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日本專家斷言大陸懼怕美國、不敢武統台灣,美國:并非如此

近年來,伴随着中國國力的不斷提升,台海問題越發吸引衆人目光。

2022年8月,美國國會衆議長南希·佩洛西竄訪台灣,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一波接着一波的熱議。

而台海問題發展至今,已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盡管這本質上是中國的内部問題,但由于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持續性擴大,相關國家也鉚足了勁要橫插一腳,企圖從中謀取自身的利益。其中,美國與日本兩國的表現尤為明顯。

有一位日本專家分析了中國不敢武統台灣的原因。讓人沒想到的是,不久後美國專家的一席話,卻說出了與其不同的結論,令全場沉默。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們不妨從這位名叫松田康博的日本專家說起。

2021年日本專家斷言大陸懼怕美國、不敢武統台灣,美國:并非如此

(佩洛西竄台)

一、勝敗之間:松田康博的預測

松田康博出生于北海道,現在就職于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是一位政治學家,常年研究亞洲政治生态,是以對台灣問題尤為熟悉。

而他對台海局勢的預測,還得從2021年《經濟學人》的一篇文章說起。

當時,《經濟學人》預測了台灣的未來。文章中明确提出,台灣在中美博弈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以以後會成為“全球最危險的火藥桶”。

這篇報道正巧被松田康博瞧見,随後,他在接受日本雜志專訪時對這一結論給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見,松田康博認為:在未來十年内,大陸武統台灣的可能性都非常低。

至于理由,松田康博也說得十分直白,他認為大陸沒有這種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打不過。

不僅如此,他甚至斬釘截鐵的表示,倘若大陸武統台灣,那麼代價一定會高昂到令所有人都難以承受。

為了印證自己的理論,松田康博預設了武統的具體情況,并且将台海間分為四個區域,即:南海離島、福建離島、澎湖列島和台灣本島。

2021年日本專家斷言大陸懼怕美國、不敢武統台灣,美國:并非如此

(松田康博)

在他看來,首先大陸就不可能直接對前三個區域動武,而這三個區域也各有各特殊的情況。

以澎湖列島為例,這裡離台灣非常近,是以勢必為成為台灣死守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在松田康博的預判中,大陸的軍隊無法順利攻占澎湖列島,即便曆經死戰,最後的戰果也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号。

福建離島與南海離島的情況也各有棘手之處。前者主要涵蓋了金門與馬祖等地,而後者則指東亞與太平島。

在松田康博長期的觀察下,他在福建離島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島上的居民大多與台獨無關。

對于兩岸和平統一來說,這本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倘若放在武統的語境下,反倒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意味着,大陸的軍隊不能以福建離島為切入點來實施攻擊,因為要保護島上的普通群眾。

2021年日本專家斷言大陸懼怕美國、不敢武統台灣,美國:并非如此

(福建離島)

而南海離島則一貫擁有着超高的國際關注度,松田康博認為,如果台海危機最終會更新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事件,那麼一定是從南海離島開始。

南海周邊國家衆多,一旦大陸動用武力統一,那麼勢必引發集體性的恐慌。

在談到南海離島時,松田康博的言辭尤為激烈,他甚至強調,在此處動武,會讓中國的統一大夢更加遙不可及,并直接斷送和平統一的所有可能性。

于是,在這樣的邏輯推演下,大陸想要武統台灣,似乎就隻剩下了最後一條路,那便是直接進攻台灣本島。

直到這時,支撐松田康博理論的最重要一股力量才終于顯現,那便是美國。

松田康博指出,美國有着明确的“台灣關系法”。是以,隻要台灣本島一遭到大陸的進攻,那麼美國肯定會立馬出手,沒有半點猶豫。

更重要的是,在松田康博的預設中,單就軍事力量而言,中國是絕對打不過美國的。這也意味着,大陸對于台灣本島的進攻一定會失敗,這次進攻的失敗也就預示着武統行動的瓦解。

而對于台灣來說,隻要守住本島,那麼便可視為取得了成功。

2021年日本專家斷言大陸懼怕美國、不敢武統台灣,美國:并非如此

(台灣島)

随後,松田康博還在此基礎上做出了進一步的預測。

他言之鑿鑿的的表示,這次失敗會令大陸的群眾意識到,中美兩國在軍事實力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如此一來,大陸自然會顔面盡失,國際地位一落千丈,造成不可彌補的政治事故。與此同時,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也會受到影響,兩頭不讨好。

既然如此,大陸一定會選擇不推行武統,進而保全面子,鬥而不戰。

最終,松田康博給出了自己的結論,他認為,除非大陸發生了“極端的誤算”,不然絕不可能發起武統。

就算美國進行了極端的挑釁,中國也一定隻會進行有限的武力回擊。

言語之間,透露着濃濃的不屑。松田康博眼中的中國大陸,既不能打,也不敢打,更打不赢。

那麼,松田康博的理論究竟錯在哪裡?他又為何會做出這樣錯誤的判斷?對于這個問題,美國又是如何看待的?

2021年日本專家斷言大陸懼怕美國、不敢武統台灣,美國:并非如此

(松田康博)

二、錯誤判斷:松田康博的謬誤

實際上,松田康博錯誤的判斷主要源于兩點。第一,他對中國大陸的軍事實力沒有正确的認識,第二,他太相信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所唱出的高調。

先說台灣,早在2021年的一次模拟演習中,美國就預測了台灣的軍事實力,結果令人咋舌。

原來,美國在五角大樓中多次推演了大陸武統台灣的情況,而幾乎在每次演習中,台灣空間都會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内被全部殲滅。

披露這一消息的是美國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奧赫曼内克,他的特殊身份令該結論的可信度大幅上升。

2021年日本專家斷言大陸懼怕美國、不敢武統台灣,美國:并非如此

(五角大樓)

不僅如此,奧赫曼内克還說出了更多細節,言語中不乏對中國大陸軍事實力的肯定。

在他看來,倘若将時間往回撥二十年,那麼大陸或許真的不是美國的對手。可是伴随着中國大陸軍事實力的不斷增強,這些都成為了過去式。他甚至強調,台灣的軍事實力之弱,很有可能撐不到美國來援助,戰争就會結束。

其實,不僅奧赫曼内一個人注意到了中國大陸的強大,美國蘭德智庫的進階國防研究員也對此有敏銳的覺察。

他們發現,中國大陸不僅在裝備上更新換代,就連在整體的戰略布局上也充滿了智慧。是以,倘若小瞧中國大陸的實力,最後一定會自讨苦吃。

更讓人感到驚訝的是,這種看似“冒犯”的言論,竟然得到了不少台灣網友的支援。

因為在他們心中,台灣的軍事實力正如同美國所預測的那樣,是個不堪一擊的花架子。

2021年日本專家斷言大陸懼怕美國、不敢武統台灣,美國:并非如此

(台灣的報道)

其實,這樣的推演美國做了不止一次,前前後後加起來竟然一共有18次之多。而在這18次推演中,美國幾乎每次都會落敗。

來自對手的肯定,往往更能凸顯自己的強大。除了對軍事實力的錯誤判斷外,松田康博實際上還是沒搞明白台灣究竟意味着什麼。對中美兩國而言,台灣明顯有着完全不同的含義。

在松田康博的推斷中,隻要台灣被攻擊,美國就一定會出手,殊不知許多台灣人早已不這樣想。他們越發清晰地意識到,台灣隻是美國的一顆棋子,未來,更有可能變成一顆棄子。

時至今日,台灣早就對美國的“安全承諾”嗤之以鼻,無論是“棄台論”還是“毀台論”,都證明美國對台灣的援助絕非真心。

2021年日本專家斷言大陸懼怕美國、不敢武統台灣,美國:并非如此

(台灣群眾反美)

所謂“棄台論”,是十年前的一種美國政治理論,該理論興起時間之早,持續年份之長,都足以令台灣驚心。

早在2011年,就曾有哈佛大學的學者建言獻策,認為美國不該摻和進來,中國對統一的追求勢不可擋。與其兩敗俱傷,不如先下手為強。

而這先下手為強的核心,就是放棄台灣。

學者提出,隻要美國先放棄台灣,就擁有了和中國率先談判的權力,而在這場談判裡,美國甚至有機會要求中國放棄對美國的債權利益。

這種放棄台灣的想法絕對不是學界的一廂情願,它同樣也是美國政界的一股思潮。早在希拉裡擔任美國國務卿時,她就曾閱讀過這篇文章,并且給予了積極的回應。

2021年日本專家斷言大陸懼怕美國、不敢武統台灣,美國:并非如此

(希拉裡)

而在2023年開年之際,拜登的“毀台論”又再次點燃了輿論。

據知情人士報道,拜登計劃在不得已時毀掉台灣,好以此牽制中國大陸。據說,美國不僅想要炸毀台積電,還想挨個摧毀台灣的基礎設施,美國方面把這個打算稱為“焦土計劃”。盡管台灣當局第一時間為美國辟謠,但群眾早已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了。

在台灣島内的網絡上,有不少人一針見血指出,美國之是以會有這種想法,恰恰是因為美國已經衰落。簡單來說,就是撐不住了。

如此一來,松田康博推論中另一個重要的基礎也被瓦解了,更能印證他所言的荒謬。

有趣的是,真正的情況或許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複雜。像松田康博一類的日本學者,他們很多時候不是看不清事實,而是故意裝瞎。

好比就連美國自己都承認了在台海推演中輸了不少次,可松田康博甚至忙着為他們找補。他說,美國這是對自己要求比較高,每次推演都将自己處于不利的地位,為的是找出軍隊裡存在的問題。

有時,美軍甚至會故意輸掉,進而向政府索求更多的經費。

2021年日本專家斷言大陸懼怕美國、不敢武統台灣,美國:并非如此

(拜登)

松田康博的言論令人感到啼笑皆非,但他這麼說,自然也有着自己的考量。日本多次鼓動美國援助台灣,反而把自己置身事外,想着的其實是坐收漁翁之利。

等問到他們自己的政策時,日本馬上嚴正表态,表示具體會如何對待台灣,還是要看當時的局勢,具體分析。

實際上,這就是磨蹭與拖延,背後唯有自己本國的利益才是真。

其實,不光日本,美國也有許多專家對中國大陸是否會武統台灣做出了自己的判斷。而其中的一些結論,或許從某種意義上道出了真相。

三、重新考量:美國智庫再判斷

說起美國對台海局勢的預測,就不得不講到著名的戴維森視窗預言。

戴維森是美國的一名軍官,他曾是美國印太地區的司令。早在2021年,戴維森就做出過一個預言。

他大膽推測,中國大陸會來未來六年内發動武統,引爆台海沖突,進而完成國家的統一。

戴維森的預測可謂是影響深遠,從那之後,許多美國政客的理論都以戴維森的推斷作為核心依據。

但實際上,中國外交部早就對戴維森的這番言論進行過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一針見血的指出,美國渲染中國軍事威脅論的主要原因,是為自己找借口。

與向來熱愛和平的中國不同,好戰似乎被寫入了美國人的基因之中。

但是,美國人又不好“師出無名”,引起國際社會譴責。如此一來,中國那莫須有的“軍事行動”,就成了最好的借口。

在這個借口的掩護下,美國一邊大肆增加軍費預算,一邊擴張兵力,還不忘幹涉别國内政,可謂是一箭三雕,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2021年日本專家斷言大陸懼怕美國、不敢武統台灣,美國:并非如此

(美國空軍)

2023年年初,這一思想又換了種說法,再度橫空出世。

據說,有一位名叫米尼漢的美國空軍上校,在近日給自己的下屬們發送了一份備忘錄。他在備忘錄上指出,中美會在2025年左右開戰,要他們做好準備。

米尼漢甚至煞有其事的說,希望我是錯的,但直覺告訴我,此戰不可避免。

盡管有美國國防部官員出來打圓場,說這是米尼漢的個人行為,不代表美國官方對中國的看法。可實際上,美國在想什麼,中國了解的一清二楚,這無疑是一種蓄意的渲染與煽動。

而一切都說明了最根本的問題:在台海問題上,美國時刻将中國大陸視為假想敵,以便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不過,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卻給出了相反的判斷,這批美國專家認為,台海不可能在2023年爆發大規模的沖突。

最重要的原因是,台海博弈一旦發生,對中美兩國的利益影響都不可估量。

中國和美國是最具規模的兩個世界經濟體,倘若戰火蔓延,那麼雙方的損失都将是巨大的。不僅如此,對于大陸而言,台灣是真正的同胞。所謂血濃于水,是以大陸無論在做出任何決斷時,都一定會考慮台灣人民的利益。

2021年日本專家斷言大陸懼怕美國、不敢武統台灣,美國:并非如此

(美國智庫)

無論是怎樣的戰争,最受苦的一定是兩岸群眾,就算美國可以把台灣當成棄子随手抛下,但大陸也絕不會如此。對于大陸與台灣而言,隻要存在着和平統一的希望,就不會選擇動用武力。

除此之外,但凡台海沖突一起,全人類的文明或許都将面臨着根本性的倒退。

美國智庫将中美這兩個大國間的交鋒與世界挂鈎,若是點燃了世界大戰,那麼人類過往千年所創造的輝煌文明或許都會在一瞬間化為烏有。一旦有戰争,就必定會動用核武器,核武器的威力可想而知,這是雙方所達成的無聲共識。

而在這些客觀原因之外,現有的國際局勢也對台海問題有着極為重要的影響。

衆所周知,2022年年初,俄烏沖突爆發,直到今天也沒有完全解決。而在俄烏沖突中,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抑或是沒有直接參戰的北約,都沒能在經濟方面落到好處。

倘若中國大陸武統台灣,那麼所釋放出的能量必然更加巨大,所造成的影響自然也更加無法估量。

這場沖突,宛如前車之鑒,同時給中美兩國提了醒。

就中國方面而言,俄烏沖突爆發後,中國自然會對統一的政策更加謹慎。誠如上文所言,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中國不會動用武統的手段。

而對美國來說,也算是變相敲響了警鐘,美為了本國利益的長遠發展,也要收斂自己的種種行為。

2021年日本專家斷言大陸懼怕美國、不敢武統台灣,美國:并非如此

(俄烏沖突)

但是,美國專家同時也指出,美國的兩黨政治為未來的不穩定性提供了基礎。兩黨内鬥,或許就會在對華政策上進行區分。到時候,也許共和黨挑事的心思也不會減少。

總而言之,中國大陸是否會對台灣進行武統,實在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但是,要明确的是,中國有能力,也有決心,将祖國統一的事業進行到底。

編輯:雪糕

責編: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