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育率下降,幼稚園都難招生了,二十年後會不會輪到大學?

幾天前,“#為了招生幼稚園們有多拼#”這個話題都上了微網誌熱搜。

生育率下降,幼稚園都難招生了,二十年後會不會輪到大學?

這是因為最近有不少“幼稚園難招生”的報道。其中就有從業人員提到:

“兩年前,還是孩子們追着我們跑,現在,是我們追着孩子跑。”

至于為什麼這樣,其實看看這幾年的生育率資料就知道了。

生育率下降,幼稚園都難招生了,二十年後會不會輪到大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正是在2020年,中國人口出生率跌到了10‰以下。而在這之後數三年,2020年出生的孩子就入托了,三年前生育人數減少反映到三年後就是入托孩子人數減少。

再看生育率,還在逐年走低,這就說明未來幾年幼稚園的日子更不好過,更需要搶孩子。

今後社會各界都會感受到孩子減少的沖擊,幼稚園隻是比較早地感受到了而已。

去年3月份,《中國新聞周刊》就發了一篇題為《生育率下降,産科“卷起來了”》的文章,提到,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東壩院區的婦産科曾經很輝煌,年分娩量一度達到三五千,這個資料在2014~2016年期間掉到了1800左右,但在2021年跳水到不足150,縮水九成。

到了今年,《中國新聞周刊》又發了一篇題為《首輪關停潮已來,幼稚園“一孩難求”》的文章,可見新生兒減少的危機,最早沖擊的是産科,現在已經蔓延到了幼稚園。

到二十來年後,這樣的沖擊會不會輪到大學?

海峽對岸的中國台灣已經給出了答案,據台灣《聯合報》報道, 2022學年島内參與招錄學生數較往年大減1.1萬人,但學校未及時因應調整招生名額配置設定,最終導緻缺額超過1.4萬個,錄取率則高達98.94%,雙雙創下曆史新高。

也就是說,台灣去年是個适齡的人都能上大學,就這樣大學還招不滿。

要是往後數三十年呢?

我們之前寫的《我們要大規模引進國外低端勞動力麼?》裡就提到了一種可能性,還是一種比較樂觀的可能性。從《我們要大規模引進國外低端勞動力麼?》的評論區可以看出,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生育率下降,幼稚園都難招生了,二十年後會不會輪到大學?

其實情況已經很明朗了:生育率是一路走低的,這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相符的——去看看我們之前的文章評論區,就能看到很多人表達了強烈的不想生孩子的意願。

既然誰都不想生,那麼三十年後的年輕人數量下降得厲害,是可以預見的。

到時候如今的“80後”,尤其是沒生孩子的,确實會面臨養老問題。

在這裡我還是奉勸各位,還是生個孩子吧,為了自己。

當然有些人确實不适合生孩子,生出孩子過個幾十年都能把孩子養成仇人,那就當我白說。

我隻是勸大家多為自己考慮考慮,别扯到這種問題就扯上國家,國家在這件事上并沒有表現出特别強烈的促生育意願,目前的措辭仍然隻是允許生三孩。

反倒是地方政府比較積極,畢竟以後人口真的金貴。

但即使是地方政府,能給的鼓勵生育的錢也很有限,最近的比如深圳生育三個孩子累計可領取補貼37500元,杭州生育二孩的家庭一次性發放補助5000元,生育三孩的家庭一次性發放補助20000元。

這些都是發達地區,給的補助也遠不夠育兒成本。就更别提不那麼發達的地區,給的錢更少了。

是以,生育這件事還是得自己考慮。至于自己怎麼考慮,還真得看個人認知。

本文轉載自非凡油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