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3年多地地震,地球活動越來越頻繁?會有大震發生?

自從進入2023年以來,我們連續聽到周邊發生地震的消息:土耳其和叙利亞連續強震、塔吉克斯坦地震、印尼地震、日本地震,我們國家的台灣、内蒙古、青海、河北、四川、雲南、新疆、甘肅、黑龍江、廣東等地也小震不斷。有朋友問為什麼會發生地震?頻繁地震是否意味着會有大震發生?我們應該怎麼辦?

2023年多地地震,地球活動越來越頻繁?會有大震發生?

(土耳其2023年地震廢墟)

哪裡會發生地震?

我們中國是個地震多發的國家,有些地區經常發生地震,像四川、雲南和北疆一些地方隔三岔五就會晃幾下,以至于當地人見怪不怪了,該幹嘛幹嘛,跑都懶得跑。但在有些地方你從來沒聽說過發地震,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地震大多發生在地震帶上,而地震帶又常常位于地球的斷裂帶。如果一個地方有斷裂帶穿過,那麼這個地方有可能發生地震,而那些遠離斷裂帶的地友善很少或者根本不會有地震發生。

2023年多地地震,地球活動越來越頻繁?會有大震發生?

(青藏高原及周邊地震多發)

我們地球的表面覆寫着一層厚厚的地殼,地殼最厚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大約有70公裡厚;最薄的地方在大洋深處,也有5公裡厚。地殼由堅硬的岩石構成,我們要想在上面挖一個洞找礦是件很難的事。

然而地殼相對于地球隻是一層薄薄的、脆脆的殼。假如把地球縮到雞蛋大小,地殼的平均厚度隻有雞蛋殼的五分之一。并且,地球的“蛋殼”是破碎的,它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裂紋,就像是一顆敲破的茶葉蛋。

2023年多地地震,地球活動越來越頻繁?會有大震發生?

(地殼闆塊就像茶葉蛋殼)

科學家們發現,在地球闆塊的交會處更加容易發生火山噴發、地震甚至是強烈地震;由闆塊擠壓變形産生的各種地質斷裂帶也容易地震,而遠離這些“裂縫”的地方則比較少發生地震。

地震發生的根源在是什麼?

大多數地震是由地殼斷裂帶互相擠壓錯動,或者闆塊裂縫處火山噴發造成的。茶葉蛋的裂縫不會互相擠壓,為什麼地球的殼會動呢?這需要我們繼續向下刨,到地球深處找原因。

與太陽系其它岩石行星一樣,我們的地球最中心有一個巨大的鐵核,這個鐵核的直徑達到6900公裡,并且它的溫度高達4000~6800℃ !

這個巨大的鐵球一刻不停地向外散熱,使得包裹着它的地幔變得柔軟,并且在某些更熱的地方産生對流,就像是我們燒開水一樣不停地翻滾。當然啦,地幔對流翻滾的速度沒那麼快。

2023年多地地震,地球活動越來越頻繁?會有大震發生?

(地核加熱地幔形成熱對流進而推着地殼移動)

地幔表面就是地殼。地殼的隔熱性比較好,即便下方是1000℃左右高溫的岩漿,我們也不會覺得燙腳。但我們前邊也講了:對于地球而言,地殼很薄,它就像是漂浮在地幔的表面,是以當地幔翻滾時,地殼也會被推着“滑動”。

地殼移動受下方地幔熱對流的影響,這就造成地殼移動的方向不一緻,在許多地方互相推擠,地球表面許多高原高山和溝壑深谷都是闆塊擠壓拉扯的結果。

地殼主要是堅硬岩石構成的固體外殼,它不像橡皮泥那樣容易變形。當地殼闆塊被推着互相擠壓時,在擠壓面深處會逐漸集聚巨大的應力,當應力突破某一個臨界點時,岩石會突然破碎,構造面互相摩擦,将巨大的能量瞬間釋放出來,能量的釋放通過地震波傳遞到很遠的地方。

2023年多地地震,地球活動越來越頻繁?會有大震發生?

(地殼斷層擠壓和應力釋放造成地震)

現在你知道了,人類的力量無法阻止地震。地震發生有随機性也有必然性,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有一個炙熱的大鐵核,隻有等鐵核涼涼了,地震才會消失。

但人類某些活動有可能觸發地震,讓地殼深處的應力提前釋放出來。

目前已經知道的“水庫地震”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假如人們在修建水庫之前沒有仔細進行地質勘探,或者因為技術水準不夠沒發現斷裂帶,碰巧把水庫建在了斷層附近,水庫蓄水使地表壓力發生變化,或者水在強大壓力下滲入到地質斷層内部減小了摩擦系數,就會導緻岩石中集聚的應力提前釋放,進而誘發地震。廣東河源頻繁的地震就被認為與新豐江水庫的建設有關,其震源位置大多在庫區也就是萬綠湖附近。

2023年多地地震,地球活動越來越頻繁?會有大震發生?

(2月11日廣東河源新豐江庫區發生地震)

人為因素誘發地震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學術界有不同說法:一些人認為水庫地震是不好的,可能對地面造成破壞。另一種觀點認為人為誘發地震可以提前釋放地層應力,不讓它集聚太多,進而可以避免大地震發生。

2023年地震比以前更多了嗎?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2023年頭兩個月全球發生地震次數與2022年同期的比較:

2023年多地地震,地球活動越來越頻繁?會有大震發生?

兩年地震比較(資料來源:“volcanodiscovery.com”)

從對比資料可以看出,在兩個相同的時間段裡,地震發生的總次數并沒有太大差異,5級以上強震還稍少一點。不同之處在于2023年的強震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區域,導緻大量傷亡和财産損失,進而引起更多的關注。

根據國際地震中心(ISC)和美國國家地震資訊中心(NEIC)公開的資料表明,全球每年發生的地震次數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我們能用儀器探測到的次數大約是50萬次,其中約10萬次是有感地震。

2023年多地地震,地球活動越來越頻繁?會有大震發生?

5級以上地震次數“增加”(資料來源:國際地震中心)

之是以有朋友覺得現在的地震比之前更多更嚴重,一個原因是随着經濟和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在全球布置的觀測裝置更多也更加精密,我們的技術手段更先進了,以前經常被忽略掉的發生在偏遠地區和深海大洋的中小地震可以被探測到并且記錄在案。這是上圖中黑色柱狀圖和紅色點陣圖增加的原因。

另一個因素是資訊技術特别是網際網路的普及使我們視野更開闊,可以了解到之前主流媒體不會報道的事件。比如說1986年某城市發生4級地震,也許隻有當地的廣播和報紙進行播報;而2月11号廣東河源發生的4.3級地震很快沖上熱搜榜,全國人民都知道了。

2023年多地地震,地球活動越來越頻繁?會有大震發生?

2023年2月亞洲地震分布

最後做個總結吧:

1、地震是由地殼斷層突然滑動引起的,它具有随機性和必然性。地核的熱能推動地幔熱對流,進而造成地殼破裂和闆塊移動擠壓,強大應力瞬間釋放時就會産生地震。一個地方經常發生地震,說明這裡受地球闆塊運動的影響大。

2、住在地質斷裂帶附近的人會更經常地感受到地震,但從全球角度看,每年大約會發生10萬次有感地震,這個數字總體上不會有太大變化。100年以來,地球每年大約發生16次左右7級以上的大地震,其中1989年是最少的(6次),2010年最多,總共有23次7級以上地震。

3、2023年地震會更頻繁嗎?答案隻有等這一年過完了才能知道。從行星演化的曆史看,地震是地球核心活躍的表現,哪天地核溫度降下來了,地球磁場也會消失,所有生物将面臨滅頂之災。

#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