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萬曆皇帝是有名的曠工皇帝。自1573年登基,到他1620年駕崩,在皇位上超長待機48年。而這位仁兄,有整整28年都處于消極怠工狀态:不上班、不開會、不見大臣、不批檔案。把門一關,玩起失聯!
雖然萬曆皇帝30年沒有上朝,但不代表他不勤勉。既沒有宦官專權,也沒有被外戚架空,确确實實把GDP搞上去了。單從政績上看,人家就不應該為不上朝背鍋。按說,張居正改革已經為他鋪設優秀政治基礎,他隻要随便幹一幹,就能在青史上留下好名聲。為啥他卻選擇“自閉”了呢?好事兒的小編查閱資料,找出這3點可以揭開曆史謎團:
一瘸一拐難登堂
謎團一直持續到1958年,在中國曆史研究所所長郭沫若和考古學專家吳晗的帶領下,對明定陵進行了考古發掘。棺椁開啟後,大家紛紛沉默了——萬曆皇帝兩條腿竟然一長一短,右腿明顯要比左腿短上一大截。
就是說,萬曆皇帝可能走起路來,跟獨幕喜劇《賣拐》裡範偉走路一樣,一颠一颠的。一般的平民百姓身體上有缺陷都不想讓别人知道,何況是身為大明朝的皇帝,更不想讓大臣們知道。是以,我們是不是可以了解為,這樣的身體條件,妨礙了他出席各種公開場合的?
我的爺爺是嘉靖
嘉靖是明朝壽命最長的皇帝,而萬曆則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公元1542年清晨,嘉靖差點被宮女勒死。自此以後,他就搬進了西苑辦公,君王從此不上朝。即使這樣,嘉靖帝也是運籌帷幄之中。萬曆皇帝作為嘉靖帝孫子,他效仿爺爺,自信不上朝也能把大明朝管理的井井有條。事實上,明朝的各種組織機構設定的很合理,很完善,大家各司其職,他達到了不上朝就能把控朝政的目的。
國本之争強摁頭
萬曆皇帝登基後的第一個十年,是張居正掌權的十年。這十年裡,萬曆飽嘗失去權力的滋味,是以在張居正死後,他發誓要做一個魁柄獨持、說話算數的皇帝。結果,執政後的第一件事就卡在立國本之事上了。
萬曆皇帝一心打算立他跟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但大臣們力谏立長子朱常洛為皇帝。萬曆皇帝與大臣們因為立嗣之事,鬧得不可開交,僵持了15年。期間,逼退首輔4位,10餘位正部級官員降職,100多位京師官員和100多位地方官員牽連其中,甚至發配充軍。
即便是如此,萬曆最終還是沒能如願。大臣們還是按着他的頭和手,強迫他把自己最不喜歡的朱常洛立為了太子。事實上,朱常洛這孩子并不争氣,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完犢子了。
我的地盤我不管
死去了一個張居正,千千萬萬個張居正又站了起來。
大臣們管的實在是太寬——軍國大事,内閣和六部要摻和,就連司禮監的宦官也要過來湊一湊熱鬧,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軍政民要務,沒有一件事情,是萬曆自己能做的了主的。
工作自己做不了主,個人生活自己總能做主了吧?答案是,還是不行。
萬曆要請客吃飯,大臣們說國庫沒錢,萬曆要出去溜達,大臣們說外面危險,萬曆要納妾選妃,大臣們說荒淫之舉,萬曆要睡個懶覺,大臣們說怠政之風。
這一系列事情的發生,隻會讓萬曆皇帝感到絕望,對他的帝王生涯感到絕望,對大明王朝的政治生态感到絕望。
難道,自己就要這麼被大臣們調理一輩子麼?他心力憔悴,玩起了消失,這一逃就是28年。
結語:
萬曆皇帝以犧牲帝國發展為條件,對大臣們展開的一場個人報複。就如著名曆史學家黃仁宇在他的著作《萬曆十五年》中所說:積多年之經驗,他發現了最有效的武器乃是消極抵抗,即老子所謂的“無為”。
要知道,萬曆曾經也是一腔熱血的青年人,是一個想要勵精圖治、文治武功的君王,一個敢想敢幹的理想主義者。
#曆史開講#