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001-2022年中國汽車銷量及增長率 制圖:《國際電子商情》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中汽協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産銷分别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同比分别增長3.4%和2.1%,與上年相比,産量增速持平,銷量增速下降1.7個百分點。中國汽車産銷總量已經連續14年穩居全球第一。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産銷分别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别增長96.9%和93.4%。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到25.6%,高于2021年12.1個百分點。
中國新能源汽車近兩年來高速發展,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
圖2:2013-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及增長率 制圖:《國際電子商情》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2月7日,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就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發表評論時稱,中國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的2025年發展目标。
該負責人指出,總體看,中國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技術,形成了涵蓋基礎材料、零部件、制造裝備等完整的産業體系,具備了支撐産品全面市場化拓展的基礎和條件,但還面臨充換電便利性有待提升、産業融合發展不夠等突出問題,同時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對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也提出更高要求。
中國新能源汽車車樁增量比為2.7:1,短期目标力争達到1:1
·2022年充電基礎設施概況
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中國充電聯盟)統計,截至2022年12月,聯盟内成員機關總計上報公共充電樁179.7萬台,其中直流充電樁76.1萬台、交流充電樁103.6萬台。從2022年1月~12月,月均新增公共充電樁約5.4萬台。
據該聯盟公布資料顯示,2022年1~12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259.3萬台,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同比上漲91.6%,随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持續上升,同比上升225.5%。
·公共充電基礎設施運作概況
截至2022年12月,聯盟内成員機關總計上報公共充電樁179.7萬台,其中直流充電樁76.1萬台、交流充電樁103.6萬台。從2022年1月~12月,月均新增公共充電樁約5.4萬台。
圖3:截至2022年12月中國汽車公共充電樁整體資料概況 制圖:《國際電子商情》資料來源: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
·充電礎設施與電動汽車對比概況
2022年1~12月,中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259.3萬台,新能源汽車銷量688.7萬輛,充電基礎設施與新能源汽車繼續爆發式增長。車樁增量比為2.7:1,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表1:2022年1-12月全國充電樁增量及增量同比 制表:《國際電子商情》 資料來源: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
2023年1月30日 ,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2023-2025年,中國新增公共充電樁(标準樁)與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标準車)比例力争達到1:1,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車位占比預期不低于小型停車位的10%。
同時,《通知》還強調,提升車輛電動化水準,促進新技術創新應用,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和健全政策和管理制度為四大重點任務,其中,促進新技術創新應用條款則包括:加快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自動充電、快速換電等新型充換電技術應用,加快“光儲充放”一體化試點應用。
多趨勢疊加 車載電子需求大增
據德勤報告指出,新能源汽車車均晶片搭載量約1,459個,與傳統燃油車搭載晶片數量逐漸拉開距離。此外,以電力系統作為動力源的新能源汽車,對電子元器件功率管理,功率轉換的要求更高,提升了車載晶片的價值。随着自動駕駛等技術逐漸成熟,單車搭載晶片的價格也将更高。得益于新能源汽車電池管理及電動動力總成對電子元器件的需求(如逆變器、動力總成域控制器DCU、各類傳感器等),汽車電子元器件BOM (物料清單)價值将有顯著提升。據德勤預測,至2025年,純電動汽車單車電子元件價值将達到2,875美元。
·800V高壓快充技術成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大熱點
2019年,保時捷Taycan全球首次推出800V高電壓電氣架構,搭載800V直流快充系統并支援350kW大功率快充。此後,現代、奧迪、瑪莎拉蒂等各主機廠陸續釋出了搭載800V快充技術的車型,中國本土車企比亞迪、長城、廣汽埃安、小鵬汽車等也相繼跟進。
圖4:2022年電動汽車直流充電器的主要技術趨勢 制表:《國際電子商情》資料來源:Yole Intelligence
盡管業界一直在熱炒 “高壓快充”,不過主流充電槍的最大電流限制500A,所能達到的充電功率大約為200kW,而車企普遍使用400V電壓系統、250A電流,達到100kW的充電功率,按單車帶電量50kWh計算,将電池SoC(指荷電狀态,也稱剩餘電量)由30%充電至80%需要30分鐘,800V高壓達300-500kW的充電功率,僅需6-10分鐘就能迅速補能。依靠提升電流提高功率的路徑存在上限,是以多數企業選擇通過提高電壓提高充電功率。例如,Yole Intelligence報告指出,電動汽車直流充電器的主要趨勢是充電器最大電壓從500V提高到1,000V,以減輕800V電池汽車的充電壓力,以及将功率提高到200kW以上,以實作更快的充電速度。
報告指出,EV直流充電器系統市場在 2021 年價值約 53億美元,到 2028 年有望達到 179 億美元,2021-2028 年複合年增長率 (CAGR) 為 19.1%。報告稱,到 2028 年,用于 EV 直流充電器的矽和 SiC 功率器件市場價值将達到 6.108億美元。
随着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EV)市場和對車輛快速充電需求的增長,廠商紛紛加入到對EV DC充電解決方案研發的行列,比如業内領先的充電器制造商,包括ABB、Tritium、特斯拉、BTC Power、Alpitronic、Kempower、萬幫星星充電和台達;中國主要的充電器子產品供應商,包括優優綠能、盛弘電氣、通合科技、思特克和先控捷聯;矽或SiC器件産品供應商,包括英飛淩、意法半導體、羅姆、Wolfspeed和賽米控丹佛斯等。
此外,近年來随着整車輕量化、大功率、高頻率要求的提升,車載電源逐漸從分立器件向二合一、三合一及與驅動內建為五合一的內建産品發展。據東北證券分析指出,內建産品較單獨車載電源單車價值量有所下降,但車型電氣架構提升至800V高壓後,內建産品的單車價值量較分立器件和低壓內建産品均有所提高,按此前假設800V車型滲透率2023-2025年 分别為7.34%、13.95%、16.22%,預計2023-2025年車載電源市場空間為263億元、337億元、460億元。
責編:Clover.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