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作者:沙丘社群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摘要

一雲多芯通過一套雲平台管理不同架構的晶片叢集,實作資源的統一排程和維護管理,為企業上雲解決複雜的IT管理難題。浪潮一雲多芯解決方案支援廣泛CPU架構相容,實行強裸機管理,提供多存儲服務、高可用保障、智能化運維服務,實作多雲算力的統一管理、融合排程。

▏關鍵發現

• 虛拟化和容器是兩個重要的雲化技術。目前大部分雲平台使用以虛拟機為代表的虛拟化平台,但沒有對業務系統内部的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應用等進行拆解,一雲多芯場景下,容器承擔的作用比傳統X8更顯著,将虛拟機顆粒度進一步拆解,容器的随時可移植性、更輕量級、更靈活以及基于DevOps的持續疊代的能力,更加适用于業務系統的更新;

• 企業上雲涉及到業務移植,對于Java、Python等解釋型語言,對平台的依賴度較低,移植較為簡單,簡單改造,直接運作;對于C、C++等編譯型語言,在國産化處理器上的編譯和在X86上的編譯完全不同,需要進行相當規模的依賴庫替代和重新檢查;對于.NET等Windows系語言的應用無法相容,需要重構。

分享專家:趙志祥,浪潮資料方案架構師

作者:沙丘社群分析師團隊

01

一雲多芯問題與挑戰

随着信創産業發展的加速,雲計算成為信創創新的重要形式。對于企業來說,上雲本身會帶來一定的資源損耗,但不上雲則可能面臨如下的挑戰:

第一,國産化生态不成熟。軟硬體出現相容性問題,導緻國産化系統穩定性、可靠性不高。

第二,業務單點故障風險。導緻資料丢失,業務中斷。

第三,資源不能靈活配置設定。業務通路量劇增時,系統無法正常響應。

第四,資源使用率低。傳統資源碎片化,實體裝置資源使用率低,造成資源浪費。

第五,硬體更換、應用頻繁更新。業務成長階段涉及CPU的更疊換代,需要停機維護,造成業務中斷,無法持續輸出。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通過上雲,企業可以解決系統、應用問題,實作:

• 高可用性,屏蔽伺服器故障和性能的影響,提升業務系統的穩定性;

• 資料多副本、備份、快照等技術,保障資料的高可用和完整性;

• 整合資源統一管理、排程,資源使用率提升30%-40%;

• 秒級故障恢複、多副本應用,健康檢查、灰階釋出保障應用連續性。

是以,上雲的必要性以及帶來的益處顯而易見。X86的雲基本以IaaS、PaaS等通用平台為主,正普遍走向橫向的大規模擴充和縱向極緻性能的追求,相對成熟。但在一雲多芯場景下,更傾向于縱向建設,企業在上雲的過程中需解決如下問題:

第一,異構相容。能夠支援MIPS、ARM、X86、ALPHA等CPU架構。

第二,穩定可靠。信創産業逐漸成熟過程中,需要確定上層業務系統運作時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第三,性能問題。確定資料庫、Web應用等業務對性能的需求。

第四,能力問題。滿足資料層、業務層、管理層等上層的能力需求。

第五,生态問題。面向業務系統,需要完善的軟硬體生态。

第六,業務移植。具備移植業務的手段、工具、移植方法論。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在業務移植中,對于Java、Python等解釋型語言,對平台的依賴度較低,移植較為簡單,簡單改造,直接運作;對于C、C++等編譯型語言,在國産化處理器上的編譯和在X86上的編譯完全不同,需要進行相當規模的依賴庫替代和重新檢查;對于.NET等Windows系語言的應用無法相容,需要重構。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以OA系統的業務遷移上雲為例,涉及Intel、VMWare、Linux、PostgreSQL、Tomcat、Java,一整套業務體系移植到雲上,工作量更多是資料的遷移、資料庫以及相關語言的編譯,Java的編譯較少,更多是底層基礎的适配,例如與主流資料庫和中間件的對接,平台鏡像、基礎依賴的對應等。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02

一雲多芯技術方案

一雲多芯架構可以簡單了解為分層解耦,各個技術子產品快速發展。雲平台承擔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向上要将資料庫、中間件等能力平滑移植過來,重點建設南北向通透以及降低成本、提高相關資源的使用效率。

在營運中心,虛拟化和容器是兩個重要的雲化技術。目前大部分雲平台使用以虛拟機為代表的虛拟化平台,業務上雲實際上是把整個實體機搬到雲平台上,沒有對業務系統内部的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應用等進行拆解。但在一雲多芯場景下,容器承擔的作用比傳統X86要更顯著,不管是V2V還是P2V的遷移服務,不僅僅是業務上雲,而是将虛拟機顆粒度進一步拆解,容器的随時可移植性、更輕量級、更靈活以及基于DevOps的持續疊代的能力,更加适用于業務系統的更新,為業務疊代帶來更好的體驗。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一雲多芯的建設落地形式分為虛拟化集中式架構、虛拟化超融合架構和雲平台架構:

虛拟化集中式架構是十幾年前非常普遍的架構,伺服器、存儲、安全等分成不同子產品運作,中間借助于計算虛拟化進行相關複用。在一雲多芯架構中,虛拟化集中式架構在某些場景下仍然存在,例如原有部分伺服器要利舊、原有部分存儲可以使用等。

虛拟化超融合架構是目前主流的架構方式,不論是在X86雲平台架構中還是一雲多雲平台架構中。在超融合架構下,軟硬體歸為一體,出廠時即解決相容、适配、運維的問題;其次,相較于傳統集中式架構,超融合架構的計算和存儲資源更加可靠,單點故障率更低。

浪潮雲平台解決方案的雲平台架構基于OpenStack(浪潮),建構提供虛拟機、裸金屬和容器三大基礎能力的雲平台。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浪潮一雲多芯技術方案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廣泛CPU架構相容,包括飛騰、鲲鵬、海光、龍芯、兆芯等,實作更靈活、更開放的雲底座。未來,X86和國産CPU架構将長期共存,滿足不同業務的運作需求。例如OA等辦公業務将實作從X86架構到飛騰、海光等國産CPU架構的切換;重要業務仍然以運作于X86架構為主,確定業務的穩定性、性能、應用相容性。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第二,強裸機管理,關鍵業務上雲必備。裸機的使用是必要的,與傳統X86架構存在明顯差別,不是所有業務都适合上雲,但是雲需要對虛拟機、裸金屬、容器進行統一管理,實作上層業務側的按需資源配置設定。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第三,多存儲服務,兼具擴充性和性能。依托于業務場景,選擇分布式存儲或集中式存儲。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第四,高可用保障,軟體提升硬體不足。目前大部分行業仍處于一雲多芯建設初期階段,不論采用哪種雲平台架構,都要實作從頂層到底層的備援,包括控制層、計算層、存儲層、網絡層、SDN控制層等。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第五,運維智能化,AI分析與故障快速定位。一雲多芯建設對使用者來說提高了運維要求,但得益于将IaaS層的運維有效轉移過來,可以實作工具化的運維監控以及AI化的問題分析能力。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一雲多芯平台的使用方式與原有X86雲平台保持一緻,包括計算、存儲、網絡、安全、中間件、資料庫等傳統IaaS和PaaS的服務,并且遵從“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的整體服務底座,提供一雲多芯場景下特有的跨雲遷移服務、開發服務等,有利于多雲、混合雲下的管理。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03

一雲多芯場景實踐

場景1:容器

浪潮為某大行建設一雲多芯場景下的容器平台,不僅做到業務微服務改造,支援竹雲、開源中國、緻遠、長亮、泛微等多廠商ISV系統對接,還做到多地容器雲平台統一管理,實作縱向支援和橫向創新。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場景2:“雲+邊+端”一體化

浪潮為某龍頭能源企業打造基于一雲多芯場景下的“雲+邊+端”一體化方案架構,“端”為風場,通過5G、傳感器等方式将風杆資料采集并發送到各省邊緣雲叢集,“邊”為各省集控中心邊緣叢集,彙集各轄區采集的資料,并在本地進行初次分析,過濾後的資料到主中心,“雲”部署新能源監控與大資料中心業務叢集,提供新應用及九大監控能力,資料采集自27個邊緣雲站點。

技術洞察ㅣ浪潮資料:一雲多芯技術與建設實踐

關于我們

沙丘社群創立于2020年,是國内知名的數字化技術與知識服務社群,以優質的數字化實踐内容、課程與活動,吸引了大量有數字化需求的企業業務與IT從業者,截止2022年底,全網使用者數超50萬人。

沙丘社群創立至今,已陸續上線數字化技術社群網站-沙丘社群、數字化産品選型平台-字母點評,制作超500個數字化案例課程,連續多年舉辦專注數字化方向的線上峰會(沙丘大會、數字化實踐大會等),連接配接數字化實踐專家超2000人,覆寫大資料、人工智能、IT與雲計算、網絡安全等核心數字化技術方向,在中國數字化産業生态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