

對于中國在RISC-V領域取得的成績,外媒此前就曾發出過警告:中國大陸正在大力發展RISC-V架構,5年之内必将改變晶片格局。

中國晶片又實作一項關鍵突破,外媒的擔心果然應驗了

RISC-V浪潮席卷全球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慶幸的是,中國率先抓住了這個機會,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可見,外媒的話正在得到應驗。但是,我們不僅不能盲目樂觀,更要清醒地認識到,RISC-V再強大,它也隻是屬于晶片設計環節的突破,要想大批量将RISC-V晶片制造出來,還是繞不開光刻機。是以,我們在光刻機方面的研究不但不能有絲毫松懈,而且應該更加努力,争取早一天研制出國産的高端光刻機。

中國晶片又實作一項關鍵突破,外媒的擔心果然應驗了

對此,我們應該充滿信心,因為我們不僅有衆多高科技企業和科研院所正在與時間賽跑,夜以繼日進行技術攻關,而且目前大陸已經将晶片産業提到了國家層面,國資委已重磅宣布,要加大對晶片內建電路科研的扶持力度,相信這将讓大陸以更快的速度取得更多的新突破,最終解決卡脖子問題。

對此,你怎麼看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