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市裡的村莊”分紅記

作者:中國經濟網

來源:經濟日報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始。本報推出"記者體驗"專欄,從第一線發表現場報道,為讀者呈現熱點、露珠、周到的經濟新聞,記錄新時代強勁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脈搏。

3月18日是上海市金山區山陽鎮楊家村的紅利日。這一天,村員們收到了2020年村經濟合作紅利。

上午,在楊家村五樓會議室,第一村組長李玉良與兩名村民代表坐在一起,面前有140個信封,上面寫着組代表的姓名和紅利數額。記者了解到,這樣的紅利已經持續了8年,據說村民們真正分享了發展的成果。

楊家村是典型的"城中村",該村有3300多人,農戶口不到10人,大部分村民都在樓上,城鎮化率高達99.9%。

李玉亮的第一批村民,村民們都搬走了,分散到附近的海沂、綠地、海山等20多個街區。我聽說要付紅利,成員們準時到會場,平時見面不多,然後互相拉回家。

"開心!我真高興!李玉良無法掩飾激動之情,也說出了村民們的聲音:"我們村村幹部會負責,會管錢,為我們積累穩固的家庭基礎。"

這絕不是虛假的說法。多年來,楊家村堅持發展理念是第一要務,村幹部帶領村民走上小路,"小步快跑",先後榮獲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五個好村黨組織、上海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産權制度改革示範村等榮譽稱号。

在楊家村黨建展館,記者看到一張老照片,攝于2013年12月28日,當時楊家村經濟合作社在上海市金山區山陽鎮成立,時任楊家村黨總書記、村委主任姚金源持牌。當時,新當選的合作社主席姚金元鄭重向會員們承諾:"今後,合作社每年将抽取一定比例的收益,用于改善村文化、教育、醫療等公益設施的條件,提高養老、殘疾、困難家庭生活津貼, 等等,成員還将享受合作社的紅利配置設定。"

一個接一個,日子過得越好。楊家村"兩委"時刻思考如何擴大集體經濟,造福村民。如今,合作社對會員的股息已從2014年首次派息時的每股12美元上升至今年的每股16美元,總股息已從2014年的144萬美元增至192萬美元。

合作社不斷支付紅利,也有一定比例的增長,村幹部有底。2013年,楊家存根據上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改革發展,完成了農業年齡統計和村"三資"盤點,成立了村級經濟合作社。清理後,楊家村實際淨資産959356萬元,全村總用地面積5500畝,已征用4950畝。

根據相關章程,合作社配置設定計劃不涉及合作社的總資産和資金,而隻涉及2020年收益的部分。2020年,楊家村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1000萬元,其中經濟合作社收入591.61億元,主要由廠房租賃費、投資收益、利息收入等組成。

楊家村黨總書記、村委主任、合作社主席陳春華表示,如何管理村的集體資産是一門學問,村裡有錢不僅要按國家政策調好,還要考慮如何投資實作增值保值。

"接手老書記班後,我們要把它提升到一個新的水準。陳春華告訴記者,前幾年,金山新城核心區村投資近2000萬元購買了2500多平方米的商鋪,每年可收取80多萬元的租金。楊家村幹部還整合各種資源,千方百計吸引投資工作。

"現在我們村裡有一大批有能力的企業家。陳春華說,上海威益健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與郭偉峰有關聯的,利用自己的資源幫助村幹部共同開展投資。近兩年來,他成功為楊家村引進了四家企業。此外,楊家村幹部還在原老廠房、村級文化創作園建設中,開展投資,使老廠煥發活力,擴大村級經濟,進一步做好鄉村振興大篇大篇。

"目前,我們通過投資共引進了295家企業,稅收收入從2006年的600多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1630萬元,固定資産從2006年的531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4806萬元。說到村裡招商,陳春華喜歡幾個簡。

"村幹部就是要為村民做好事。陳春華說,楊家村正在推進村曆史博物館的建設,希望保留一種懷舊和記憶,激勵一代又一代村民繼續奮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