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頤和園說起

作者:心劍合一

#好内容我來評#《走向共和》中海防捐是一個精彩的叙事過程,賣官鬻爵得了大量的銀子,名義上是為了鞏固大清水師,組建和加強北洋艦隊,實際上資金卻用于頤和園的工程。

電視劇中慈禧有一段精彩的表演,光緒十二年,慈禧提出要把1860年英法聯軍燒毀的清漪園翻新重建。此時清王朝國庫空虛,修建這個園子需要花費大量的銀子,而國庫僅剩的銀子,急需要支援給李鴻章的北洋水師,用于海軍裝備的優化。慈禧提出修園子時,包括光緒皇帝在内的軍機大臣一衆表示反對。但是慈禧不顧其中利害,還是堅決修建清漪園,并且已經把修建後的園子名字都想好了,取名叫頤和園。

面對一緻反對的皇帝和大臣,慈禧憤怒提出自己要修頤和園的觀點:修建頤和園不是為了自己貪圖享受,自己為國操勞數十年,馬上六十大壽了,普通百姓過生日也要慶祝一下,大清以孝治國,我過個生日有錯嗎?過生日辦的風光一點,老百姓看到會增強對清王朝的信仰,很大程度上可以影響内亂的發生。洋人看到盛大的生日場面,自然會看到這是清王朝國力強盛的表現,不會輕易來欺負我們。

慈禧說完,群臣雅雀無聲,光緒皇帝連忙磕頭承諾修建頤和園,要為“親爸爸”舉辦一場盛大的六十大壽生日宴。這筆原本用于北洋水師提升裝備的費用,最終被用來修建了頤和園。在慈禧生日的這一年,

比洋水師在抵禦外敵入侵時,全軍覆沒。

要是我們站在一個老人個人角度看,慈禧說的沒有錯,一個老人想過一個生日,高興高興,沒有錯。

從頤和園說起

但是站在國家安全戰略,鞏固海防與個人生日的大是大非面前呢?那就不是錯的問題了,那就是禍國殃民,以一己之私,廢海防與不顧,成為曆史的罪人。然而,面對國家外交困境,一意孤行,接連向西方國家宣戰,而外強中幹的北洋水師,無炮彈可用……最終招緻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淪陷,《南京條約》、《辛醜條約》……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時代。

從頤和園說起

對與錯,隻是角度不同的一個事物的兩面,本身不重要。人們關注更多是對與錯,是情緒問題,是喜好問題,是情懷問題,是不是聽話問題。而唯獨沒有發展的總目标,階段性目标,以及落實這些目标的步驟與方法。現實中再這種無頭蒼蠅,橫沖直撞的環境下,做的越多,距離正确的目标越遠,放在長遠回頭看就如同現在看頤和園,它成為慈禧禍國殃民的罪證,是中國割地賠款的源頭所在。多少中國人為慈禧的大壽付出巨大的代價,以至于家破人亡,失去生命。

從頤和園說起

無論幹什麼事,重要的是方向是否有利,走向何方?建立長期主義發展目标,才有可能有一個發展的落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