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樣複習最高效!聯考倒計時百天名師來支招

作者: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

來源:【現代教育報】

↑ 點選上方“現代教育報”即可關注我們

北京2023年聯考步入倒計時百天。日前,一則關于“2023年聯考難度大調整”的傳聞在網絡持續發酵,讓不少老師、學生和家長高度關注。

這是真的嗎?據教育部在官方網站釋出的《關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并沒有涉及命題難度的事情,但卻釋放出關于考試方向的資訊,特别強調了“聯考命題展現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

聯考命題不是難了,而是試題内容和考查形式更“活”了。

如何讓學生複習更高效,跑好沖刺“接力棒”?我們特邀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正進階教師針對近年來的聯考命題趨勢來支招。

國文備考

突出重點 務求精準

這樣複習最高效!聯考倒計時百天名師來支招

何傑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國文教師,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研究員(正進階職稱),北京市特級教師

避免全面開花、平均用力

進入二輪複習,教師一定要考慮精力成效的成本效益。一般而言,國文學科相對容易上分的闆塊是背誦默寫、語言運用、多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含《論語》閱讀)和大小寫作。這裡所說的“容易上分”,并不是說這些闆塊題目容易,而是因為這些闆塊的内容特點,或者是“練了就有效”(比如背誦默寫、多文本閱讀、語言運用和文言文閱讀),或者是“講了就有用”(比如大小寫作),這些内容就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應對。

這裡并不是說古詩詞鑒賞和文學作品閱讀(含《紅樓夢》)要放棄,而是這些闆塊可以不再進行專題複習,跟着平時綜合練習認真完成并講評即可。這兩個闆塊的内容對于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感體驗積累要求很高,不是短期内能迅速提高的。相比而言,前述各個闆塊對于語言積累、基本語句了解和答題思路掌握有更多依靠,經過科學訓練與精準講解,學生是可以有較大提升的。

貫徹複習的“三精準”原則

二輪複習中,綜合訓練必不可少,但一定不要靠所謂“題海戰術”,而是務必貫徹精準訓練、精準講解、精準了解的“三精準”原則。

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于文本中某一詞、某一句的精準了解,主要考查學生的細緻認真态度,主觀簡答題則主要考查學生對于文本中某些句段的準确把握。這要求學生要提升精讀能力、細讀能力,培養認認真真讀文本的意識與能力。

對于各種題目的答案,教師要精心鑽研。平時訓練考生的做答内容與命題答案不可能完全符合,師生要認真分析所有命題答案的得出邏輯、思維架構和知識架構。經過一段時間,對相應的文本、題目做分析後,我們是可以總結出類型化的答題思路的。

一旦做完某份練習,總結完相應的思路後,一定要把所讀文本、所做練習題目重溫一下。哪怕是舊題重做,都是對所學内容的積極鞏固,此即為溫故知新。

至于寫作,建議師生認真研讀幾個有類型意義的題目,将題目的關鍵點找準,分析每個題目的類型特點,每個題認真鑽研一至兩篇典型例文,分析這些例文對題目的應對思路和成文思路,從中吸收相應的類型經驗。

數學備考

抛棄“題型”“套路” 做思維的引領者

這樣複習最高效!聯考倒計時百天名師來支招

張鶴

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數學教研員,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市正進階教師

強化“了解問題”的複習力度

在高三複習的最後階段,如何通過教學讓學生能夠落實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成為高三數學教師所關注的問題。

在一輪複習中,一些課堂上會暴露出這樣的問題:學生的思維活動常常受制于教師,缺乏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過程,缺乏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不習慣自己對解決問題的政策和方法做出選擇和判斷,還沒有形成先了解數學問題再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習慣。一些數學基礎稍弱的學生更喜歡按照老師教給的“套路”去解決問題,通過“套”公式得到問題的答案、通過背結論甚至按“題型”背所對應的解法去解決數學問題。

是以,要解決高三教師所關注的問題,關鍵在于要讓學生能夠用數學思維去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強化針對了解問題的複習力度,強化學生在研究問題中找到解決數學問題方法的體驗。

變“講題”為研究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變“講題”為研究問題就是一種可以嘗試的教學方法。教師把所選用的成題改成問題的形式,具體操作上可以隻給原題目的題幹部分,也可以把題幹中的條件拆分,按照原題幹的邏輯順序分别給出,在此基礎上提出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這樣的設計就是遵循着解決數學問題的邏輯,即先了解問題、對問題中的研究對象的性質或關系進行分析,再尋找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

經過一輪的複習,學生已掌握了各種解題方法,最後階段的複習還要不要給學生講更多、更新的解題方法呢?實際上,此階段的複習最重要的不是在解題方法的“多”上下功夫,而是要“多法歸一”。也就是要幫助學生提煉出所掌握的衆多方法的共性,能看到各種解題方法背後的思維規律。

做為教師要堅信: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是可以教會的,因為這些方法是有内在思維規律的。這種思維規律源于對數學問題本質的研究,主要表現在如果是代數的研究對象,就要研究其具有何種代數性質或代數關系,再進行演繹。這種演繹可能是轉化為幾何的形式,如圖象,也有可能是進行代數的推理等。如果是幾何的研究對象,那麼就要研究其幾何特征,包括幾何性質或幾何對象之間的位置關系,再用代數的數量關系來刻畫。

總之,教師要有抛棄“題型”“套路”這種複習方式的自信,做探尋數學本質的研究者,做學生數學思維健康成長的引領者,讓我們的學生能夠以思維活動主人的姿态去享受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以積極進取的思維狀态去迎接人生的一次思維盛宴。

英語備考

聚焦有效政策 激發學生潛能

這樣複習最高效!聯考倒計時百天名師來支招

梁亞平

北京彙文中學教育集團英語教研組長,北京市正進階教師

2023年聯考英語試題将進一步強化聯考的育人功能。試題将凸顯真實性,所用素材來源可靠,注重題材的豐富性和體裁的多樣性,涵蓋社會、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試題會注重公平性,内容堅持三貼近——貼近考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準和城鄉差異。試題注重整體感覺,強調閱讀能力,對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一輪轉入二輪,一線教師要幫助考生選對複習政策,科學把握複習節奏,建立信心,進而決勝聯考。

主題引領,整合重組

以課标主題語境下的主題群為統整,同時對照近三年的聯考真題和模拟題的題材,重組教材中的單元和語篇,按主題梳理知識結構圖,建構主題引領下的詞彙語義網。

讀寫結合,一舉多得

在了解性技能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表達性技能,盤活上述按主題梳理的知識結構圖,學生會感覺有話可說,進而在提升書面表達品質的同時樹立提升英語水準的信心。

依靠語境,靈活了解

不少學生複習備考中,花了很大氣力在詞彙上,但收效并不明顯,經常遇到明明一個句子或一個文本裡每個單詞都認識,卻讀不懂的情況,進而導緻失分。其實,問題的根源之一是熟詞生義。一詞多義是英語的特點之一,另外因為語言是有生命的、不斷發展變化的,新的義項會随着時代發展出現,有的熟詞不小心就成了生詞。詞彙離開了語境就沒有了生命力,這就要求我們要選取合适的語篇,通過重讀細讀,深度了解語篇話題下的語言的特有内涵。此外,要通過把握句子結構,抓取核心資訊,提高閱讀速度和對全篇主要内容的把控能力。

精準把脈,注重回報

通過分析、對比期末統練試卷,引導學生通過資料找到發展空間,準确把握不同考生的提升點,發揮好資料的鼓勵效應。教師日常要設計評價量規,突出評價重點,借助多形式的回報,調動學生的自評、互評,以及完成一對一或一對多等面批。

轉換視角,提升思維

一線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在的網絡資源,關注時事和熱點話題,精選語言和主題都合适的原版教材或者外刊語篇,根據學情适當剪裁,設計問題提供給學生作為泛讀材料,既能拓展視野,積累背景知識,又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短闆。

教師也可以引導程度好的學生嘗試自主提問,思考如果自己是命題人,會提出哪些值得思考的問題,這是透過不同視角進行獨立思考和提升思維能力的過程,給學生機會充分考慮考查目标、考點設定和能力層級,讓聯考題摘下神秘的面紗。

策劃:常悅

編輯:蘇珊

編審:常悅

終審:王宇 蘇金柱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來自【現代教育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