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作者:史論春秋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男童進女廁事件】—●○»

“你是農村來的嗎?你沒子宮生不了孩子嗎?怪不得你沒有同理心!”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前段時間,随着哈爾濱地鐵女廁視訊被曝,困擾無數女性的“男童能否跟着媽媽進入女廁”這個問題,再次引發了全國網友的争議。

事情起因很簡單,一位女孩進入女廁後,偶然發現有個小男孩在沒上鎖的隔間内,小男孩驚恐無助的神情讓她下意識的後退了一步。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随後,她想起自己進來時,并未發現有母親在外等待。她出于好心,誤以為男孩是不小心走錯衛生間,于是好心提醒他,小男孩是不能進女衛生間的。

誰料話音剛落,男孩的母親像隻炸了毛的貓一樣大聲喧嘩,任憑女孩怎麼解釋,她都固執己見的認為女孩傷到了自家兒子的幼小心靈。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或許是這位母親太護子心切了,她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從弱勢上升到咄咄逼人的一方,男孩當場被吓得嚎啕大哭起來。

聽到孩子的哭聲後,本就氣勢嚣張的母親情緒愈發激動,她要求女孩必須給她6歲的兒子道歉并得到原諒,否則誰都别想出這個門。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男童進女廁本就是他們不占理,再加上女孩挨了一頓劈頭蓋臉的怒罵,心裡倍感委屈,于是她義正言辭地拒絕了這個無理的要求,并用手機拍下這一切來保留證據。

男孩媽媽見此也不甘示弱,她掏出手機就開始搖人,讓男孩爸爸趕緊來女廁為兒子“主持公道”。

随着親友團的介入,男孩媽媽的氣焰可謂是上漲百倍,女孩不過是說了一句“你家孩子6歲該上國小了,怎麼能進女廁”。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男孩媽媽直接開啟人身攻擊:“你是農村來的吧?他6歲怎麼可能上國小啊?”“你說話這麼難聽,難道你是沒子宮生不了孩子嗎?”“沒有小孩,怪不得你沒同理心。”

母親在這邊一頓輸出,男孩父親看見女孩在錄視訊,立馬伸手拍向她的手機,為了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她隻能暫停了錄制。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讓人感到憤怒的是,這場單方面的辱罵持續了将近30分鐘,即便是從業人員介入,男孩母親也沒有停下她的歇斯底裡。

如果沒有從業人員插手這件事情,一場真實版霸淩事件可能無法幸免。

視訊曝光後,評論區裡呈現了兩邊倒的趨勢,一方認為6歲以下的男童不具備獨立上廁所的能力,是以他們跟着母親一塊兒進來也無可厚非。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而另一方态度明确,認為男童不可進入女廁的原則問題不該被打破:

“女廁所不出現男的這個道理很難懂嗎?你的孩子隻是你的孩子,别人沒有責任和義務去包容。”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假如你有個6歲的女兒,你會允許爸爸帶她去男衛生間嗎?”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事實就是男孩子不能進女廁,怎麼就變成傷害孩子了?女孩戳破大人的錯誤行為,結果被他媽媽拿孩子的心靈當做擋箭牌。”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更有甚者看熱鬧不嫌事兒大,攻擊男孩母親是喪偶式教育,甚至還挑起性别對立,在這件事兒上火上澆油。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視訊得到廣泛關注時,被辱罵的女孩發文聲稱,有人将視訊舉報下架了,理由是侵犯了對方的肖像權。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都到這個時候了,男孩媽媽還沒有意識到自己錯在哪兒了,這難道不是一個家庭的悲哀嗎?

在整件事情中,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妄圖将錯誤推到他人身上來減輕自己心理的負罪感,相信大部分父母都這樣做過。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這位母親當時如果能冷靜下來,利用此事幫助孩子樹立起正确的性别觀念,同時教育好孩子要保護自己和他人的隐私,後面這檔子糟心事兒也就不會發生。

«○●—【男孩不等于男童】—●○»

其實母親帶着男童進入女廁、女浴室、女換衣間的事件已淪為常态。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這些場所本是為女性打造的私密空間,但部分毫無道德的家長親手打破了這場平衡,為其他女性同胞們帶來了無數困擾。

之前有一位網友向某部落客爆料,稱自家附近的遊泳館每天都有母親帶男童進女浴室和女更衣室的情況。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那些“男童”身高幾乎快有一個成年女性高,并且還發育出喉結、長出了濃密的小胡須。

不懷好意的眼神、貪婪的神色、下體起生理反應等情況,讓她感到既羞憤又難堪。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當她強忍不适找到從業人員和孩子母親理論,結果對方卻以“孩子還小,他懂什麼”和“就你長得金貴,還怕人看”等言辭,将她胡亂打發回去。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對此,她隻覺得不可思議,一個看起來上國中的男孩,明明已經有獨立洗澡換衣服的意識,為什麼他的母親卻視而不見,讓其随意窺視其他女性的裸體,侵占大家的隐私呢?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如果說女廁内的隔間能勉強保證女性的隐私,那浴室、更衣室等地就是完全将隐私都暴露在空氣中,這樣的場合為何還要讓異性兒童進入呢?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可悲的是,女性隐私空間得不到保障的案例比比皆是,很多網友曝出自己在女更衣室或浴室遇到“熊孩子”的經曆。

“從業人員沒多少也就算了,有個五歲小男孩一直在掀開不同的浴簾偷窺,讓我感覺非常不舒服,下次不會再去了。”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我朋友在試衣間換衣服,一個小男孩突然掀起簾子就闖進去,然後女店員把他拽出來之後,他直接趴在地上看,真的讓人很無語!”

如果你在大街上拉着一個人問“男人能不能進女衛生間?”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那你得到的答案一定是“不能”,因為男女授受不親,除非他去的是公共衛生間。

但你如果換個說法,問“男童能不能進女衛生間?”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那麼這個答案也将變得不再絕對,人們在心裡反複斟酌後,才會說出個人見解,因為“男童”的身份變得不再唯一。

“男童”第一層身份代表了“男性”,第二層身份代表着懵懂無知的“兒童”。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很多寶媽認為孩子年紀還小,沒有獨立自主意識,帶他們去女廁也是迫不得已的下下策,是以,一件不成文的“隐性”規則就在寶媽之間蔓延,并且她們也是這樣做的。

時間一長,寶媽們養成了帶男孩去女廁的習慣,便理所應當的認為全世界都該體諒辛苦的她們,否則你就是不講道理、沒有同理心的人。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現在有很多大商場為避免孩子被人販子拐走、摔倒等意外事故的發生,直接大手一揮直接在女廁内裝上小便池,既省錢又能讓寶媽們安心。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不知從何時起,大家下意識把“男孩進女廁有什麼大驚小怪的”當成隐私安全,把“他就是個小屁孩,哪兒懂得那麼多”當成年齡安全,抨擊被看女性的容貌作為性别安全。

現實生活中把女兒帶進男更衣室或男浴室的案例特别少,是以人們逐漸忘記父親作為家裡的頂梁柱,自然也能帶孩子去衛生間。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談“性”色變】—●○»

前段時間,江蘇一位媽媽向網友們分享出女兒“嫌棄”爸爸的趣事。

那天下午,爸爸單獨帶女兒到外面遊玩,經過公共廁所時,父親曾在内心一番掙紮,女兒在外面等待,他不放心,但女兒陪自己進男廁所也不太合适。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為了不讓女兒出現什麼意外事故,他隻好選擇了後者。可誰知女兒一聽爸爸要拉着自己去男廁所,便毫不猶豫的拉開了與爸爸的距離。

眼看爸爸仍舊不死心,她奶聲奶氣的吐槽爸爸道:“我是女孩子,你為什麼要讓我陪你去廁所?你那麼大人了,還不會自己上廁所嗎?”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看到這裡,還會有人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嗎?如果不是女孩母親的悉心教導,她又怎會知道“男女有别”這件事情呢?

明事理的父母自不用多說,也會教育好孩子。但有的父母談“性”色變,害怕孩子成熟的太早,污染了他們純潔的心靈。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沒有性别意識的他們對此感到好奇,并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是以也成了人們口中沒教養的“熊孩子”。

父母以為自己将子女保護的像白紙一樣,就是對她們最好的教育,卻從未想過這樣做可能會讓孩子在面對無惡不作的壞人面前還懵然不知。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遮住他們的眼睛,捂住他們的耳朵,從來都不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無知也不該成為壞人的幫兇。

是以,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都有權利學會性教育知識,明白什麼是“男女有别”。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再者說了,為什麼會有很多人認為女廁所是絕對安全的地方?難道僅憑孩子就在眼皮底下好看管?

既然男廁不友善去,帶孩子上女廁也不能萬全之策,那要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如果父母都在場的情況下,可以讓同性的一方陪孩子去衛生間。但現實大多數都是母親獨自陪同孩子出來,家長們不得不想其他的辦法。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比如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單獨上廁所,并給他佩戴好電話手表等通訊工具,來確定孩子的安全,或者是我們在上衛生間時,可以讓附近的店員或保安人員花費一兩分鐘幫忙照看孩子。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如果遇到迫不得已,必須帶孩子進女廁的情況,我們可以向這位媽媽學習:

小芳(化名)在帶孩子出去時,孩子着急上廁所,可附近沒有親子衛生間,于是她從包裡掏出一個眼罩給兒子戴上。

進入衛生間前,她鄭重的囑咐兒子,不許摘下眼罩更不能随意亂瞟,讓其他姐姐覺得心理不舒服。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緊接着,她牽着孩子來到其中一個隔間解手,全程并未摘下眼罩,直到她們走出衛生間,來到了外面的洗手池上,母親才将孩子的眼罩摘下。

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并沒有縱容孩子,讓其産生一種“我年紀小就能理所當然的進入衛生間”這種想法,而是言傳身教的教育孩子:男女有别。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這位媽媽的做法完美解決了孩子進女廁的問題,甚至還從根源上避免了其他女性本應受到的恐慌與尴尬。

有人曾提出每座城市可以多建設一些親子或家庭衛生間,這樣孩子與陌生人也不用見面,豈不是皆大歡喜?

事實上,一些大城市裡早就考慮到這個問題,隻不過還是會有人貪圖友善,直接帶着孩子進女衛生間。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她們忽略了孩子在3歲時,其實就有了性别意識這個概念。頻繁帶孩子出入女性隐私空間,隻會讓孩子性别意識混亂,并帶來一些不當的刺激行為與引導。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小結】—●○»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加強孩子對性别教育的記憶,讓其從小就樹立起尊重他人隐私和換位思考的良好習慣。

父母對孩子的擔憂,我們也可以了解,畢竟每位家長都不忍看到毫無自我保護能力的孩子遭受迫害。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但家長們需要意識到,不管孩子長到幾歲,我們的擔憂隻會多不會少。

他5歲時,擔心他被人拐跑,他10歲了,擔心他的成績不好,他20歲了,我們擔心他找不到好工作。

由此看來,家長們的擔憂是無限的,如果我們單純是害怕孩子出現安全問題,就不允許他們進入正确的公共環境内使用相應的設施,那孩子們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呢?

“女衛生間”中不堪入目的一幕曝光,撕裂多少家庭病态的遮羞布

放手意味着成長,我們除了要學會放手,還應該教會孩子互相了解、互相尊重,用正确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進而實作與孩子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