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作者:裝甲鏟史官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最近兩個月來,美國和德國圍繞援助烏克蘭先進主戰坦克的問題展開了一場堪稱經典的踢皮球大戰。

先是德國要求美國帶頭,于是美國表示願意援助31輛M1“艾布拉姆斯”坦克,迫使德國帶着一幫歐洲小弟端出不少于100輛“豹2”的大蛋糕,讓烏克蘭人着實興奮。可是轉頭間美國就表示由于種種困難無法在2023年底之前傳遞M1,言下之意還得德國人先頂上。

感覺被忽悠的德國也不是吃醋的,立即表示移交“豹2”也有難處,作為補償将聯合丹麥、荷蘭向烏克蘭提供至少100輛“豹1”應急!别看名稱上隻是1、2之别,性能上可是天差地别,誰都知道“豹1”是出了名的“脆皮豹”,送到俄烏戰場上能有啥用呢?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美國在同意援助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之後,卻以種種借口拖延傳遞時間。

西德戰後第一車

“豹1”是二戰後聯邦德國研發的第一款現代主戰坦克,其最初源自一項法德意坦克聯合開發計劃,但由于各方意見分歧,最後分道揚镳,法國自行開發了AMX-30坦克,意大利直接購買美制M60坦克,而德國則由大名鼎鼎的保時捷公司操刀,從1956年開始設計本國新型主戰坦克,用于替換西德陸軍中的美制M47/48“巴頓”坦克,于1964年由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産,這就是“豹1”坦克,不過當時直接就叫“豹”式坦克,“豹2”問世後才挂上1代字尾。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豹1”主戰坦克的原型車,采用與蘇式坦克類似的弧面鑄造炮塔。

“豹1”坦克長9.54米、寬3.37米、高2.7米,重約42.4噸,乘員4人,包括車長、駕駛員、炮手和裝填手。

“豹1”在設計上最突出的特點是犧牲防護以加強機動和火力,完全不像德國戰車的路數,要知道二戰時的“虎”式、“豹”式以及保時捷自家作品“象”式,都以皮糙肉厚著稱。

“豹1”坦克裝甲最厚處不過是70毫米均質鋼闆而已,連上述二戰重型戰車都不如,隻能防禦小口徑機關炮,面對蘇聯坦克100毫米以上的大管子跟紙糊的差不多。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豹1A3坦克采用了新的焊接炮塔和間隙裝甲結構,以提高防護能力。

其實,這種設計思想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在50、60年代,随着利用聚能裝藥原理的破甲彈技術日益成熟,而全新的複合裝甲概念尚在萌芽,德國坦克設計師認為單純堆砌裝甲厚度已無意義,不如通過強化火力和機動彌補裝甲的不足,以精準的火力先發制敵,以靈活的機動規避危險,于是就有了薄皮大餡的“豹1”。

在後續改進中,“豹1”也稍稍加強了裝甲防護,比如豹1A3/A4将初期的弧面鑄造炮塔改為傾斜平面焊接炮塔,内部采用間隙結構提升防護能力,豹1A5在鑄造炮塔外增加了附加裝甲,但總體而言防護依然薄弱。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意大利陸軍裝備的豹1A5坦克,可以觀察到炮塔外側的附加裝甲。

雖然“豹1”的裝甲上不了台面,但它的火力和機動卻是同時代頂尖的。在武器配置上,“豹1”安裝了由德國特許生産的英國L7A3型105毫米線膛炮(備彈55發),這是當時性能最好的西方坦克炮,廣泛裝備西方各國主戰坦克,另有2挺7.62毫米MG3機槍(備彈5500發)作為輔助武器。

“豹1”早期型依然采用二戰風格的光學火控系統,從豹1A3開始更新為由德律風根公司開發的計算機火控系統,最終版本的豹1A5采用了由豹2火控系統發展而來了EMES-18型火控系統,具備“獵-殲”能力,晝間最遠可以鎖定3000米處的目标,夜間也可以有效識别2000米處的目标。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丹麥陸軍的豹1坦克在進行主炮射擊,105毫米炮的威力在俄烏戰場上已無優勢。

輕薄的裝甲在減輕全車重量的同時,大幅提升了“豹1”的推重比。在一台830馬力MTUMB 838CaM-500多燃料發動機的驅動下,“豹1”的機關功率可達19.6馬力/噸,高于同期大多數主戰坦克,配合現代化的懸挂裝置和駕駛系統,使得“豹1”擁有當時最出色的機動能力和越野能力,最大公路時速6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600千米。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希臘陸軍裝備的豹1A5坦克在高速行駛,目前希臘保有超過500輛豹1,是最大的豹1使用國。

“豹1”問世後立即受到西方各國的歡迎,不僅西德國防軍大量列裝,還出口到澳洲、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荷蘭、巴西、意大利、土耳其等多個國家,可謂購銷兩旺。

截至1984年停産,“豹1”各型累計生産了4744輛,另有1741台底盤用于改裝其他車輛,比如“獵豹”自行高射炮。

時至今日在世界範圍内仍有超過1000輛“豹1”處于現役狀态,而在德國、比利時、丹麥、荷蘭等國也有大量退役的“豹1”被封存,儲量充足。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丹麥陸軍封存的豹1坦克,雖然數量不少,但儲存狀态并不理想。

皮薄炮弱堪何用

在此次德國政府表态之前,早有向烏克蘭援助“豹1”的聲音。在2022年4月,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就表示可以提供50輛退役“豹1”給烏克蘭,最快六周可傳遞。

此番德國表示将提供不少于100輛豹1A5,據悉萊因金屬公司等軍火商的倉庫裡有至少187輛豹1A5可用,此外比利時政府也确定會将50輛豹1A5進行翻新用于援烏,是以可能的援助數量已達237輛,遠超此前西方承諾的豹2坦克數量。

據報道最早一批“豹1”可在2023年春季傳遞,到年底可傳遞80輛。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比利時某防務公司儲存的豹1主戰坦克,在翻新改裝後可供烏軍使用。

雖然數量更多,但是把說好的豹2換成豹1肯定讓烏克蘭人十分不開心。烏軍之是以急于獲得西方先進主戰坦克,目的是獲得壓倒俄軍坦克的性能優勢,進而恢複地面部隊的進攻能力,改變目前被動防守的局勢,重新發起一輪反攻。

然而,“豹1”坦克的火力、機動性、防護力和資訊化水準等關鍵性能仍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水準,尤其是其105毫米線膛炮已經難以擊穿俄軍現役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而生來就是短闆的裝甲不要說抵擋俄軍125毫米坦克炮的轟擊,就是面對步兵手裡的RPG都相當無力。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俄軍主力坦克T-72B3M經過一系列更新改進,對付原裝“豹1”還是毫無壓力的。

攻防能力皆弱、已落伍于時代的“豹1”坦克送到烏軍手裡,顯然作用是相當有限的。本着物盡其用的原則,“豹1”也許可以憑借良好的機動性和精準的火力充當機動火力支援車,為步兵進攻提供支援掩護,或者在有利條件下對俄軍進攻部隊實施伏擊作戰,至少以105毫米炮的威力打擊俄軍坦克的側面或輕型裝甲目标還是有把握的,但是讓“豹1”充當地面進攻的主力,正面沖擊俄軍防線,與俄軍裝甲部隊打對攻,肯定是不切實際的,其下場也必然是悲慘的。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德軍在2003年退役了全部“豹1”,而讓閑置20年的舊坦克恢複機能還是要花點時間的。

當然,想讓“豹1”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還有一條道路可以選擇,那就是由西方國家對其進行大幅改裝,深度更新,包括更新火控系統和資訊化裝備,更換120毫米坦克炮或加裝反坦克飛彈子產品,延伸其打擊威力和射程,增加附加裝甲提升防禦能力等等。

然而,這些改裝無疑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和時間,算上對封存坦克的啟封和翻新工作,讓“豹1”重新煥發活力所需的成本相當高昂,誰來為之買單?而且經過此番更新必然會拖延傳遞時間。

即便不進行大幅改進,僅是将“豹1”坦克恢複到服役狀态,以及教育訓練足夠數量的車組同樣耗費不少時日,樂觀地估計“豹1”最快也要下半年才能出現在俄烏戰場上。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烏軍坦克都是三人車組,而接手采用四人車組的西方坦克,需要更多的坦克兵。

送豹1不如給獵豹

對烏克蘭人而言,與其送來“豹1”坦克,不如援助更多同底盤的“獵豹”自行高炮更實用。“獵豹”是“豹1”坦克最重要的變型車,研發于1960年代初,1976年列裝服役,作為德國陸軍野戰防空的主力裝備。

從1974年開始,克勞斯-瑪菲公司為西德陸軍總共生産了420台“獵豹”,合同總價值高達12億馬克,折算單車價格是标準型“豹1”的3倍,此外,比利時和荷蘭各自訂購了55台和95台。

冷戰結束後,上述三國的“獵豹”全部退役封存或轉賣給巴西、約旦、卡達、羅馬尼亞和智利。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基于“豹1”底盤改裝的“獵豹”自行高射炮,曾是世界上最昂貴的裝甲車輛。

“獵豹”采用“豹1”坦克的底盤,是以也繼承了其優良的機動能力,完全可以伴随裝甲部隊高速移動,并随時提供防空掩護。

“獵豹”安裝了一座全新設計的雙人防空炮塔,在兩側各配備1門瑞士厄利孔35毫米機關炮,雙炮齊射射速達1100發/分,有效射程4000米,每門炮配備340發炮彈,可使用曳光彈、高爆彈、穿甲彈等多種彈藥。

在炮口裝有初速傳感器,協助火控系統修正彈道。炮塔還整合了1套S波段對空搜尋雷達和1套Ku波段跟蹤雷達,最遠探測距離15千米。

火控計算機可根據目标速度和位置精準預判行進軌迹,引導火炮進行攔截,理論上摧毀單一目标耗費的彈藥不超過12發,具備極高的精度和殺傷效率。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獵豹”自行高射炮在進行對空射擊,以射速快、精度高而著稱。

在俄烏沖突爆發後,德國政府于2022年4月26日授權克勞斯-瑪菲公司翻新50台“獵豹”以援助烏克蘭,首批3台于7月25日運抵烏克蘭,截至2023年2月已經有32台“獵豹”和約6000發炮彈傳遞烏軍防空部隊,另有5台正在運送途中。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2022年9月,德國總理朔爾茨在一台“獵豹”前留影,在援助“獵豹”的問題上德國政府遠比援助坦克更積極。

在實戰中,“獵豹”獲得了烏軍的高度贊譽,尤其在對抗俄軍沙赫德-136無人機的戰鬥中表現頗佳。由于雷達性能優良、射擊精度出衆,“獵豹”隻需很少的彈藥就能擊落小型無人機,也能攔截低空飛行的俄軍巡航飛彈。

據烏軍報告,某支“獵豹”部隊創造了擊落超過10架無人機和2枚巡航飛彈的戰績,在2022年12月,一台“獵豹”在單次戰鬥中連續擊落10架沙赫德-136!就作戰效率和成本效益而言,“獵豹”遠勝那些更加昂貴的防空飛彈系統,唯一的缺點就是射程較近,而且30多台也遠不足以保護烏克蘭的衆多要害目标。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一個烏軍“獵豹”車組與座車的合影,目前“獵豹”是烏軍對抗“小摩托”的有力武器。

除了數量不足外,烏軍的“獵豹”還面臨彈藥供給困難的難題。“獵豹”所需彈藥由瑞士厄利孔公司生産,但瑞士基于中立立場,拒絕提供彈藥,德國在援助時也僅僅搭配了6000發炮彈,還不夠一台“獵豹”全速射擊6分鐘。

此前,德國人曾向挪威訂購35毫米炮彈,以供烏軍使用,截至2022年9月烏軍已經接收約50000發挪威炮彈。

然而,測試表明挪威造炮彈并不完全适用于“獵豹”,是以2022年12月萊茵金屬公司決定在德國境内開設一座新工廠生産35毫米彈藥,以規避瑞士的出口限制,計劃在2023年2月投産,屆時烏軍的“獵豹”或許可以實作炮彈自由。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烏軍士兵在為“獵豹”裝填35毫米彈藥,随着德國新廠的開工,烏軍“獵豹”有望告别“彈藥荒”。

結語

綜上所述,德國援助的“豹1”坦克需要經過數月更新改造才能送給烏軍,烏軍也要拿到手學會如何駕駛才能将其投入實戰。

但“豹1”的火力和防護偏弱,需要更新才能對俄軍主戰坦克構成威脅,如果為了應急而将這批“豹1”坦克的技術水準維持在20世紀90年代,大機率就隻能作為配角出場了。

相反,德國此前提供的幾十台“獵豹”自行高炮經曆大規模空襲的考驗,已成為烏軍重組防空體系的重要一環,能夠擔負起野戰環境下的近程防空任務,屬于烏軍最急需的裝備之一。

武器裝備也講究時效性的,過時的武器很難發揮太大作用,最後很可能會出現“獵豹”在烏克蘭戰場發揮的作用會比“豹1”坦克還大的戲劇性局面。

被美國人忽悠瘸的德國人翻臉變卦,“歐洲豹”秒變“脆皮豹”!

■德國陸軍封存的豹1主戰坦克,它們很可能在今年登陸俄烏戰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